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赤木瓶子
編輯| 把青
《熱愛105度的你》沒有實作的KPI,被《烏梅子醬》完成了。
2022年年底發行,今年2月驟然蹿紅,《烏梅子醬》作為一首擁有一定指向性、又缺少針對性的作品,迅速吸引到各家商鋪前來認領“歌名”。以往印有“烏梅桂花膏”“梅子醬”等标簽的商品迅速修正定位,齊刷刷被“李榮浩的甜甜烏梅子醬”、“烏梅子醬楊小姐”等标簽替代。購買評論區不乏“沒吃過,但聽了歌後很想試試”的買家出沒。迄今,“烏梅子醬”實作3天搜尋量增長200倍,淘寶熱搜指數一周上升843%。截至2月27日,烏梅子醬的相關話題視訊在抖音播放26.3億次。
在收割了一輪網絡流量及銷量後,《烏梅子醬》引發行業思考的,除了“雅俗能否共賞”這一華語樂壇早已被盤出包漿的論題,還有一個罕見的現象,當擁有一定樂壇造詣的歌手,作品誤入神曲制造的軌迹當中,會是一種降維式的流量打擊,還是一次稱不上多方勝利的嘗試?毀譽參半的《烏梅子醬》或許能夠幫我們窺見當代流媒體輔助熱曲傳播的進階路徑,同時也在提出一個新的思考:創作屬性的音樂明星會成為短視訊神曲制造的“第三極”嗎?
《烏梅子醬》是怎麼成為熱曲“典型”的?
不管有意或無意,《烏梅子醬》都走到了短視訊熱曲的營運軌迹上。
“熱曲”的走紅并非一蹴而就。無論是早期的《熱愛105度的你》《Muse Dash》《蜜雪冰城主題曲》,還是今年的《愛如火》和《烏梅子醬》,他們都有個“冷啟動”的開端。
《烏梅子醬》在去年12月于音樂流媒體釋出後,評論區走向正常,“全世界都知道楊丞琳的唇膏是薄荷味道了”、“老李頭,結婚後淨搞這些甜甜的歌”。直至2月,情人節的到來讓這首擁有甜膩歌詞、抓耳旋律,以及了解門檻的新鮮出爐的小情歌擁有一席之地。
據雲合資料,情人節前一周,#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曾短暫沖上過抖音熱搜,直到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在範芽芽、乃慧、Bell玲惠等抖音千萬粉絲音樂部落客翻唱後,《烏梅子醬》當晚跻身抖音熱搜 Top12,并開始一輪病毒式傳播。從網紅到明星,從粵語到日語,《烏梅子醬》被改編、翻唱了各個版本。其中由B站up“不是詞神”團隊填詞演唱的版本,被網友評價“有張敬軒的味道”、“比原版好聽”。
接着,《烏梅子醬》一周内登上QQ音樂熱歌榜TOP1、飙升榜TOP2、流行指數榜TOP1;酷狗音樂飙升榜TOP5;網易雲音樂飙升榜TOP4、熱歌榜TOP1。有報道稱其已經蔓延至線下商超、理發店。
而另外一首近期走紅的神曲《愛如火》發行自去年11月,整整一個月後才開始熱度發酵。創作者“那藝娜”因直播時的系列争執而收獲一批抖音粉絲,後者自稱“娜家軍”,并對《愛如火》展開翻跳。
與遊戲關聯也是音樂傳播的先天優勢。過年期間高熱度的萌系手遊《蛋仔派對》中,很多音樂地圖的配樂都是《愛如火》,有玩家将之設定為甩手舞BGM,無形中又加速了歌曲的洗腦式傳播。據了解“網易蛋仔派對”的短視訊官方賬号也多次下場,釋出蛋仔配《愛如火》甩手舞的視訊,迄今抖音點贊量已超過214萬,并号召起舞蹈KOL與玩家的跟跳,迄今#蛋仔甩手舞 話題播放超12.3億次。此外,B站鬼畜區也不乏關聯《愛如火》與《原神》《和平精英》等遊戲及舞蹈名場面的再創作。
綜上,無論是《烏梅子醬》的音樂翻唱區關聯,還是《愛如火》借舞蹈區、遊戲區、鬼畜區關聯勢起,短視訊流量的加持外,二創氛圍和熱誠仍是一首神曲突破流量門檻的核心。此前《蜜雪冰城主題曲》通過B站關聯線下門店破圈、屈臣氏廣告曲《105度的你》通過短視訊平台挑戰賽玩法發酵熱度等方式異曲同工。
而之是以稱這些短期蹿升的熱門歌曲為“神曲”,是其具備的普遍特質。其一,簡單重複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洗腦式傳播的先決條件。其二,歌曲本身毀譽參半,具有較強的話題度。聆聽門檻低,歌曲本身的深度表達缺失,反而為二次創作提供了空間。這也是《烏梅子醬》的争端開始:下沉的審美提高了大衆參與“完善”的熱情,也将歌曲本身推至“投機”、“追逐流量”的窠臼當中。
明星該成為神曲誕生的“第三極”嗎?
