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心中的公平正義——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王敏

新華社合肥10月25日電題:為了心中的公平正義——追記“全國模範檢察官”王敏

新華社記者張紫赟

在王敏生前的辦公桌上,堆滿了法律書籍和案件材料。一本本工作筆記上,除了詳盡的案情記錄與分析外,還穿插着一篇篇字迹工整的抄寫,有《做一個有高尚道德的檢察官》《自覺錘煉黨性修養》等文章,還有全國十大傑出檢察官等先進人物的事迹。有很多地方還标注着體會感悟:立志做一個“善良”“有理想信念”“做好犧牲準備”的人。

6月19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敏加班時突發疾病不幸去世,年僅53歲。“父親一生總拿先進人物激勵自己,如今他也成為許多人心中的榜樣。”當得知王敏被追授為“全國模範檢察官”“安徽省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号時,女兒王舒展泣不成聲。

(小标題)“不放過一個疑問”的細緻審查

搞不清犯罪嫌疑人的自傷可能性,就到醫院當面請教專家;難定被盜墓穴數量,就頂着烈日,借經緯度定點手繪現場圖……王敏的嚴謹與細緻是出了名的,他常說,“一定要弄清每個疑問,核準每個事實”。

2011年王敏主辦的何氏兄弟涉黑案是六安影響極為惡劣的涉黑案,涉案時間跨度大、範圍廣,偵辦難度極大。

王敏作為主辦人,一頭紮進近2萬頁的卷宗,連續10個多月裡最早來、最晚走,手繪表格梳理材料,最終形成1米多高的證據材料、9萬餘字的審查報告、上百頁的庭審預案。案件連續開庭6天,最終使26名被告人得到應有的懲處。

“我們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在影響别人的人生和家庭,要有敬畏心。”無論案值大小,王敏高度負責的辦案态度始終如一。

2010年盛夏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盜竊茶葉數量和價值有些模糊。王敏騎着自行車馱着書記員謝蕾,一一檢視供述提到的地點,并調取進貨單逐項核查。“價格認證中心認定案值為27萬餘元,王敏本可以據此一辦了之,但他堅持弄清每個疑問。最終核準案值22萬餘元,確定了量刑更精準。”謝蕾說。

工作至今,王敏辦理過近2000起案件,無一起錯案、無一起超期羁押、無一起涉檢信訪。這種一絲不苟的職業精神,激勵着更多年輕人在辦案中力求極緻,他分管的刑事檢察部門多次被省市檢察機關評為先進集體。

(小标題)“不允許一個纰漏”的“鐵面”監督

李某某涉嫌A錢案是王敏生前辦理的最後一起案件。李某某涉嫌代領敬老院老人低保金、重複領取老人護理費而中飽私囊。面對調查機關移送來的材料,王敏逐字核對,并就補充專門會計鑒定、完善證據收集程式等事項提出23條意見。

是否有必要這麼較真?“有必要!要對得起肩負的法律監督職責!”在王敏心裡,絕不允許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和氣,影響案件辦理的公平公正,哪怕會得罪人。

在一次縣直部門的執法中,執法人員與非法營運的群體産生沖突。一些人認為該案主要事實清楚,應以“妨害公務罪”起訴,并希望借此破解縣城非法營運的難題。王敏經過審查認為,執法人員存在執法瑕疵,程式不規範且證據并不充分,硬是頂着巨大壓力堅持不起訴。他說:“越是所涉利益多元,越要堅守公平正義。”

許多同行“領教”過王敏的頂真碰硬。在對舒城縣春秋鄉李某山等人涉嫌敲詐勒索、聚衆擾亂社會秩序案件定性時,縣警察局與檢察機關存在分歧。“公安主張罪名為敲詐勒索,王敏堅持罪名還涉及聚衆擾亂社會秩序,并在多輪會商中從法理、犯罪構成要件等方面詳細論述,最終李某山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其他同案被告人也被判刑,社會效果很好。”舒城縣警察局副局長黃學鎮說。

王敏的秉公執法,赢得了同僚們的尊重。“王敏從不會考慮在維護公平正義中是否得罪人,因為他的心裡隻有國家和集體,沒有一己之私!”舒城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陳勝說。

(小标題)“工作狂”的清貧與富足

一隻友善袋、一輛自行車、一身檢察藍,王敏不講究吃、不講究穿,沒有業餘愛好,把最大熱情獻給了檢察事業。在女兒王舒展的童年記憶中,最多的就是陪王敏在辦公室加班。檢察院的監控影像更是顯示,他幾乎每個周末都加班,犧牲當天也是周六。

2011年秋,王敏因為辦理何氏兄弟涉黑案,久坐加班後身患疾病,不得已請假做了手術。出院後,他不顧醫生叮囑又投入工作,“晚一天辦理,當事人就晚一天得到公平正義。”因為傷口未愈合,王敏隻能将電腦和書籍放在家中位置較高的竈台上,站着辦公。同僚孫燕來商量案件時,看見他不停冒汗、面色發白,卻被他叮囑“要保密,不能影響大家工作”。

父親王德祥是王敏忘我奉獻的堅定支援者。這位在黨40年的老黨員,對兒子最常講的是江姐、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事迹。面對失去兒子的痛苦,76歲的王德祥數度哽咽,他說:“王敏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培養,我感到欣慰與自豪。”

王敏謹記父親的教誨,又如此教導女兒、叮囑家人。女兒王舒展結婚,他囑咐婚禮簡辦,并且未通知任何同僚;弟弟王偉在社群診所上班,直至王敏去世,同僚們才知道他有位“檢察長哥哥”。

“我會在檢察戰線上,為黨和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王敏在入黨志願書中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畢其一生踐行着自己的諾言。

王敏去世後,家人遵其遺願,将他的眼角膜捐獻給兩位患者,讓光明留在世間。(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