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明明
編輯| 無花果
繼上映半個多月、票房剛剛破億的《黑豹2》之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危機》(以下簡稱“《蟻人3》”)也啞火了。
截至發稿前,《蟻人3》票房僅有2.2億,貓眼專業版預測票房落點從3億+下調至2億+,上映第七天,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已經讓位于春節檔老片《流浪地球2》。考慮到兩部漫威大片前作票房分别為《黑豹》6.62億,《蟻人》6.7億、《蟻人2》8.31億,這個成績可謂縮水三分之二以上。口碑也略顯慘烈:《黑豹2》豆瓣評分僅有5.4分,《蟻人3》豆瓣、貓淘評分僅有6.1分、8.8分、8.7分。
這讓3月即将迎來的5部進口片,包括較為重磅的兩部,DC大片《雷霆沙贊!衆神之怒》和新海誠新片《鈴芽之旅》,也顯得不那麼樂觀。
外界傳聞,今年的票房目标是“保500億争600億”,任務看來略顯艱巨,春節檔的開局足夠紅火,但國産片片荒、進口片乏力等隐患依然存在。從年初到現在,一大批進口片定檔,然而缺乏10億+重量級選手,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漫威垮了,“非漫威進口片”能支棱起來嗎?
漫威垮了:諸神的黃昏
漫威電影宇宙在中國的沉浮史,既見證了中國電影工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銀幕擴張速度以及市場爆發進度,也構成了漫威自身在全球征戰曆程中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
2008年漫威第一階段的《鋼鐵俠》成為首部叩開中國大門的作品,此時中國院線銀幕還未擴建,《複聯1》内地票房5.68億人民币,登陸年度票房第六,第二階段伴随着中國院線的擴張,《銀河護衛隊》和《美國隊長2》都獲得了高口碑,《鋼鐵俠3》斬獲年度票房榜亞軍,漫威持續吸粉、票房持續增長,為之後的大豐收埋下伏筆。
之後便是衆所周知的高光時刻,第三階段5部影片破10億+,《複聯3》和《複聯4》均口碑票房大爆,後者更是斬獲票房42.5億元,成為國内影史票房TOP10裡唯一的進口片。行至第四階段,MCU展露出越來越多的疲态,因疫情、辱華等原因暫别中國,曾被大導演馬丁·西科塞斯所吐槽的問題“漫威大片不是電影,而是遊樂場”,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對于許多普通漫威粉來說,俨然“《複聯4》之後,再無漫威。”手上紋着複聯符号的小A,在網盤上觀看了大部分沒能在國内上映的第四階段MCU電影,不僅觀影體驗打了折扣,品質也讓他很不滿意。
(後浪電影制圖)
漫威失靈,原因是複雜多方面的,既有其第四階段自身品質下降的因素,同時也與過去三年半,漫威闊别中國導緻粉絲流失、中國影迷觀影熱情下降有關。不難看出,整個第四階段豆瓣評分、IMDB評分均有下滑,前者下滑更嚴重,三部不及格,唯一可圈可點的是19億美元+的《蜘蛛俠:英雄無歸》。
本身單體超英片票房勢能不如複聯這類超英集合影片,蟻人、黑豹不算是漫威宇宙中粉絲基礎較高的英雄;且《黑豹》系列探讨有色族裔問題、國内影迷對此無感;《蟻人3》量子領域視覺奇觀得到肯定,但新的大反派“征服者康”過弱遭到普遍吐槽,開啟第五階段難孚衆望;不同于國外影迷有着原著漫畫的情懷加成,大部分國内粉絲純純是從影視開始接觸的漫威,内容容忍度相對更低。《黑豹2》相關話題#沒有劇本可以不拍#便登上了熱搜。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階段漫威衍生劇集的好口碑和高熱度,俨然和電影完全割裂了。《旺達幻視》《洛基》《月光騎士》《假如…?》都實作了大爆,這與迪士尼為了配合Disney+上線所作出的政策調整有關系。
《文彙報》的《當“漫威宇宙”遭遇電影周期律》一文中提到:“特定的電影類型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征:當觀衆厭倦了反複出現的叙事模式的時候,這一類型就陷入低谷,需要等待新一輪的創作革新和主題革新後,才會進入新的流行周期……電影宇宙、電影類型和IP,都需要不斷地自我重複和自我指涉,這樣才能夠在觀衆的頭腦中建立牢固的品牌和認知架構。其中,展現得最明顯的就是彩蛋的使用。但是,随着這一系列電影的數量增加,關于叙事和主題方面的公式化的批評開始逐漸增多,觀衆的口味相比最初幾年也水漲船高。”
對于迪士尼來說,擁有全球第一銀幕數的中國市場,有着相當重要的地位。前舵手鮑勃·查佩克曾發表關于中國市場的争議言論,換帥老掌門人羅伯特·艾格之後,外界也很關注他能否改善同中國市場的關系。
而高層顯然也已經認識到了過去幾年數量爆發,所帶來的品質下降問題,以及過度傾斜流媒體劇集,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回歸擔任迪士尼CEO的Bob Iger日前發表評論稱,迪士尼需要更好地管理IP内容的産出,希望關注螢幕上的品質,同時也要注意控制它們的成本。
凱文·費奇在接受《娛樂周刊》采訪時也明确了漫威劇集的方向變化,第五、第六階段的MCU劇集将會調整步調,每年推出的劇集數量将會減少,播出間隔也會更長。第五、第六階段的漫威電影是否能夠口碑扭轉,将決定着已經開始下行的票房能否回升。
進口片還有救嗎?
