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作者:木村拓周

《黑豹2:瓦坎達萬歲》的 5.5 豆瓣評分和上映 9 天未破億的票房成績,标記了這部電影在中國遭遇的市場失敗,但這也很難說得上意外。中國觀衆從來沒真正欣賞過“黑豹”。2018 年在北美引起文化震蕩、奧斯卡七提三中的第一部《黑豹》,在中國實際上也隻取得了 6.5 的豆瓣評分、6億多的票房(同年的《毒液》和《海王》中國票房均有20億上下),以及随處可見的以“不喜歡zzzq”為主要打分依據的簡單批評。我們對瓦坎達所展現的非洲未來主義暢想實在難以共情。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這種“無法共情”一方面是容易了解的:在過去一個世紀歐美西方白人生活方式持續輸出的影響下,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遠離種族議題的社會環境中,非洲文化顯得“可消費性”寥寥,幾乎引不起我們的消費興緻。

《黑豹2》的一開頭就再現了一個例子。在交代了特查拉國王的死之後,影片随即展開了一場既莊嚴又鼓舞的紀念儀式。從悼念遊行再到西非葬禮标志性的死亡慶祝儀式,通過上一部斬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服裝團隊”的主創團隊再次完成了出色工作,用無數考究的服飾道具和儀式細節,展現了一場動人的瓦坎達式紀念儀式。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對特查拉的紀念,同時也是對其扮演者、在 2020 年因結腸癌去世的 Chadwick Boseman 的紀念,幫助拉開了電影的真正主題:我們如何面對失去?如何消化悲傷對一個人颠覆性影響?如何去定義和繼承我們所愛之人的精神遺産?如果理性世俗的西方式現代生活方式難以回應死亡的難題,非洲的文化會如何啟發我們?考慮到新冠疫情當中,在系統性種族不平等的影響下,黑人面對着不成比例的死亡,這個主題便顯得更加突出。國外電影媒體和黑人群體對《黑豹2》的好評也大多集中在影片的情感深度上。

然而,脫離了文化語境後,當我們僅僅抱着“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收尾作品”的預期走進電影院時,類似的主題和豐富的意涵便都褪了色。在各類社交網絡上,我們不難看到針對這段開頭設計的不解評論,以及諸如“冥場面”“黑人擡棺”之類的輕浮描述。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實際上,把《黑豹2》設計為這樣一趟情感之旅,并不是容易的決定。我們幾乎沒有在超英電影中看到過一個英雄主角就這樣“病逝”(而不是戰鬥至最後為了全人類的福祉而犧牲)。廣受尊敬的演員 Chadwick Boseman 離去,讓“黑豹”就此失去了核心主演以及主創中的靈魂人物。但影片仍有幾種處理餘地,例如重新選角,或者安排一個理由讓角色“暫時離開”,甚至以“多元宇宙”之類的架構來引入更多其他“黑豹”們。Chadwick 病逝後,也有大量漫威粉絲在社交網絡上發起 #recastTChalla(為“特查拉”重新選角)話題,希望影片找到新的演員來扮演特查拉,而不是在故事裡宣告角色的死亡。在 change.org 上,重新選角的請求信獲得了 60000 多個簽名。

然而電影最終還是安排了特查拉的死亡,并且是以最簡單的、同時也是最呼應 Chadwick 戲外命運的“病逝”來交代。并且,出人意料地,影片對 Chadwick 的懷緬緻敬莊重而節制,片頭片尾集中展現 Chadwick 的圖像時僅輔以無聲效果,規避了廉價的煽情。這是我難得在超級英雄電影中收獲如此濃重真誠情感體驗的時刻。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黑豹2》的第二個值得品味的線索是女主角 Shuri(以下稱蘇芮)的掙紮。

從第一部開始,蘇芮就是一個“不那麼瓦坎達”的瓦坎達人。她智商極高,天賦出衆,是瓦坎達的技術擔當,崇尚科技和理性,對“神秘”和“傳統”抱以輕蔑,不相信神靈的存在。在第一部中,當被救回瓦坎達的CIA警員質疑自己的槍傷如何在一天之内就“魔法般地痊愈”時,蘇芮強調,“不是魔法,是科技。”而在《黑豹2》的最開頭,畫面出現之前的黑屏當中,是蘇芮在哥哥病危時的禱告詞:“巴斯特女神,時間已經不多了。請允許我把我的哥哥從疾病中拯救過來,我就再也不懷疑你的存在。”

