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嘉庚誕辰147周年紀念日|百年前,陳嘉庚就提出全面發展育人觀

作者:台海網

資料來源:Taihai.com

台灣網10月21日,廈門日報報道稱,"雙減"政策落地後,如何開展輕反差質教改革,促進優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其實,早在一百年前,在渤海之濱的廈門集美區,就有一位對教育觀念的整體發展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智者。他被譽為"華僑國旗,民族榮耀"陳家璇。

在創辦集美學校時,陳家璇提出了道德和智力體"三學三分"的教育理念,反對學生像機械一樣"讀死書",強調知識、思想、能力、品格、體育、園藝、音樂等都要注意。這一理念,随着新時代麗珠人教育的根本任務,"德、智、物美"教育理念的全面發展,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依然閃爍着洞見的光芒。

一百年來,在嘉裕精神的指導下,優質教育的理念深深滋養了美國這邊的土與水,孕育了一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和高素質人才。在繼承陳家軒教育理念的過程中,集美區逐漸探索發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

今天是陳家璇先生誕辰147周年之際,集美區聯合推出本報《嘉裕精神引領打造精品教育特色品牌》系列報道,帶您走進嘉裕逝世,深入了解美國嘉裕精神發揚光大,打造優質教育特色品牌的主動性和豐碩成果。開幕式将與您一起回顧賈璇先生一百年前富有遠見的優質教育故事和美學院的生動實踐。

學前教育

陳嘉庚誕辰147周年紀念日|百年前,陳嘉庚就提出全面發展育人觀

1926年8月,陳家璇創辦的新幼稚園校舍落成,綜合體包括玉鎮樓、衛生樓、宇春廳、團體音樂室等。(資訊圖/集美幼稚園)

軟硬體設施"高比對"

被譽為"模範幼稚園"

在中國,百年老幼稚園很少見,集美幼稚園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紀初,幼稚園在中國還是新來的,大多由教會創辦,而集美幼稚園是中國人最早創辦的私立幼稚園之一。

1919年,陳家軒先生在家鄉集美大學創辦了一所獨立幼稚園,即集美幼稚園的前身。

當時,人們普遍缺乏學前教育意識。為了鼓勵人們,特别是窮人,送孩子上幼稚園,陳家璇不僅免學費,還為進入公園的孩子提供生活津貼。

集美幼稚園誕生之初,軟硬體設施就"高配"——第一任園長陳淑華是中國第一幼稚園——鼓浪嶼野性幼稚園(如今的鼓浪嶼日光幼稚園)園長;

為了改善園區的辦學條件,陳家璇投資建設了幼稚園校舍。1926年8月,一排新的哥特式學校建築竣工,并被譽為"全國第一座幼稚的教育建築"。陳家璇以他經營公園的初衷——"俞振堂""建政樓""錫春樓""群樂樓"命名了這一排校舍。"真"是指保護兒童的本性并尊重其發展規律;

在1927年由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幼稚園教育》一書中,集美幼稚園被較長的描述為"中國模範幼稚園"之一。

陳嘉庚誕辰147周年紀念日|百年前,陳嘉庚就提出全面發展育人觀

在陳家軒紀念館,集美幼稚園的孩子們對嘉裕建築模型非常感興趣。(圖為區教育局)

現在

傳承百年教育理念

尊重兒童的成長本性

如今,集美幼稚園原來建造的教學樓——真正的建築,至今仍在使用,并已成為園區的标志性建築。在百年的發展和變革曆程中,雖然幾次停了下來又恢複,但美國幼稚園堅持"真"的教育理念并沒有改變。

"我們尊重幼兒的天性,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活動,我們都基于他們的興趣,需求和經驗。集美幼稚園園長陳偉宏表示,老師們積極為孩子創造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的機會,讓他們保持孩子氣、自由、快樂的成長。