漫威走入了“由盛轉衰”的階段,那麼,其他進口分賬大片是否能打?許久沒有出現爆款的批片又是否能夠跑出一匹黑馬?
過去幾年,幾乎每一部漫威大片都有着6億+票房的平均值。三年過去,其基本盤已然腰斬。《黑豹2》《蟻人3》為接下來其他好萊塢大廠,IP影響力、口碑一般的分賬大片,提供了參考樣本:大部分影片将會落在1-3億的區間,僅有頭部IP能夠期望5億+和10億+的成績。漫威大片失靈,是疫情三年來整個進口片市場萎縮的寫照,過去三年,10億+體量的進口大片僅有《阿凡達2》《速度與激情9》《哥斯拉大戰金剛》《侏羅紀世界3》四部。
事實上,單純從數量供給上來看,今年可謂是進口片大年,但在進口片衰落、漫威失靈的大背景下,好萊塢号召力已經大不如前。有望引進的有《速度與激情10》《變形金剛7》《碟中諜7》《驚奇隊長2》《海王2》《銀河護衛隊3》等,均為IP續作,從IP影響力、前作票房來看,有沖擊進口片票冠、10億級實力的是《速度與激情10》《海王2》,當然還要考慮檔期、對手、口碑等其他因素,其他受到關注的還有DC的單體超英片《閃電俠》,諾蘭導演的《奧本海默》。
而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批片票房冠軍基本鎖定日漫電影,貓眼想看人數21萬+的《灌籃高手》或是想看人數40萬+的《鈴芽之旅》,在微網誌#你最期待去電影院看哪一部外語片#投票中,《鈴芽之旅》遙遙領先,《灌籃高手》也在評論中被頻頻提及。
過去三年間,年度批片票房冠軍天花闆一再下降,全部由日本動漫IP所占據,如2020年的《數位寶貝:最後的進化》,2021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2》,2022年的《名偵探柯南:萬聖節的新娘》,票房分别是1.25億,2.77億,2.01億。小國别批片更是許久沒有出現爆款,《摔跤吧!爸爸》13億、《神秘巨星》7億+的成績已然無法複制,印度進口片影響力大不如前。
進口片獲得較好票房的意義,不僅僅是好萊塢、國外制片廠能夠賺到錢,更意味着調節市場,推動整體環境趨向于良性循環,與國産片互為補充,進而推動疫情期間失血已久的院線回血,行業複蘇。過往在三四月、十一月、開學季等市場淡季,都是由進口片填補空白,持續激活大盤,帶熱氣氛,提升觀衆的觀影欲望,培養觀影習慣,在觀影人次不斷下滑的情況下推動觀影常态化,而非僅僅是“假日化”。去年底的《阿凡達2》雖然入場時機不佳,事實上便起到了推動大批影院複工,帶熱賀歲檔的作用。
國産片與進口片票房占比連續幾年維持在85%:15%,而在進口片表現頹靡的情況下,勢必會對國産片帶來更大的壓力。檔期過于集中和冷熱不均,或将利好超頭部和熱門檔期,而中小體量影片或将成為炮灰,正如今年春節檔的“雙強争霸”和《中國乒乓》這樣的失意者。
近幾年來,國産電影工業水準有所上升,在青睐強情感共振的同時,觀衆對視覺奇觀的渴望仍然沒有消失,這仍然是進口分賬大片的優勢所在。回歸内容本位之外,向來定檔和宣發都較為被動的進口片,或許需要進一步加大宣發力度。
近日,“幾代人的青春”情懷向IP《灌籃高手》終于宣布定檔4月20日,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一波刷屏。它會有相對可觀的票房成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