天天看點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作者: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作者舒晟,一個一直徒步的作家,善于閱讀,熱愛自由,崇尚理性。

一旦一個人虛弱地摔倒,

他們很難拯救;

誰能靠自己掙脫束縛

一連串的欲望?

跌倒太容易了,

地面傾斜而滑溜!

眨眼和讨人喜歡,

誰不能被誘惑?

- 歌德,浮士德

正如俄羅斯作家托斯托耶斯基所說,人的心就像戰場,魔鬼總是在與神作對。

亞當和夏娃在魔鬼(蛇)引誘他們偷禁果之後一直過着幸福的生活,他們被上帝驅逐出伊甸園,需要終生的勞動和汗水來維持生計。

聖經的教義是,我們總是站在神一邊,但實際上誰沒有被魔鬼試探呢?正如哲學家盧梭所說:

"十歲被餅幹誘惑,二十歲被戀人誘惑,三十歲被快樂誘惑,四十歲被野心誘惑,五十歲被貪婪誘惑。人啊,他會在哪一年、哪一個月追求智慧?"

魔鬼一直在誘惑我們,一方面人的心總是想着天堂,另一方面從善到惡,難怪耶稣說永生的門是窄的。雖然我們不太關心另一個世界的救贖,但誰不想找到一種正确的生活方式來過一種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生活呢?但問題是,我們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式來過我們的生活,過上好的生活?德國文學英雄歌德用一首史詩進行了一次傑出的探索,足以展現所有衆生。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 年 8 月 28 日-1832 年 3 月 22 日),德國作家、自然科學家和政治人物

01

史詩《浮士德:歌德生平的精神自傳》

世界上很少有作家像歌德一樣出名,他為去世後還活着而感到自豪。我們的傳統文化崇尚"工作、立德、站起來"三位不朽聖人,按照這個标準,歌德就是聖人。

在功績方面,歌德是總理級别的關鍵成員,魏瑪共和國穩定繁榮,他也是一位自然科學家,在地質學、植物學、色彩學等方面做出了科學貢獻,歌德還給醫學生上了人體解剖學課,顯然他的解剖學并不出衆;

利德爾,像"鐵血"俾斯麥、哲學家馬克思、蘇聯社會主義創始人列甯、實體學家愛因斯坦、中國文浩郭莫羅等人一樣,都是他的"鐵杆粉絲",他的精神後代,早已風靡世界各地。

至于他的文字,他不亞于世界上任何一位不廢話的文學作家。他是德國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是當時"瘋狂"運動的旗手。他在二十多歲時寫了暢銷書《年輕威特的煩惱》,後來又寫了經典教育小說《威廉·馬斯特斯的學生時代》和《威廉·馬斯特斯的旅行時代》。還有著名的自傳體作品《詩歌與真理》《歌德談話》。他的創作生涯持續了近七十年,在此期間,他還撰寫了劇本,遊記,散文和數千首流行詩歌。可以說是歌德的産物,都還不錯。

最重要的是,歌德寫了《浮士德》。這部作品耗費了近60年的艱苦努力,是他一生思想的總結和藝術探索的結晶,也是他一生功勳、道德、言語的精神自傳。浮士德豐富的生活經曆,在一定程度上是歌德一生的藝術再現。

要非常詳細地閱讀浮士德是極其困難的,它就像一個站在天地之間的巨大東西。除了内容深刻,包括哲學、神學、神話、文學、音樂等方面的知識外,還有形式上的錯綜複雜,包括抒情、場景寫作、叙事、推理等不同因素,包括希臘悲劇、中世紀神秘劇、巴洛克寓言、文藝複興時期的化裝舞會、意大利行會劇和英國舞台的新方法、現代現場報紙劇等。這些不同的流派幾乎采用了所有已知的西方節奏,例如第一部分的兩行押韻風格。自由體、贊美詩風格、合唱風格,第二部分又增加了八行文體、三行交錯押韻文體、三音格子詩體等,等等。這些都是連譯者都覺得難懂的内容,如果普通讀者癡迷于此,那麼最終我們隻能把《浮士德》簡化為一本無法閱讀的天堂般的書。但經典作品的一大魅力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智慧具有普遍價值。浮士德留給我們的最大财富是,它生動地塑造了"浮士德的精神"。(見《綠色平原》譯文前言))

浮士德的故事情節并不複雜,但主要是上帝打敗魔鬼并提升人類精神的旅程。歌德對"上帝"的假口闡述了他思想的主題:"奮鬥難免失去錯誤的池子","好人最終會意識到有一條正确的道路",即使他在追求中感到困惑。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02