巴斯特女神最終沒有幫她把哥哥救回來,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她對瓦坎達傳統和神靈的質疑——影片中,在哥哥死後,蘇芮埋頭于她的科技創新實驗工作,也表明此時她内心中的信仰天平已經越來越傾向科學和理性。于是當母親拉曼達王後在火堆旁燃燒祭服哀悼特查拉、說感覺到特查拉仍在身邊的時候,蘇芮給母親潑了一盆冷水,“不,他不在,你感受到的隻是自己幻想的投射,好讓你感覺安慰一些”。

現代化下的理性人、科學家的身份,和神秘非洲國度瓦坎達王室成員、傳統繼承人的身份,兩種身份在蘇芮身上形成了強大的張力。這種緊張關系在劇情後段,她服用下心形草後去到神秘之境,滿心期待看到母親或哥哥的靈魂,卻意外見到堂哥“金錢豹”、反社會分子 Killmonger 的情節中得到爆發。Killmonger 向蘇芮提出了她難以回答的問題:如果你從來都不相信祖先之境的存在,為什麼仍要服用下心形草、祈求獲得力量?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對蘇芮雙重身份的張力展現,是我們在超英電影中罕見的、對現實中離散黑人普遍精神危機的關注。早在 120 年前,杜波依斯就提出過黑人的雙重意識概念,指明了美國黑人身份的二進制性——“黑人感到他的兩重性:既是美國人又是黑人,是以,在他黑膚色軀體裡存在着兩個靈魂、兩種思想、兩個不斷争鬥的理想和兩種無法調和的奮鬥精神。美國黑人曆史就是這樣一個奮鬥曆史,即:渴望擷取自覺的人類尊嚴,把他的雙重性合二為一,成為一個更好、更真實的自我。”蘇芮在《黑豹2》中的成長弧線,恰恰也是這樣一個奮鬥曆程。

我們影片後續見到的是,蘇芮通過一系列的掙紮後,最終某程度上接納了骨子裡“傳統”一面,繼承了哥哥、母親的精神遺産和瓦坎達式的和平意志,放過了殺掉反派納摩的機會,也撲滅了自己“燃燒世界”的複仇欲望。

這當然是漫威式的既定叙事走向,也使本作顯得保守于前作——第一部《黑豹》中,盡管 Killmonger 對西方世界的複仇大計最終被撲滅,但他對瓦坎達此前奉行的孤立主義之不滿、對胸懷天下黑人同胞的激進構想,極大影響了國王特查拉,使得瓦坎達走向對外開放的路線,積極進行國際援助,可以說是“他改變了瓦坎達”。兩部《黑豹》之間,從激進走向保守,當然有前作主角去世等種種因素,但也忠實象征了從 2018 年到 2022 年之間,我們面對世界變化的直覺感受。如果說2018年,面對川普上台後“倒車”的開始,我們仍然抱以極大不滿、不懈餘力地譴責着孤立主義,樂觀期望一個全球化的美好叙事得以修複;那到了2022,持續的疫情、戰争和經濟危機的咄咄逼人下,譴責和樂觀都已經變得疲累而不切實際,黑豹和漫威這一階段的主題也是以走向“安撫”、“原諒”和“放下”。

為什麼“5.5分”的《黑豹2》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

《黑豹2》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的超級英雄電影,在 Chadwick 去世後推倒重來的故事建構看起來倉促而過載。新出現的海底王國塔洛坎,和瓦坎達一樣,是一個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一個因為離散故土而躲過了奴隸制和資本主義程序的社會。主創團隊對塔洛坎的視覺打造一如既往的出色。然而,好不容易有兩個躲過殘酷資本主義程序的強盛民族國家,竟然(在美國的挑撥之下)互鬥了起來;而影片開頭被直接投射了反派色彩的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在後面大部分的劇情推進中也隐形了起來。也許對于《黑豹》系列的黑人主創來說,把現實國際政治關系代入故事創作中,本就不是他們最自然和敏感的問題意識,處理起來難以盡善。

但我仍然認為《黑豹2》是一部出色的電影,或者說“黑豹”系列仍然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它帶我們回首,跨過曆史的斷裂,體驗瓦坎達這樣一個社會圖景:它的曆史在西方主流的、線性現代程序叙事之外,但依然強盛、文明,有着自己的“現代”,尊重女性,強調愛,眼中同時有着來自過去和來自未來的光芒。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對“黑豹”的無法共情,又是難以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