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花式家庭》成功拍攝,标志着彩色膠片的問世。
1948年,梅蘭芳出演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彩色電影已經跨越式發展了八十多年,但在21世紀,一些導演仍然回歸黑白電影,不是因為技術限制,而是積極追求風格化的效果。
以中國一些比較有名的電影為例
2000年的《幽靈來了》
《罪惡之城》2005
"藝術家" 2011
白雪公主鬥牛, 2012
内布拉斯加州, 2013
"塔洛" 2015
"未提出的問題" 2016
2016 年 8 月
羅馬 2018
冷戰 2018
燈塔 2019
還有2017年國産電影《村劇》,多為黑白畫面,加點彩屏;
還有2017年台灣電影《大佛》将黑白和彩色兩種交織在一起;
然後是《瘋狂的麥克斯4》(Mad Max 4),這種寄生蟲在彩色方面取得成功後,已經以黑白制作和發行。
這些黑白電影的藝術性得到了業界和觀衆的認可。
豆瓣評分大多是8+,8月的7.1分是最低分,但它實際上赢得了2016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我去電影院看了它,當我打四顆星時。
今天我說的是另一部黑白傑作,"塗鴉鳥",它在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競争。

導演是捷克的Vaclav Malhauer,爛番茄給出了91%的新鮮度,嚴格的MTC給出了75分。
《好萊塢報導》這樣評論:在一部持續了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中,冷酷亂倫、懸戮和性虐待、毆打、殺戮和殘害的震驚沒有被打斷,邪惡的景象並沒有麻木觀眾,而是沉浸在一個無法逃脫的令人沮喪的恐怖高潮中。
是的,這是一部超大的,有争議的電影,據說在威尼斯的一次放映中引起了觀衆的大規模離開。
最近這部神片已經從熟肉資源中走出來。
不懂語言,黑白圖檔,一瞬間讓人不懂時間背景、地理背景,要耐心去看。
一開始是一個小男孩抱着一隻小動物在奔跑,突然從幾個人中把他打倒,有人打他,有人搶走了小動物,倒了汽油,把它活活燒死了,沒有人說話。
其實整部電影很少是忏悔,尤其是男主角男孩,很少說話。
而整部電影都充滿了這種未被超越的邪惡。
《被抹黑的鳥》分為九段,全部以人名标注,每段都代表一個小男孩的經曆,共同構成了小男孩連根拔起的煉獄之旅。
「瑪塔」
照顧小男孩的老太太
在回應男孩被欺負時,瑪爾塔說這是男孩的錯,因為他不應該獨自跑出去。
瑪爾塔淚流滿面,小男孩彈奏鋼琴曲《緻愛麗絲》。
瑪爾塔在洗腳時死亡,吓了小男孩,讓他放下油燈,生火,把房子點燃。
看着火在天空中升起,小男孩退步了,消失在黑暗中。
小男孩遊蕩到一個村莊,被一袋亞麻布毆打,村民們認為這是一個外星惡魔。
村民們不得不把小男孩燒死,淹死他,最後把他當動物賣給了嶽父。
「奧爾加」
站立排尿
神婆到處都給假的待遇模式,小男孩成了助手。
當地的疫情可能在疫情中,很多人死了,男孩也被感染了,嶽父把垂死的男孩拉到野外埋了起來,隻有頭暴露在外面。
一群黑鳥被畫出來,男孩受傷流血 - 電影的海報就是根據這段話改編的。
一個老人出現了,吓跑了黑鳥,救了小男孩。
然後有一天,一個男人把小男孩開進了河裡,卻一無所獲。
「米勒」
一個被摸索的男人
小男孩一路漂流,被一個名叫米勒的男人救了出來。
米勒是一名家庭勞工,他說這會帶來厄運,但最終他還是讓了這個小男孩。
主人是一個老人,懷疑妻子和米勒有外遇,對妻子施暴,還用勺子挖出米勒的眼睛,眼睛幾乎淪為貓糧。
小男孩跑開了,把珠子還給了米勒。
「Lekh & Ludmila」
一個在森林裡養鳥和鳥的老人
Lekh,一個養鳥的酒鬼,收留了這個小男孩。
送鳥給老人,老人和野人一起。
标題場景出現在這一段中,一隻鳥塗上油彩并釋放給鳥兒,同樣的那種不會認出它,而是會驅逐,圍攻它,直到它死去。
養鳥人把它當成一場遊戲,但小男孩痛苦地抽泣着。
"染色的鳥"象征着被認為是"外星人"的人。
老鳥飼養老人自作自受,小男孩眼看救他救不了,為了縮短他的疼痛時間,小男孩在老人身邊跳來跳去,用自己的體重加快老人的氣流。
老人死後,小男孩讓老人家所有的鳥兒飛了起來。
「漢斯」
德國軍官
電影繼續在這裡,首先提到了小男孩的身份,他是猶太人。
是以我們知道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對猶太人的迫害。
一群士兵剝削了一個村莊,并将小男孩送到德國軍營作為禮物。
漢斯警官被指令向小男孩開槍,但他放了他。
