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作者:觀察者網獨家視訊

漫威的新片《黑豹》最近成為了一個有争議的話題。奧斯卡獎依然萦繞在衆目睽睽之下,這部講述非洲國家故事的電影,首先提出了"政治正确"的問題。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但與今年最佳影片《水的故事》不同,《水的故事》迫使大家在黨内兩端搖擺不定,或者對政治正确本身感到厭倦,而《黑豹》似乎既是左翼政治正确,又是保守派,在每個陣營都赢得了評論界的好評和超高的票房。

Duanerousselle上個月發表的文章解釋了這種現象,認為黑豹是一個空的載體,可以容納解釋的可能性。

作為中國觀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看到美國左翼和右翼是如何招募這部電影的。

渣滓翻譯,有删減,老實建議我們有條件直接看原文:https://dingpolitik.wordpress.com/2018/02/17/black-panther-as-empty-container/,歡迎參考讨論。

黑豹作為空載體

二月 17, 2018

端納魯賽爾2013

昨晚我和家人一起去看了《黑豹》。我對此很滿意,這是一個問題。

瓦坎達是非洲大陸的一個部落國家,自給自足,假裝是第三世界國家,向外界隐瞞着巨大的财富、技術和設施。沖突的是,它似乎遠遠優于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西方資本主義,同時允許非洲以外的所有生物受到壓迫。這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瓦坎達民族是否想在非洲文化辯證統一之後代表西方理性官僚資本主義的願景?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恩喬布王子是瓦坎達派往美國的間諜,他希望廢除對非洲人的國際壓迫,以建立一個世俗或平等的國際社會。結果,有人被殺,他的兒子成為孤兒。小男孩在非洲以外的地方長大,在壓迫者和殖民者的土地上長大。在他去世之前,他描述了他的祖先如何從奴隸船上跳下來,因為死亡比落入奴隸主手中更好。他的信念與他父親的信念相同:人必須面對他的壓迫者,而不是在一些謙卑的、晚期的革命中與剝削者一起發展一個孤立的國家。

這讓我發現了這部電影最有趣的部分。在此,我要談四點。兩個替代右翼(ALT-RIGHT)和兩個來自極左翼(ULT-LEFT)。

第一種另類的右翼觀點是,你會在網上找到慶祝《黑豹》是"另類右翼電影"的故事。你說什麼?因為它是一部獨特的民族主義電影,提倡同質文化,提供反全球化的視角等等。

例如,"另類右翼有一位新的英雄,黑豹":"在仔細觀察瓦坎達的文化之後,許多保守派很快就會意識到T'Challa(非洲國家之王)與另類右翼的社會政治世界觀具有相似的特征"和"黑豹是反全球化主義者"。它的道德終點深深植根于一種強烈的民族主義信念,這種信念不斷将保護其人民的曆史、文化和身份置于任何外部企圖開放這個虛構的非洲國家的文化和經濟結構之上。瓦坎達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旨在實作種族同質化,其移民政策本質上是孤立主義的。其他文化的影響在瓦坎達被禁止,因為電影認為其他文化對人們的福祉有害。軍隊,Hatut Zerzae(以前是一支秘密警察部隊變成了雇傭兵團隊)和Dora Milaje(Dora,皇家女軍官團隊)是瓦坎達國王推行這些政策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說,Tetralla表現出一種令人震驚的新納粹傾向。——卡爾·帕金斯,作者,2017年6月26日,載于《國際政策摘要》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還有另一種更受歡迎的右翼叙事,它拒絕接受世界觀版本的"黑豹"。《赫芬頓郵報》的一篇文章寫道:"Facebook小組'已經受夠了迪士尼的特許經營待遇,而《星球大戰》粉絲'稱自己為'另類權利'。(注:《迪士尼的特許經營待遇及其粉絲》已被Facebook關閉)他們最近宣布計劃在2月15日《黑豹》上映後立即倒水以降低電影的爛番茄評分。"這個團體顯然是'白人種族主義者',不喜歡電影中幾乎全是黑人的演員。這部分另類右翼關心民族主義價值觀,但主要是白人民族主義價值觀。

我們注意到,在黑豹黨的重要性問題上,另類右翼存在分歧。

另一邊是電影的極左叙事。主流反應已經開始慶祝這部電影的出現。《黑豹的自由視角》将這部電影與弗朗茨·法農的作品聯系起來。

(注:法農,弗朗茨·法農,《世界受苦受難的人》、《黑皮膚白面具》的作者)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我要引用一句話:"1952年,精神分析學家和革命家弗朗茨·法農(Franz Farnon)觀察到,在漫畫書中,'狼,魔鬼,邪靈,壞人,野蠻人總是以黑人或印第安人為象征'。從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法農認為,被殖民者有權以任何必要的手段尋求解放。但瓦坎達從未被殖民過...它渴望從底層發起一場革命。"

我想完整地引用本文的其餘部分,因為這也将有助于我們深入閱讀這部電影:

