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塗/李偉
"在山的另一端,它本來是我們的家鄉。但現在,我們與祖國被一條巨大的傷疤和38度軍事分界線隔開。"
為紀念北韓戰争爆發70周年,南韓SBS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38号線》近日播出。這部電影在1953年、1968年和1992年分别取了三分,講述了曆史悲劇的故事:人們屬于同一個人,但相隔了幾十年。
影片開頭,一名駐紮在朝韓邊境的南韓士兵看着鐵栅欄另一邊的北韓士兵,有些悲傷地開口說話。他接着說:"雖然我們和對面的人屬于同一個人,但我們不交流,我們無法互相了解 - 第38條線将我們的心靈分開。"

1992年,北緯38度線東部的南韓軍隊盯上了對面的北韓海岸。
< h1級"pgc-h-right-arrow">生死</h1>
紀錄片《38号線》以一部劇情片開場,該片在2011年南韓巴士日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最佳美術等四項大獎。不僅僅是戰争特效讓它如此出色,還有隐藏它的悲劇主題——屬于同一個人,卻必須在戰場上血腥。
回到1953年,《高地戰争》的許多情節都是基于真實的曆史事件。當時,大多數北韓士兵并不關心戰争的勝利或失敗,他們自己的生死是最重要的。
首先,南韓人害怕北韓的狙擊手。在"高地戰争"中,當南韓士兵提到綽号為"兩秒鐘"的北韓狙擊手時,他們害怕保持沉默。當時在北韓人民軍确實擁有非常精準的狙擊手,他們可以在600-700米的距離内進行精确射擊,目标的北韓士兵聽到槍聲,子彈已經從炮彈中射出了大約兩秒鐘,"兩秒鐘"的綽号就從這裡來。
其次,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一種威懾力量。在高地戰争中,當駐紮在高地的北韓軍隊聽說前來攻擊的主力是中國民間志願軍時,第一反應是"放棄高地撤退"。在北韓戰争後期,北韓軍隊确實有"中國軍隊難以擊敗"的觀點,如果主要任務是中國軍隊,那麼北韓軍隊不戰而退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同樣,在停戰前夕,他白白死去。在電影《高原戰争》中,北韓軍隊"鳄魚"部隊期待停戰協定的提前簽署。當停戰協定簽署的消息傳來時,大家都歡呼起來。但是,就在每個人都準備收拾行囊時,他們的上級指令他們:停戰協定要到12小時後才能生效,在此之前,必須發動全面進攻!"鳄魚"機關的每個人都被灰燼覆寫。事實上,在停戰前夕,确實要求大量北韓軍隊繼續履行職責,包括發動攻擊。當時,一些北韓軍隊在不斷的哭泣中,悲傷的歌聲飄蕩在戰場上。
最後,為了尋求活力和自相殘殺。在"高地戰争"中,"鳄魚"部隊被北韓人民軍逼到海上。幫助他們撤退的登陸艇到達了,但兩個小隊沒有空間。看到北北韓軍隊越來越近,已經登船的第2小隊和第1小隊發生了沖突。北韓戰争期間,南撤軍的南韓軍隊之間确實發生了一些内讧,軍方鎮壓了這些事件,媒體未能獲得更多細節。
1953年7月27日,在闆門店簽署了《北韓半島停戰協定》,雙方将北緯38度線附近的實際控制線定義為軍事分界線,即第38線。是以,北韓半島被一條長約250公裡,寬約幾公裡的土地隔開。這是一條"悲劇線",已經成為分隔南北的"傷疤"。
一名曾參與軍事分界線談判的南韓軍官回憶說:"我們正在與北韓代表協商。雙方都在地圖上畫線——每個人都以前做過實地調查,都想畫出對他們有利的線。盡管存在分歧,但雙方沒有争吵。最後,終于劃清了界限。停戰協定生效三天後,雙方軍隊撤退數千米,中部地區成為"非軍事區"。
一名南韓老兵告訴記者:"最初,南韓軍隊隻在38号線附近設定了鐵絲網,南北兩地的巡邏隊都能看到對方。我們經常沿着河道巡邏,每兩個人相距約5米。當時,南韓巡邏隊的個别裝備重達22公斤。背負着如此沉重的負擔,我們都害怕掉進河裡淹死——停戰後以這種方式死去是不值得的。有時雙方的巡邏非常接近,我們不與他們(北韓士兵)交談,但我們通過手勢問候他們。我們屬于同一個人,卻相遇了,這真可悲!"