音樂市場的“雅俗之争”每隔幾年就會重複上演。
在《烏梅子醬》熱度剛剛發酵時,樂評人丁太升的評論登上熱搜,加速了這類話題探讨。22日,丁太升在一條視訊中評價《烏梅子醬》,稱“一進入副歌,一股濃郁的中國鄉土風,摻雜着當下短視訊平台的火爆元素撲面而來”,是一種“投機”做法。
事實上,關于音樂雅俗之争,早在2019年《中國好聲音》節目中便已上演。彼時,李榮浩作為導師幫學員選曲網絡紅歌《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而引發衆議,随後其在微網誌發表“音樂沒有好壞之分”言論,稱 “是因為一首歌誕生于網絡并被大家所熟知,是以不管多少人喜歡,它是否也代表着低級?”、“音樂沒有好壞之分。隻有你喜歡和你不喜歡這兩種方式”、“山珍海味就一定好嗎,酸辣洋芋絲就一定low嗎?”
曾寫出《年少有為》《麻雀》等契合親身奮鬥經曆作品,拿過金曲新人獎的李榮浩是被行業認可的音樂制作人,這也是《烏梅子醬》被“群起而攻”的源頭。丁太升認為,“創作者應該向上突破而不應該向下相容。向下紮根的本質是以老百姓的審美為标準創作,突破自己的極限,而不是向市場妥協”。
網際網路時代,藝術外的各行各業追逐爆款幾乎成為本能。相較于意外迎合市場,在這個神曲制造産業越發成熟的時代,不乏大批公司與個人,系統性地進行契合短視訊審美的神曲創作,畢竟作規律就藏在過往神曲當中,分析爆款歌曲的内容取向、情緒引導和弦的走向,4536251等最常見也最容易被記憶的和弦套路公式,通過一段朗朗上口的副歌旋律線提振情緒等等。此外,短視訊平台也在發力,運用平台kol搭配優質制作人及詞曲作者等資源,關聯影視綜藝遊戲等領域,試圖通過音樂拓寬更多管道。
《烏梅子醬》無疑從市場角度是成功的。一個資料對比是:此前在抖音風靡的周傑倫新作《Mojito》迄今在抖音話題播放量不到20億次,而前者在30天裡暴漲至26億。短視訊平台大批使用者樂于使用其作為視訊bgm。在這樣的成績背後,似乎不能夠用“音樂姿态論”将創作者的熱情一棒子打死,因為在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便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取舍。
而除了努力制作“神曲”的網絡歌手、教人制作“神曲”的機構與平台“兩級”之外,創作型音樂人會神曲制造“第三級”嗎?碎片式傳播對于音樂作品而言各有利弊,周傑倫新專輯和近些年的單曲都曾為聽衆所不滿,我們尊重音樂人在不同的創作階段去平衡藝術與商業,也要允許樂壇多樣性構成,随着聆聽審美的提升,越來越多相似的探讨還将持續,我們期待樂壇在這樣的探讨中日趨豐滿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