比尖牙更可怕的是微妙的利己主義者

浮士德中的魔鬼墨菲斯托是上帝的安排。上帝很清楚,"人太容易放松努力,很快就會觊觎絕對的平安",是以他"願意造魔鬼,與他同在"。

有趣的是,墨菲斯托不是那種長着尖牙的惡魔,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惡魔,像個善于打獵的渣男,非常細心,總是讨好女孩子。與人交談時,他的舌頭上滿是蓮花,他的金色句子爆裂,不是很哲學,也不是很深刻。"理論是灰色的,隻有生命的金樹是常青的","幸福中一定有苦難,苦難中必有幸福"等流行語錄都出自他的口中。

魔鬼也會吐出超級正面的話,比如"如果你沒有記錯,你就不會醒着。如果你想産生,你必須自力更生。

魔鬼嘲笑人性的弱點,比如"人類是井底的一群青蛙,喜歡無限地誇大自己的世界。

但是,正如渣男本質上隻愛自己一樣,勢利是墨菲斯托的愛好。即使世界被洪水淹沒,隻要不影響他"撈取利益"。這難道不是那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默許生存信條嗎?換句話說,這不就是我們內在真正存在的魔鬼嗎?

他是"全惡的"。對于他的惡行,他這樣嘲笑自己:

總是想做壞事,但總是提倡善事,

我是這種力量的一部分。

他也确實與上帝打賭,被他誘惑的浮士德會掉進地獄。但結果是一記耳光(不要怪他,這是大反派的命運)。

他打賭浮士德,隻要浮士德對某一時刻說:"你太美了,請停下來!然後給浮士德戴上一條鍊子,讓他願意和魔鬼在一起。

打賭模式開啟後,他帶領浮士德穿越宇宙的第八層,平靜地走過天、地、地獄。

魔鬼對他的誘惑哲學非常滿意,以至于他認為自己占了上風。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03

将個體的自我擴充到人類的自我

歌德的《浮士德》原本是一位學者,一直在研究神學、科學、哲學等知識,但他涉足貧困,卻感受到了生命的隔閡。他自己就是一個書纏,但他讨厭他周圍的書:

羊皮的古書不一定是口渴的春天,

隻需喝一口,它就會是永久性的嗎?

如果春天不是從你的心裡來的,

它不會讓你感到涼爽和甜蜜。

厭倦了禁食生活,浮士德逐漸有了"勇于闖入世界,對世界的苦難和喜悅承擔"。

歌德的《浮士德》有點像尼采筆下的超人,對庸俗不屑一顧:把生活看得更大膽一點,因為我們會失去它。

翻譯聖經舊約中的一句話,從「太早到太早的意圖」,從「太早的意圖」到「太早強」,然後從「太早強」到「太早做」,浮士德終於明白了「慾望向上、前進是人的天生本性」,應該與男子氣概一起進入生活:

讓我們投入到時間的洪流中吧!

讓我們參與到事件的漩渦中吧!

任何痛苦和快樂交替,

讓成功和無聊互相融合,

一個真正的男人隻能是

不斷活躍,不斷奮鬥。

盡可能豐富地體驗人類生活,仿佛為所有人而活。浮士德對自己說:

在我心中積累了全人類的苦澀喜悅,

将我的自我擴充到人類的自我,

即使到了最後,也是同樣的失敗和堕落。

不難發現,歌德借用了浮士德的傳說來比喻大寫的"人"。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浮士德一時也不滿意

浮士德最典型的精神是永不滿足,總是躁動不安。無論他經曆什麼,他總是會"動搖自己的精神,超越自己"。老浮士德的獨白最能說明這一點——

我隻是匆匆忙忙地進入這個世界,

抓住任何喜悅并品嘗它,

那些不滿意的人立即把它扔掉,

如果您無法抓住它,隻需釋放它即可。

我隻在乎追求,隻在乎實作,

然後我渴望體驗生活,

用極大的精神力量,先沖進去,去做吧,

但現在他明智而謹慎地行事。

我對這個世界了如指掌,

我對彼岸不再抱有希望;

隻有傻瓜才會盯着雲層,

以為同樣的同類住在上面!

強者應該站在主腳上,睜開眼睛,

世界不會對他保持沉默。

他為什麼要去永恒的境界!