1953年,美韓聯軍巡邏第38線
< h1級"pgc-h-arrow-right">辛勞</h1>
它被推進到1968年。"在1960年代,雙方的軍隊不時悄悄地越過分界線 - 鐵絲網根本無法阻止這種滲透,"一名退休的南韓軍官說。有時我們從對方的哨所偷武器,有時我們會短暫地交火,造成傷亡。根據南韓軍方的統計,在整個1960年代,朝韓雙方共進行了6,814次滲透行動,違反了停戰協定。
南韓總統樸正熙(Park Chung-hee)向美國尋求幫助,因為北韓遊擊隊的滲透和突襲能力。但在1968年,美國的重點是越南戰場。一位前南韓政府官員說:"指望美國人提供幫助是不現實的,我們必須做點什麼!""是以,1968年7月,南韓在38号線修建了2米多高的鐵栅欄,完全堵住了250公裡長的分界線。
這在當時是一個巨大的項目。"為了建造鐵栅欄,我們必須首先修建道路,否則我們将無法運輸鋼鐵和水泥,"一位參與建設的南韓榮民回憶道。士兵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工作,他們如此辛苦,以至于無法用言語形容。"
當時,38線附近沒有大型卡車運輸物資的道路,是以南韓士兵不得不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區手動搬運物資。一旦下雨,山路變得非常滑,但士兵們仍然不得不将沉重的水泥擡上山。更糟糕的是,他們每天隻吃一點幹糧和野菜,許多人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
1968年被南韓陸軍認定為"停戰後最艱難的一年"。今天,250公裡長的鐵栅欄仍然矗立在第38線,南韓士兵的辛勤工作證明了這一點。
當北韓軍隊建造鐵栅欄時,38線另一側的北韓人加強了警惕,并建造了鐵栅欄。與此同時,北韓軍隊在邊境沿線建造了許多前哨基地。于是,朝韓雙方發起了"紅線軍備競賽"——南韓也在邊境沿線建了大量的前哨基地。南韓防衛研究所的專家說:"前哨基地建成後,北韓軍隊在非軍事區兩側部署了約69萬名士兵,而北韓駐紮了大約87萬人 - 超過150萬人在邊境對峙,這在國際上是非常罕見的。"
38号線闆門店成為南北分界點
< h1級"pgc-h-right-arrow">愛好者</h1>
1991年底,随着蘇聯解體和冷戰的結束,東北亞的局勢發生了變化。朝韓鐵栅欄之間的非軍事區呢?
《第三行和八行》首次透露了SBS電視台在1992年初拍攝的一段話。攝制組成員乘坐南韓陸軍SUV,跟随十幾名士兵深入38号線西部的"非軍事區",參觀了遊客無法參觀的北韓軍隊前哨。
在非軍事區大門打開之前,全副武裝的視察員仔細檢查了車隊中包括北韓士兵在内的每名成員的身份和許可證。檢查員逐一取名,數人數,確定進出人數相等。根據規定,進入"非軍事區"的北韓軍用車輛必須标有聯合國旗幟。在上車前,南韓士兵仔細檢查了槍支,認為車輛是否有故障,因為一旦裝置在"非軍事區"出現問題,就沒有條件進行維修。為了以防萬一,電影攝制組的成員也穿着防彈衣。
大門打開後,士兵們的巡邏正式開始,他們都提高了警惕。"這是一條艱難的路,每個人都很緊張,"攝制組說。但"非軍事區"很安靜,風景很美,可以看到很多野生動物。"南韓士兵想看看沿途的鐵栅欄是否有問題,這給了南韓軍隊一種安全感。
車裡的士兵一刻也沒有放松警惕,槍口一直對準路邊的叢林。突然,船員們看到一個奇怪的"帶蓋罐頭"埋在草叢中。一名南韓士兵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是一種可以探測地下條件的監聽裝置,用于監測'北韓的運動'。"
在途中,一支南韓巡邏隊看到一支北韓巡邏隊帶着幹糧翻越山。到達哨所後,南韓士兵都下了車。他們躺在地上,用夜視儀觀察周圍的情況。他們在黎明前九個小時無法入睡或四處走動。
第二天,攝制組乘車抵達非軍事區前線的南韓軍事前哨。該哨所配備了先進的圖像監視裝置,使南韓士兵能夠觀察和拍攝前線。通過這些監控裝置可以發現,北韓的防禦極其嚴密。"我們附近有四個軍事哨所,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隻有780米,"一名軍官說。在北韓一側,沿着防線有一個村莊展出。你可以看到,北韓邊境居民的生活很正常,農民在每年的五月開始種植。"
在非軍事區前線的南韓軍事前哨,有30名年輕的南韓士兵駐紮。士兵每三個月輪換一次。來到這裡的30名年輕人3個月不能出門,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守衛,監視和維護武器。一名士兵說:"很難留在這裡,我不習慣。這裡沒有空間,你不能踢足球......"
