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1965年,波蘭裔美國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出版了小說《被塗污的鳥》,小說以一個男孩喬斯卡的視角,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暴行。時隔半個世紀有餘的2019年,捷克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以小說為藍本,創作出了同名電影《被塗污的鳥》。影片在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入圍最佳影片的角逐,并且代表捷克參選了第92屆奧斯卡電影節。雖然最終沒有斬獲獎項,但是絲毫不影響這部影片成為經典。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耶日·科辛斯基

小說《被塗污的鳥》剛出版的時候,就因為包含太多匪夷所思的“虐待”情節而遭受非議,瓦茨拉夫·馬爾豪爾整體劇情脈絡延續了小說的故事主線,同時去掉了一些聳人聽聞的糟粕,讓整部電影的重點放在對戰争暴行的描寫以及對戰争行為的反思上,使得電影的風格偏向昏暗而非黑暗。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電影的主線故事簡單而繁瑣,簡單之處在于整部電影全部圍繞着男孩喬斯卡的流浪之旅展開,前後一共9個短故事,通過不斷地流浪,喬斯卡認識到了世界的殘酷。戰争籠罩下的世界到處都是陰霾,不僅直接影響了處在戰區的人們,也間接改變了喬斯卡的世界觀和人生。從影片之初天真爛漫的少年,到無聲忍受世界的迫害,到了最後自己的心智甚至都受到了不良影響,把一張幹淨的白紙扔進墨汁中會發生什麼?看一看喬斯卡前後的改變就明白了。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這是一部非任務型的電影,主角從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明确的目标去達成,他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生存,停留或繼續前行都是為了生存。這也意味着影片節奏不會太緊湊,在舒緩的故事進展中,觀衆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喬斯卡的流浪之旅上,給觀衆創造了一個更好的體驗空間。觀衆的觀影過程就像是跟着喬斯卡一起見證了人間百态,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重新審視戰争的影響。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瓦茨拉夫·馬爾豪爾

電影《被塗污的鳥》有着非常特殊而強烈的的風格,外在的風格表現在導演采用了黑白影像,而非常見的彩色畫面;内在的風格表現在對象征主義元素的應用上,導演用一些有象征主義的元素幫助觀衆了解電影的内涵。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浮華世界》早在1935年就已經上映,因為彩色畫面包含了更多的顔色元素,而顔色也是構圖和營造影片氛圍的一種有效方式,是以彩色畫面出現之後便迅速成為了電影主流。甚至有些早期的黑白電影為了凸顯出顔色所蘊含的戲劇張力,耗費巨大人力在電影膠片上一幀幀地手工上色,最有代表性的便是1927年愛森斯坦拍攝的《十月》,黑白畫面上出現了一面彩色的紅旗飄揚,這面旗幟代表了反抗和希望,顔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浮華世界》

但是有的導演卻喜歡反其道而行之,在彩色電影雲集的今天,很多導演卻又開始嘗試用黑白影像講故事。這種電影的黑白風格在近些年愈演愈烈,不僅得到了觀衆的喜愛,還在各大電影節上得到了評委們的認可。其中包括榮獲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以及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羅馬》,榮獲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的《冷戰》,提名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的《盛夏》,都是以黑白風格緻勝。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羅馬》

我國導演近些年也創作了許多黑白風格的電影,比如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作品《塔洛》更是拿獎拿到手軟,就連至今仍未公映的小成本文藝電影《村戲》也獲得了空前的關注。範偉正是憑借黑白影片《不成問題的問題》獲得了影帝,而年輕導演黃信堯的作品《大佛普拉斯》也将小成本電影的黑色幽默發揮到極緻。這些電影因黑白風格而得到更多關注,同樣地,影片的高品質也推動了黑白風格的發展,讓更多觀衆認識、接受了這樣一種返璞歸真式的影片風格。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以影片《被塗污的鳥》為例,分析黑白影像的優勢和局限性。

優勢

《被塗污的鳥》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故事,影片中充斥着暴力事件和直覺的血腥畫面,黑白影像可以剔除掉血腥中的殘忍,讓暴力回歸暴力本身,而不是成為制造血腥的噱頭。換句話講,導演讓觀衆更多地注意到施暴者的殘暴行為,以及受害者的痛苦,而不是将目光放在血紅色的視覺刺激上。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黑白影像更加貼近影片的整體風格,能表現出強烈的年代感。通過喬斯卡的一連串遭遇,觀衆更多的感受是世界的殘酷,戰争時代中的每個人都承受着生命之痛。戰争時代是故事的背景,就像黑白影像是電影的背景一樣。漢語中有一種表現手法叫寓情于景,導演便是把對戰争的印象融入進單調的黑白色調,也隻有黑白色才能擔負得起如此厚重的悲慘曆史。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戰争時代的世界是沒有活力的,就像是染了瘟疫一樣無力而痛苦,戰争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着同樣的生存困境,他們身上的獨特色彩早已消失殆盡,在戰争的大背景下,每一個人不過是如蝼蟻一般的存在。黑白色的影像剝奪了每個人身上的獨有色彩,他們在廣袤的土地上單調而相似地苟活,營造了極其壓抑的影片氛圍。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局限性