"Killmonger是一個被驅逐的孤兒,在美國的貧困中長大,他的生活是由缺乏城市和戰争機器的經驗所塑造的。舊秩序渴望一個穩定的家園,一個真正的歸屬感,渴望在暴力威脅下糾正世界秩序的不公正現象,它總是剝奪非洲人後裔的權利。喬丹(扮演殺手的演員)巧妙地駕馭了這些互相沖突的動機。他在《火線》(Fireline)中飾演華萊士,在庫勒的第一部電影《弗魯特維爾車站》(Frutville Station)中飾演奧斯卡·格蘭特(Oscar Grant),他在片中表現出同樣的憤怒和欲望,這種表演賦予了兩位祖先多愁善感和不同尋常的深度。《黑豹》中的一個場景是他與大英博物館館長的激烈對峙,大英博物館收藏了數十件被盜的非洲藝術品,他嘲笑這些精緻面具的起源,傳達了一種遍布整個大西洋幾個世紀的不公正感。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特謝拉天生優越,血統純正,具有長遠眼光,并認識到源自瓦坎達獨有的超能金屬材料振金的技術是對全球平衡的潛在威脅。殺手很高興看到這種混亂的發生,希望有一天"太陽永遠不會再從瓦坎達帝國升起"。這種不一緻讓人想起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曆史人物的成就,他的軍隊經常在引起不同共鳴的省份殘酷地追求殖民統治(多虧了《王冠》和《黑暗時刻》,我們最近在流行文化的想象中品嘗了文藝複興時期)。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黑豹一再暗示,如果瓦坎達沒有隐瞞自己的進展,他将面臨類似的西方入侵。

可以看到極左翼評論員在慶祝"自下而上的革命"——"非暴力"或非對抗性革命。我稱之為"脫咖啡因革命"。或者更确切地說,是一場資本主義革命(不像一場超越資本主義的革命)。但在極左翼内部,有不同的解釋是一個微妙的空間。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想法:

首先,弗朗茨·法農是一個激進的革命者。上面提到的文章說,薩頓會"為這部電影感到自豪"。我不這麼認為。"毫無疑問,隻有殖民地國家的農民是革命者,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但他們可以獲得一切,"法農曾經說過。在階級制度之外,饑餓的農民是剝削者中第一個發現隻有暴力才能得到回報的人。農民沒有妥協,沒有讓步;"

我們應該扪心自問,誰是"農民",誰是黑豹中的"局外人",誰是"孤兒"?答案幾乎肯定指向兇手。誰是富裕國家的開國元勳/國王?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其他評論:

1、我在谷歌上搜尋《黑豹》時沒有發現《黑豹黨》(1960年代美國第一個黑人抵抗組織),全屏連結是一部票房(資本主義)電影。這難道不是"過度解碼"的黑人曆史嗎?第一個連結"黑豹維基"成為電影的介紹,與五年前的"黑豹黨"相比。今天,我們的孩子搜尋"黑豹黨",找到的不是關于武裝信仰的東西,而是美國宣傳公司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制作的一部電影。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黑豹派對上的工作站

2.我承認我可能忽略了一些東西,但電影中代表激進革命的角色 - 充滿激情的人,願意為他的信仰而死的人 - 是一個壞人。這部電影呈現了非洲人的内部對抗 - 講述了内部分裂的故事(而不是獨立陣營反對外部陣營)。結果是,他們最終與美國和中央情報局結盟(我們應該記住中央情報局在人權運動中站在哪一邊)。弗朗茨·法農(Franz Farnon)對這種脆弱性的内在化有什麼看法?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馬丁·弗裡曼,飾演中央情報局的英國演員

3、《黑豹》演繹的壞人格使用俚語和各種肢體動作,可以喚起人們對非裔美國人的刻闆印象。事實上,我發現它引人注目。克裡斯·洛克(Chris Rock)(非裔美國脫口秀演員)自1990年代以來一直在有争議的脫口秀節目中,将非裔美國人分為兩類:好人和壞人,黑豹的方法讓我認為它可能是這些脫口秀的電影版本。

對《黑豹》的評價,怎麼成了一場羅生門?

4.這部電影美化了"過程"(即理性的官僚資本主義)。勝利是保持系統恒定,即保持系統在同一軌道上運作。黑豹不會因為他的勇敢而面對敵人,因為他尊重法治。

5.最後,盡管韋斯利·斯諾普斯(Wesley Snoops,1990年代差點扮演《黑豹》的非裔美國演員)是這部電影的關鍵,但它仍然是由迪士尼制作的,盡管有大量的非裔美國演員。愛德華·賽義德會怎麼說?

在我看來,黑豹黨似乎為另類右翼和另類左翼開辟了一個空間,讓他們出于類似的原因互相同意或反對。這難道不是它的"不正常意識形态"嗎?這就像貝多芬的《歡樂頌》,第九交響曲,齊澤克所闡述的那樣——既有納粹,蘇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也有歐洲的非官方主題曲。"這種衆所周知的旋律的普遍性可以被完全相反的政治運動所剝奪,"齊澤克說,"這就是意識形态的運作方式 - 它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含義。它必須作為一個空的載體運作,對所有可能的意義開放......問題在于,營運商的中立性從未像看起來那樣中立。"

這不就是電影《黑豹》的特色嗎?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