後勤補給車每周兩次來到前哨站,士兵們不必擔心沒有東西吃。他們最期待的是,補給車會帶來家人或朋友的來信,尤其是戀人。隻要任何人的女朋友來信,都能在文章中引起騷動,我們就會哄騙,讓收件人在公共場合朗讀這封信。在記者的鏡頭前,一位剛剛收到情人來信的南韓士兵寫道:"我是你最可愛的人,哦,我一直擔心你在軍隊中的安全......"同伴們也安靜了下來,許多人眼裡含着淚水。
1992年,略顯年輕的北韓士兵和在北韓宣傳的擴音器
<h1類="pgc-h-arrow-right">眼淚</h1>
SBS電視台的電影攝制組來到38号線東段的一個哨所接受采訪。兩名新兵來到崗位,一名上尉告訴他們,"你們要努力工作,這是南韓的前線。"新兵第一次出去巡邏時會感到緊張。于是軍官号召新兵唱軍歌放松一下。
與西段的前哨相比,東段的前哨更側重于宣傳戰。在山谷裡,到處都是海報和揚聲器。一名南韓士兵開始向北韓士兵廣播宣傳:"北韓人民軍的士兵們,你們每天都會看到我們,我們會告訴你一些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我相信,我們都希望南北早日統一,這樣我們就能一起享受北韓半島美麗的江山。接下來,您将欣賞一首優美的歌曲,聽完後,我們将交談。"哨所内的南韓士兵發現,對面的北韓士兵做出了回應 - 這就是雙方的溝通方式。同時,北韓還将向南韓播放宣傳,并播放一些歌曲。
第38條線也延伸到大海。有4,300名南韓人生活在前線的一個小島上。這裡的許多人以捕魚為生,因為周圍水域的魚類很多,是以這裡的大多數漁民都生活豐富。
然而,島上的居民也遭受了苦難。一位島民說:"當天晴朗時,你可以看到北韓海岸。我們中的一些人,島上的居民,為了逃避戰争而逃跑。停戰後,它屬于南韓,我們的祖國在北韓 - 我們不能回去。每個假期,很多島民都會站在岸邊,看着自己的家鄉哭泣——有人說,眼前的大海幾乎是淚海!"
島上的漁民在出海捕魚之前必須收集出海證書。該證書記錄了漁民的個人資訊以及他們出海的時間。傳回後,漁民将把證書歸還給壽道的北韓軍隊。
白天,島上的南韓士兵經常乘坐快艇巡邏。晚上,駐紮在島上的南韓海軍陸戰隊"黑龍"部隊将揭開大炮上的僞裝,準備對付北韓船隻。一名中尉告訴記者:"一年365個晚上,島上的士兵每晚都處于防禦戒備狀态。深夜,島上朝軍的探照燈不停地轉動,守衛岸邊的士兵用夜視裝置盯着對岸。它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旋轉一次。即使對于年輕的南韓士兵來說,每天熬夜也很累人。盡管能夠輪換,但他們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 - 每個士兵每一個半小時起床,站立兩個半小時。是以他們睡覺時從不脫下制服。他們在周末也處于警戒狀态。
在北韓海岸附近的另一個小島上,駐紮着450名南韓軍隊。每天早上,他們都會設定重機槍和迫擊炮,瞄準北韓對面的海岸。
朝韓之間的海上沖突并不少見,島上的居民害怕北韓的安全船隻。南韓漁民被北韓安全船隻俘虜,但很快被釋放并傳回家園。
第38條戰線以南韓防務研究所專家的話作為結尾:"現在,朝韓之間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可能性降低了。但一旦發生戰争,雙方約180萬軍隊的總兵力将互相争鬥,這将是一個悲慘的場面。北韓人民和北韓人民屬于同一民族。雖然雙方都經曆過戰争,但畢竟還是兄弟。為了國家發展和更美好的未來,朝韓兩國都應該為和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