此外,集美幼稚園注重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格,充分利用美國的人力資源打造課程,通過看、聽、說、做等适合幼兒的方式,讓幼兒了解、感受嘉裕的精神,激發對家的熱愛, 祖國,讓它培養良好的品格,實作人格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如今的集美幼稚園不僅是福建省的模範幼稚園,也是陳鶴琴在廈門教育思想的研究基地。不僅收集了美國幼稚園,包括美國實驗、營村(玉山)、元博、杏林、杏斌等衆多幼稚園,還向嘉裕先生提出了"兒童教學信條",以繼承"真"教育理念為宗旨,貼近兒童早期發展規律,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成為兒童快樂成長的天堂。

初等和中等教育

德育優秀

以品為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陳家軒教育強調品行至上,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人才。愛國主義是他為美國學校制定的"誠實"校規的核心内涵,也是他投資和學習的初衷。

他曾經對集美學校的師生們說:"我培養你們,我不要你們為我做任何事情,我希望你們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誠信'的校規,努力學習,做一個好人,為國家做好事。

甚至在抗日戰争期間,學校也搬到了安溪和大田,并繼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師生通過反敵漫畫、報紙、挂報、演講、歌唱、戲劇、火炬遊行等方式激發群眾的抗日熱情。

著名畫家黃永宇,集美中學校友,是安溪搬遷期間反敵輿論宣傳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國内遷往安西期間,為了加強反日宣傳,美國各學校的師生紛紛成立報社編輯部,其中1938年5月23日發行的《血花日報》在安溪城鄉廣為流傳,影響相當廣泛。該報的藝術編輯是黃永宇,負責木刻和插圖,而文字編輯王寄生,後來成為著名的軍事作家,筆名白刃,著有《城下的士兵》等多部作品。

陳嘉庚誕辰147周年紀念日|百年前,陳嘉庚就提出全面發展育人觀

血花日報全體成員和員工合影。(陳家軒研究資料庫說明)

深入挖掘嘉裕資源,開發特色必修課程

"誠實"教育,在當代美國特區的中國小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教育。集美的學生比其他學區的學生多修一門必修課,即嘉裕精神學校課程。以美國深度投入當地資源,開展以嘉裕行為為主題的德育課程,不斷推廣嘉裕精神主題畫、廣播劇、情景喜劇等走進校園,與誠豫學院聯合成立嘉裕精神使命,繼續進入中國小講道,形成"誠信"道德教育課程品牌。推出師生開展嘉裕藝術創作的精神主題,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教材戲劇、音樂劇和舞蹈作品。組織師生參加"俞讀"經典閱讀活動,在景區、社群、車站等地弘揚嘉裕精神。研發"走嘉裕路"中國小科研實踐活動,帶領師生走進嘉裕樓、花園等愛國教育基地,沉浸式體驗嘉軒的偉大精神。

集美區每年10月都會舉辦"弘揚嘉裕精神,踐行誠信辦學"的主題教育月,包括"嘉樵群歌"進校園、嘉裕語錄書法比賽、嘉裕兒童遊樂節等一系列活動,讓嘉裕精神、真誠的品格深深打在人們的心中。

此外,集美區學校将嘉裕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設立嘉裕雕像、嘉裕文化館、嘉裕閱覽區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集美區教育局副局長張旭陽表示,大、中、國小和幼稚園德育一體化是趨勢,集美區将創新方式,搭建平台,整合資源,通過學生喜歡聽的方式,把各科的德育工作"串起來"開展, 不斷講述嘉裕的故事,弘揚嘉裕的精神。

運動很強

建設标準體育場館 擁有龐大的體育教師隊伍

在舊中國,體育不被社會和政府教育部門重視。在集美學校,體育不僅是"正确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大事",被列為官方科目。甚至晨練也被視為正常課程,全年都要堅持。據1931年《集美周刊》記載,如果有學生怕感冒不來晨練或遲到,校長會親自去宿舍"請"出來。

1921年,陳家璇寫信給集美學校校長葉源,規定一年一度的"重九"(中央節)後三天内舉行運動會,"絕對不簡單"。從1919年到1948年,學校舉辦了18場比賽。

如果學生沒有鍛煉的地方怎麼辦?集美學校建有大型操場,有大型足球場和400米跑道,草坪上種植着陳家璇從新加坡送來的草籽。這個标準運動場,那一年在省内是二号之一。

在嘉軒先生的鼓勵下,登山、拔河、龍舟、球類、體操等體育活動開展得熱鬧非凡。國外體育交流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1929年,美國學校籃球隊與來訪的美國艦艇黑鷹籃球隊和美國的匹茲堡艦隊進行了比賽,赢得了兩場比賽。