題材的局限性。每一種獨特的風格都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事半功倍,但是運用失衡将會放大風格的局限性。黑白風格雖然有以上的多種優勢,但是電影由黑白發展為彩色卻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根本原因在于黑白色的單調隻适用于小成本的文藝片,而且是以故事、表演等外在因素為主導的影片。《被塗污的鳥》接近三個小時的時長對于導演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缺失了色彩的吸引力,隻能通過曲折離奇的故事和優秀的表演來彌補,這也對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構圖的局限性。衆所周知景深在鏡頭中的重要性,突出景深的重要方式便是色彩。黑白影像會讓畫面偏扁平,失去了立體的觀感,也缺少了景深帶來的視覺刺激。對于張藝謀、李安這樣的色彩運用大師來說,去除影片的色彩相當于抽離掉影片的靈魂,即便如水墨風格的《影》,也不是完全的黑白風格,而是采用偏暗的色彩設計而已。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象征主義本是指一種繪畫流派,後來被成功運用到電影中,憑借獨特的指代意義及表象背後的深層含義,逐漸成為導演最常用的電影創作手法之一。《被塗污的鳥》整體結構簡單,故事脈絡清楚,想要明白電影表面的主線劇情并不難,但是如果想要探究導演的真實意圖,那就必須從這些象征主義的元素入手。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需要注意的是,象征主義元素一般會比較隐晦,有的還會前後聯系産生更大的戲劇張力。通過象征主義元素的運用,可以幫助豐富影片的線索,為觀衆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間,即“留白”的作用。《被塗污的鳥》中有大量的象征主義元素,導演通過這些元素向觀衆傳遞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和電影主題。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被塗污的鳥

影片名字叫《被塗污的鳥》,源于影片中的一個段落:養鳥人把一隻鳥的翅膀塗成了白色,放鳥回群後發生了詭異而慘烈的一幕,被塗污的鳥受到鳥群的攻擊而死。被塗污的鳥是鳥群中的異類,明明是同一物種,卻被鳥群視群起而攻之。被塗污的鳥象征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法西斯陣營圍獵的猶太人,在本片中自然指代男主角喬斯卡。“被塗污的鳥”這句話中有兩個群體,一個是受害者,一個是施暴者。喬斯卡看到污鳥被驅逐緻死,聯想到自己流離失所的處境,不禁潸然淚下,導演用喬斯卡的眼淚表明了自己反戰的立場和态度。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随波逐流的木船和浮木

木船是喬斯卡親手做的玩具,他在上面放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着“來找我”,并且畫上了自己和父母的簡筆畫。他把木船放進了溪流,木船随流前行,帶着喬斯卡的願望前行。而浮木出現在喬斯卡被人吓入激流的時候,深感無力的喬斯卡隻能緊緊抱住水面上的一根浮木,随波前行。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把木船和浮木放到一起來分析,可以起到前後呼應的作用,如果你看電影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兩個細節,就會感受到加倍的凄涼。木船和浮木都是像浮萍一樣随波逐流的物體,它們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水流帶着它們前行。它們象征着在戰争年代中的普通人,被時代浪潮裹挾着前行的無力感,隻能随波逐流求得生存。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烈酒

喬斯卡在影片中和烈酒有過兩次聯系,第一次是寄宿在養鳥人處的時候,養鳥人給他倒了一杯酒,但是他拒絕了。在養鳥人這裡,雖然依然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卻難得地得到了一段安穩的日子。養鳥人雖然是個奇怪的人,卻并不會欺負喬斯卡,喬斯卡明白自己還是孩子,不能飲酒,是以他拒絕了。第二次是一幫兵痞洗劫村莊,逼迫喬斯卡喝酒,進而更友善偷偷地把他送給德軍,喬斯卡被灌得酩酊大醉。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通過前後兩次對喝酒的态度,可以看出喬斯卡的處境越來越糟,酒精一般意味着成年。從他主動拒絕酒精,到被人灌下烈酒,象征着在戰争年代裡,他被迫提前長大,提前感受成年人世界的善惡和冷暖。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戰争年代更是如此,導演在酒中也暗藏了自己堅定的反戰立場。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當然了,影片中還有其他一些比較獨特的象征主義元素,比如被斬首的公羊、被挖掉的眼睛、手槍等,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在評論區和我交流。

無論是黑白影像風格還是象征主義元素,捷克導演瓦茨拉夫·馬爾豪爾都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出《被塗污的鳥》的中心思想——反戰。出生于波蘭的《被塗污的鳥》原著作者耶日·科辛斯基童年經曆了戰亂,有一部分讀者認為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小說,也是作者真實的個人經曆,科辛斯基否認了這種猜測,但是也承認童年時的黑暗曆史是這本書創作的靈感來源。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出生于1933年的科辛斯基剛滿6歲,恰好是和《被塗污的鳥》主人公喬斯卡相仿的年紀。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影片用黑白影像營造了一個喪失基本秩序的世界,用敏銳的鏡頭捕捉到了黑暗時代下無奈而殘酷的衆生相。喬斯卡剛開始流浪時,面對欺辱還會進行言語的反駁和身體的反抗,但是經曆得多了,他逐漸明白反駁毫無意義。在黑暗世界中流浪的喬斯卡從失語到失誠,從無奈自衛到主動襲擊他人,一張幹淨的白紙逐漸被混亂的世界塗上肮髒的色彩。

改編自同名小說,提名威尼斯金獅獎,你看懂《被塗污的鳥》了嗎?黑白影像風格象征主義元素反戰主題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被塗污的鳥》就是這樣一部關于喬斯卡成長的悲劇。導演沒有用直白的話語來表達對戰争的厭惡,而是用細節元素潛移默化地向觀衆傳遞反戰思想。其實,影片講述的又何止是喬斯卡一個人的悲劇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