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中法葡萄酒文化論壇在現場舉行。攝影:楊偉
新華銀川9月27日電(李培山)9月27日,第二屆中法葡萄酒文化論壇在甯夏銀川市永甯縣宜甯鎮賀蘭酒莊舉行。參會人員、專家學者以葡萄酒為媒介,以文化交流與創新為主題,發表見解,共同推動中法葡萄酒文化交流互鑒,使中國葡萄酒更好地融入世界。
葡萄酒是藝術與文化的積澱,是具有曆史文化價值的藝術。唐代龔金石王所著的《茶酒論》對葡萄酒進行了精彩的讨論。今天,法國葡萄酒已成為法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象征。而打開中國的曆史,也能感受到葡萄酒文化的深厚積澱。"酒的夜光杯,想喝的馬上催促。"葡萄酒郁金香,玉碗裡裝滿了琥珀色的光芒。中國古代人也留下了很多關于葡萄酒的流行詩句。
"葡萄酒作為'世界語言'和'文化紐帶',為中法之間更密切的人文交流搭建了橋梁,提供了載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琦在論壇緻辭中表示,中法葡萄酒文化論壇旨在持續深入地促進中法葡萄酒文化的互相學習和交流。特别是,中國和法國被提倡分享和提高彼此在葡萄園管理,釀酒以及葡萄酒藝術和葡萄酒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
甯夏賀蘭酒莊。攝影:李澤陽
在葡萄酒美學創新領域,中法文化論壇副理事長、中法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國羅丹美術館館長克裡斯蒂娜·卡約爾提出了一個更加"現代"的建議。她認為,葡萄酒是文化、創造、創新、美。如果中法兩國能夠将釀酒藝術、瓶子、酒具和所有圍繞葡萄酒的産品與對美的追求結合起來,那将是一次非凡的創新。"我希望甯夏和法國能夠創造新産品,新的瓶子形狀,使用葡萄酒相關電器的新方式。美學創新也将提供很多東西。"賈說。
甯夏市委常委、常務副主席趙永清表示,自1984年生産出第一瓶葡萄酒以來,甯夏堅持世界各主要産區标準,借鑒世界先進模式,打造優質葡萄基地,打造品牌酒莊叢集, 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濃縮釀酒葡萄産區和明星産區。甯夏依托賀蘭山東獨特的資源優勢和風土條件,已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葡萄酒領域的一顆璀璨新星。目前,甯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占全國的1/4,211家酒莊,年産量1.3億瓶,已有60多家酒莊,在國際葡萄酒大賽中斬獲上千個獎項。
如何将賀蘭山東獨有的天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而讓中國葡萄酒"給世界帶來驚喜"?在趙永清看來,最關鍵的是用中國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産業體系,用足夠的自信建立自己的文化體系,用"中國品味"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推動葡萄酒産業高端、綠色、智能、融合、品牌發展。"我們要挖掘和推廣中國葡萄酒,賀蘭山東威酒文化,讓葡萄酒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味、中國品牌,打造知名的'葡萄酒之都'。"趙永清說。
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葡萄酒話語體系,甯夏還與許多國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今年,《中歐地理标志協定》生效,賀蘭山東的Luco葡萄酒就是其中之一。甯夏将進一步擴大和深化與法國等國在葡萄種植、品種選擇、釀造工藝、人才培養、葡萄酒貿易、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合作。
賀蘭山東,曾經是浩瀚的戈壁,如今卻充滿生機。作為甯夏獨特的"紫色名片",葡萄酒代表着中國向世界展示葡萄酒文化的魅力、産業實力和發展活力,引領中國葡萄酒更好地融入世界。(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