誰能知道,誰就能掌握他所擁有的。

這就是他應該如何踏上人生的旅程;

讓鬼魂出沒,走自己的路,

在行軍中尋找痛苦和幸福,

他一時半會兒都不滿意。

現代社會各方面的繁榮發展,都是由一種"浮士德精神"所驅動的,特别是在經濟技術發展方面,創新、疊代、突破、變化、變化已成為社會宣傳的常态。在成功,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工作場所的研究中有許多浮士德式的人物。可以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活着一個"浮士德"。

04

即使是悲慘的人生也必須反映出輝煌

不幸的是,浮士德一生都在激情中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但結局卻充滿了悲劇。

知識的悲劇:

作為一個學者,郝壽很窮,卻一無所獲。

愛情悲劇:

對于情人格雷琴來說,愛的真相是有害的;

政治悲劇:

違背個人利益為統治者服務;

美的悲劇:

與古希臘美女海倫的婚姻失敗了,美女也是一個泡沫;

職業悲劇:

想要造福人類,卻成為魔鬼鑽頭陣營的工具。

浮士德知識淵博,但也令人垂涎的世俗"禮物":

有些人生活在和平與安甯中,

有些人被大膽的魔術所吸引:

後者可以獲得每個人都渴望的慷慨禮物,

要有信心,讓奇迹在公共場合發生。

他也對功利主義着迷:

我想在财富的同時赢得統治地位!

事業就是一切,名聲就是虛無。

浮士德不僅知道如何做他想做的事情,他的情感和智力都很強大,他經常反思自己與魔鬼的賭注,例如:

我憎恨世間一切可恥的行為,

于是他逃進了寂寞,逃到了鄉下,

但他不想獨自浪費這一生,

最後,你必須與魔鬼打交道。

浮士德悲慘的人生,某種程度上,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現實:人生除了少數幸運兒,大多數人都無法過上理想的生活;我們一直在追求,但很少能得到滿足;就連那些長相璀璨的時代名人也常常感歎,事物的發展是超乎想象的,難以控制;我們想成為好人,但難免傷害親朋好友;我們有很大的抱負,但我們像螞蟻一樣躺在生活的陰溝裡;我們追求幸福,卻被痛苦折磨......

是以生活看起來是多麼悲傷!難怪有些人覺得生命比死亡更好。所有讀灰燼的人,也一躍而立,徹底切斷了生命。

然而,可悲的是,浮士德并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年輕時,他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後來沉溺于愛與欲望;墜入愛河後,他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重生;在他與象征着希臘美的海倫的結合中,他成為了一名唯美主義者;在美女婚姻幻滅後,他去當小醜般的統治者,成為政治附庸;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古老而陶醉于開墾;而且,在他去世之前,他讓魔鬼的墳墓聽起來是他理想願望的鮮明反贅。世俗地說,浮士德确實失敗了,沒關系,但他成功了。

浮士德相信"生命的意義就是反射光明",是以他一生都在努力,努力向世人展示自己。浮士德的一生是自我實作的一生,是行動的一生,是充滿男子氣概的一生。在與魔鬼同行的路上,他多次誤入歧途,犯了很多錯誤,但他從未屈服于魔鬼的誘惑。浮士德在眼睛裡瞎了眼,到了極限确實說了一句"你真漂亮啊,請停下!魔鬼以為他已經完全屈服了,但實際上浮士德沉浸在一個奮鬥者積極建造他的家的美麗中。魔鬼不明白這一點,是以他不明白為什麼浮士德死後,他能被天使救出來,升天。

人心如戰場,我們如何抵禦魔鬼的誘惑?歌德用一部史詩昭示衆生

05

浮士德最後的覺醒

老浮士德開墾田地的計劃沒有實作,但他在其中找到了"智慧的最終結論":

隻有每天為自由和生存而戰,

享受自由和生存。

浮士德的追求不是佛教式的平靜歲月,不是他看穿一切的憤世嫉俗的思維生活,而是他所做的反映了WTO迎來者的積極進步和勇氣。

歌德借用浮士德來啟迪我們,雖然人生的道路充滿了荊棘,但隻要我們堅守内心的善良,大膽前進,我們終将找到一條升華人生的道路。悲觀主義者常說,魔鬼比另一隻高一尺,但實際上,為什麼魔鬼不是一英尺高,一英尺高呢?魔鬼誘惑着每個人,但上帝也是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願望。

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生活需要奮鬥,大膽的鬥争,而不是因為犯了錯誤而停滞不前,或者在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作時放棄自己。你可能像浮士德一樣大膽地對待生命,不是自私,而是信仰和傳教士。每個人都應該做他自己,即使付出巨大的代價。浮士德的追求失敗了,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創造了一個偉大的自我,正是生活的激情使他的生活閃耀。浮士德最大的美德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這是他救贖之道,恐怕也是救贖和升華衆生的方式。

正如蘇格拉底一再強調:「每個人擁有多少美德,取決於他有多重視美德」、「錯誤是被選出的人的責任」、「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在通往頂端的道路上......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接受自己和上帝的愛,無論是活在這裡今生,還是在我們死後得到獎賞。

願你的生活永遠保持一點"浮士德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