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處是一個黑暗的世界,靜谧而神秘,讓海風海浪,深海魚悠閑地遊來遊去。但平靜是暫時的,有時海洋的深度會激增。
海底台風
1973年3月,一艘科學考察船抵達西大西洋的馬尾藻海。該船的科學家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和瑞典。科學考察正在直徑約200海裡的圓形水域進行。各種深海探測裝置被綁在海洋深處,船上的聲納探測裝置緊張地工作。"他們在幹什麼?"尋找海怪,還是沉入海底的打撈寶藏?路過的漁民們揣測着。
事實上,這是一個代号為"MODE"的大型海洋動力學實驗,科學家的目标是找到海洋漩渦的深度,并研究其結構特征。
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著名的海洋學家斯托梅爾指出,在北大西洋灣流以下約2000-4000米的深度,有一艘強大的潛水器向南流動。在20世紀60年代,在海洋動力學研究中,不僅發現了淹沒物,驗證了斯托梅爾的理論,而且還意外地發現了深海中大大小小的渦旋的存在。這些漩渦是巨大的旋轉水柱,直徑從幾米到幾百米不等,從海面到海底可以達到幾千米的深度。它們快速旋轉并向前移動,很像大氣中的台風,是以巨大的漩渦也被稱為"海底台風"。當然,它們有更正式的學術名稱:海洋學家稱這些渦旋為"中尺度渦旋"。
"海底台風"蘊含着大量的能量,不亞于大氣層中海面的台風。據估計,如果"海底台風"的直徑為100米,其能量相當于直徑1000米的海台風,而速度為每秒10厘米的"海底台風",可以與每秒移動10米的海台風相媲美。
那麼,是什麼力量促成了這個海底漩渦的形成呢?到目前為止,"海底台風"的謎團尚未完全解開。一種理論認為,"海底台風"是由海洋中不均勻的海水密度引起的。由于陽光照射的能量不同,海水溫度在海洋中因地而異,鹽含量也不同,導緻海水密度随處可見。在海面密集的地方,海面高度相對較低,而在海水密度低的地方,海面相對較高。換句話說,海平面不是平坦的,海面上有許多高峰和低谷。另一方面,海水是流動的,不同的海平面高度會導緻海水從相對較高的地方流向相對較低的地方,形成局部區域的海水流動。随着地球的旋轉,流動的水會改變方向,形成一個旋轉的漩渦,即"海底台風"。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海底台風"是由海洋中的洋流形成的。海洋中有許多大洋,如海灣洋流,黑潮等,但這些洋流不是直線移動的,而是像海洋中的蛇一樣彎曲。在一定條件下,某一段洋流會非常劇烈地彎曲,最終脫離"大力量",變成一個封閉的海水漩渦,同時旋轉和前進,并進一步演變成"海台風"。
深海瀑布
海底有瀑布嗎?沒錯。深海中不僅有瀑布,而且比地球上的瀑布大得多,而且有倒置的深海瀑布。
(未完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