當時,集美學校的體育老師都很有才華——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學校從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招聘體育老師。吳德川,集美大學前體育館館長,五屆遠東運動會冠軍,東南大學體育系畢業生。

陳嘉庚誕辰147周年紀念日|百年前,陳嘉庚就提出全面發展育人觀

海濱學校足球聯賽。(圖為區教育局)

實施"大班"活動制度,促進體育特色發展

樂安中學的舞龍舞獅、新亭國小五祖泉、上塘中學的沙灘足球、眉山國小射箭......集美區以每天陽光體育一小時活動為抓手,實行"大班"活動制度,促進學校體育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甚至"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

目前,全區已建立全國省市足球特色學校25所,國家級籃球專校6所,國家排球基地學校2所,省級國術基地學校1所。2020年,集美區國小隊獲得全市中學生田徑錦标賽第一名。今年,廈門十中男子籃球隊獲得全省青少年籃球錦标賽亞軍。

同時,堅持勞舒德、以勞動強體、以勞動教育為重點,美區不斷推進中國小實踐教育,今年被認定為"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試驗區",區教育局"立足新時代,勞動教育未來"被選為省的典型案例。集美區中國小社會實踐基地預計2022年建成,項目将成為市内最大的示範綜合實踐基地。

陳嘉庚誕辰147周年紀念日|百年前,陳嘉庚就提出全面發展育人觀

美學學生以嘉裕精神為主題表演情景喜劇。(圖為區教育局)

職業教育

字元串歌曲不會停止

把平台放在深山裡

在經營行業的過程中,陳家璇深刻感受到了實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知識與技能應等,學生應學會運用,在美國開啟水産養殖、商業、農林等職業教育,培養國民經濟和民生需要的人才。

到1927年,集美學校已經形成了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專業、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男女教育兩全的教育體系。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陳家璇投入巨資購買了各種實用裝置。實習船"集美一号"和"集美二号"是當時漁業的"巨無霸"。

即使在飽受戰争蹂躏的時代,美國職業教育的收藏也不止步。抗日戰争結束後,商、農、林、水産航海學校的師生們拎着包袱,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來到安溪縣、大田縣繼續辦學。在高山的山頂上,師生不顧敵機的盤旋,黑闆挂在樹上,老師站在樹前教書,學生坐在地上聽課;

如今的航海學院、渦輪機工程學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吉達财經學院、集美工業學校,均由嘉裕先生創辦,從事商業教育和水生海洋教育發展。

産學一體化

将學校設在工業區

今天,職業教育作為一個受歡迎的文化教區仍然蓬勃發展。不久前,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成績公布,創下美國職業技術學校3個項目(學生)成績優異,直接進入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教育訓練隊,其中一名學生進入前五名,将直接授予"國家技術技能"稱号。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綜合性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本屆福建省教育體系中等職業院校共有8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教育訓練組,創下美國職業技術學校數量在全省首位入選。

而去年12月,被譽為"世界技能奧運"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内選拔賽、精品木工和烹饪項目福建教育訓練基地,也落戶美國職業技術學校,其中精品木工教育訓練基地是十大重點教育訓練基地之一。在美國職業學校中可以看到專業技能水準和辦學實力。

高技能人才源源不斷的擴散背後,是集美區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2007年,在集美區政府的支援下,集美職業技術學校在機械工業集中區購買了土地,并擁有自己的校園,包括教學樓和宿舍樓。師生學習在工業區生活,與企業可以"零距離"對接,更好地實作産學融合。

業内人士表示,十多年前,學校搬進工業區辦學,在省内是第一步,在全國也具有引領意義。

鮮為人知的是,作為全省智能制造公共教育訓練基地,也是全省首個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省級示範基地,美國職業學校每年迎來廈門大學、華大培養研究所學生和大學生。中專院校學生攜手指導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動手實踐教育訓練,是工廠中的房間裡常見的場景。

(記者 林貴軒、記者吳秀娜、王樂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