一群猶太平民從一列行駛的火車上跳下來逃跑,被德國士兵殺害,甚至還有嬰兒。
小男孩從死者那裡撿起鞋子,但被德國人俘虜了。
「Priest & Garbos」
牧師和戀童癖男子
神父救了小男孩,讓他當了教堂的助手,但神父病得很重,認識了很久。
一個名叫嘉寶的男人提出收養這個小男孩。
我以為他是個好人,結果他有戀童癖,虐待小男孩。
小男孩按照計劃殺死了嘉寶,以為他可以回到教堂,但善良的牧師已經死了,取而代之的是牧師,沒有人祝福小男孩,村民們把小男孩扔進了坑裡。
「拉比娜」
性的女人
小男孩一路流亡,冬天,生活更加艱難。
在路的盡頭,小男孩被拉比娜救了出來。
拉比娜是一個的女人,一個躺在床上垂死的老人,她必須處理它。
老人死了,埋下了,她正要摸小男孩,強迫他親吻她的腳,她就能獲得性快感。
當拉比娜霸王弓時,懷疑小男孩沒有給予武力,還扇他一巴掌——嘿嘿,人還是孩子,還沒有完全發育。
而小男孩也因為自己的不以為然而有内疚感,拉比娜挑釁而故意地當着小男孩和家裡的羊群的面......這是一種扭曲的性啟蒙。
小男孩非常生氣,他把羊斬首,把血淋淋的羊頭扔進了拉比娜的房間,小男孩逃跑了。
小男孩還在路邊伏擊了一位老人,打傷了他,搶走了他的衣服。
「米特卡」
俄羅斯士兵
一群德國人屠殺了村子,村民們各種死亡法,還馬背上強奸了村裡的姑姑。但後來一群俄羅斯士兵開着坦克去殺人,該團摧毀了這群德國人,并絞死了屍體給公衆看。
這個被認為是戰争孤兒的小男孩留在軍營裡,安排和米特卡住在一起,給他穿上軍裝。
米特卡深夜溜出軍營,小男孩也跟着溜了出來。還以為米特卡想成為一名逃兵,原來他要為幾位被當地村民傷害的同志報仇。
米特卡冷靜地狙擊了樹上的幾個人,讓小男孩用望遠鏡見證整個過程,告訴他:這叫做"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部隊将被轉移,米特卡和小男孩分别送給小男孩一件禮物:一把手槍。
「Nikodem&Joska」
父親和小男孩
小男孩被送到一家猶太孤兒院。大身懲罰孩子,受苦的孩子也存在霸淩。
小男孩隻是在看了攤位上的特洛伊玩具後,才被小販辱罵和毆打。
小男孩報仇,一路跟蹤小販,拿着米特卡的手槍,連續兩次射殺小販。
父親尼科德姆(Nikodm)來認領小男孩,他跪着,哭泣着,擁抱着,但小男孩麻木了。
父子獨處時,父親放出了歉意和愛意,小男孩什麼也沒說,怒氣沖沖地離開了。
最終,小男孩和他的父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在公共汽車上,小男孩看到了他父親胳膊上的号碼,應該明白這對他的父親來說并不容易,他的意思是他是猶太集中營的幸存者。
小男孩在窗戶上寫下了他的名字,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小男孩的名字:Joska。
記住自己的名字意味着小男孩一直保持着他的心。
無論小男孩被收留是誰,他都勤勞能幹,沉默寡言,但他其實是個好夥伴,當仆人很優秀,但他總是受到侮辱和傷害。
小男孩大眼睛,睫毛很長,長相帥氣,語言似乎聽懂,至少别人說話他聽懂,而且他很少說話,也少了暴露口音,不知道别人怎麼看他是猶太人,沒有好臉。
小男孩從不笑,從恐慌到同情,從無助到麻木,從受害者到加害者,人性在戰争背景下的罪惡也會侵蝕幼稚的心靈,可能讓每個人都在停止之前變成"同類"。
幸運的是,這個飽受難的小男孩活了下來,與父親團聚并離開家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希望。
反戰片看過很多,兒童視角也不乏,但《污鳥》依然獨一無二。
當然,一方面,有那麼多令人瞠目結舌的野蠻和殘暴的視覺展示,羞恥感爆發;
另一方面,視聽語言突出,35毫米Cinemascope格式拍攝,詩意空洞的鏡頭和人物的情感特寫,黑白畫面雖然減少了血腥的沖擊,但也淨化了電影的情緒,也帶出了一種複古的感覺,村子更陰郁,小男孩更天真;
而且,169分鐘的電影長度沒有配樂,隻突出了自然的聲音和人類活動的聲音,舒緩的節奏和刺激的情節對比帶出了一種呼吸感,寫實感帶出了史詩般的感覺;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飾演小男孩的捷克演員彼得·科特拉爾(Petr Kotlár)在他的第一部電影中非常微妙,以至于他12歲,電影于2018年3月開始,這意味着他進入該團體時隻有10歲,希望他不會被這種經曆吓倒,并繼續在電影界發展。
影片結尾,"Horchat Hai Caliptus"響起,聽不懂歌詞,但旋律和語言感,真的給了觀衆的心,再倒一杯燒酒——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