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有技與法。技者,用筆用水

文/馮海濤 圖/範鳳清 孫本見 王敏 張志勇

中國畫,有技與法。技者,用筆用水,為何用筆用水,而非用筆用墨。乃因墨是随水行也!也是以,中國畫亦稱為水墨畫!故而,學習中國畫,需吃透筆之運用。筆之運用在于心使腕運,要剛中帶柔,柔中有剛;該收時收,該放時要放,總而言之,要筆為我用,而莫要為筆所使。行筆,需要中鋒時要中鋒,需側鋒時莫中鋒。能用鋒時莫去擦,可以了解為畫中要有變化,而變化的第一條件就是行筆中留下的線條的變化。筆,還有筆力之說,筆力之源在于用筆和用筆的時間沉澱。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有技與法。技者,用筆用水

範鳳清作品

用水,水需墨顯,為筆所帶。水的蘊意,一半源于對筆的認知和運用,另一半,在于水與墨的結合方式和比例。是以,中國畫關于“技”主要在于筆,水墨為輔。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有技與法。技者,用筆用水

孫本見作品

法者,是技達到一定高度後,産生的一種道!也是由學習畫畫到成為畫家的節點。但是,“法”如果脫技,真正能夠在畫中生成道!就需要其綜合素質了,這裡面包含了畫家的審美觀,價值觀。而,審美觀與價值觀的建設是建立在畫家的學識,修養以及對社會與自然的認知與了解。是以,隻有當畫家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的高度,并且真正讀懂了自然,融入了社會後又跳脫于社會之外後,其畫畫時才能字自己的筆墨中流露出神韻。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有技與法。技者,用筆用水

王敏作品

技與法相連,而稱之為“技法”。雖然,現代人把技法當作學習時的稱謂。例如,我在技法班學習;我是教授技法的等等。但是“技法”卻不是學習的過程。而是可以獨立創作後,進入畫家行列後,創作的作品被欣賞者所評價時,使用的術語。要知道,“技”是可以傳授,可以傳承的,但是“法”是道,是畫家自己走的“道”。而這個道,是隻可借鑒的,因為畫家走前人的道,是無法建立自己的“法”的。在别人的道上走,創作的作品是毫無神韻而言的!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有技與法。技者,用筆用水

張志勇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