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益時報
4月20日至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偉赴蘇州大學醫學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研究我國老年教育與養老發展面臨的現狀和挑戰, 并探讨紅十字組織如何更好地履行政府人道主義助理在老年病學和養老服務領域的職責。
20日下午,陳先生參觀了蘇州大學唐中英醫學研究所、轉化醫學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并與蘇州大學醫學系相關負責人和專家教授進行了會談。

21日上午,陳光誠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高等專科學校舉行座談會。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胡衛國、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張宇、蘇州大學第一醫院骨科主任楊慧琳、蘇州大學醫學院護理學院院長李慧玲分别介紹了老年醫學的發展現狀, 老年護理,受試者發展和老年服務。中國紅十字會援救部部長曹偉傑、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蚴曉超分别報道了中國紅十字會參與養老服務的情況,以及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為"一老一小"重點小組開展的人道主義救援工作。
陳指出,中國老齡化水準的加深給老年護理、護理和公共衛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需求。中國紅十字會參與養老工作,為智障、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人文關懷,是人道主義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實踐,可為國家應對老齡化問題注入新的動力。在新的發展階段基礎上,中國紅十字會應繼續積極參與養老服務工作,推動老年醫學和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幫助人才培養人才,動員有關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共同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的國家公共衛生設施和社會保障政策建設, 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應對計劃和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政策體系和治理體系。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學院院長王毅鵬介紹了該學院成立一年多後的建設和發展情況。在陳偉校長的關懷和提拔下,在總黨組、蘇委的上司支援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治理結構、運作規程、教學科研和管理團隊基本形成,教育教育訓練和理論研究穩步開展, 教材的編制工作取得了初步進展,學院的品牌和影響力逐漸增強,特别是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響,進而在學院的建設中取得了良好的開端。陳先生表示肯定和滿意,感謝蘇州大學對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關懷支援,并對學院未來的發展提出希望和建議。
學院為大學生開設"國際人道主義工作實踐"微專業,是針對人道主義事業培養人才的創新舉措,堅持運作,及時開展紅十字會微專項相關工作。積極推進紅十字交叉學科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教師,加強應急管理、災害醫學、老年醫學等與紅十字緊急救援和人道主義關懷密切相關的學科人才培養,探索學科融合新路徑,努力成為蘇州大學學科融合創新的新增長點, 為中國特色的紅十字會和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事業獻上新鮮血液。
陳先生表示,希望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高校具有包容性,積極拓展國内外合作夥伴,加強與國内外高水準人道主義教育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讓中外人文思想與學院思想與思想新時代碰撞。中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江蘇紅十字會、蘇州紅十字會應繼續加大對學院的支援力度,探索和深化學院與上海、浙江、安徽省紅十字會的合作,共同推動人道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參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一樓展廳期間,陳先生向上海大豐基金會、蘇州及其文化基金會頒發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共同申辦方"榮譽證書,并對兩家基金會為支援學院建設捐款表示感謝和尊重。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孫淑鵬參加了研究,蘇州大學黨委書記蔣仲、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書院院長王毅鵬、江蘇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齊敦平、蘇州大學副校長沈明榮、闫曉峰等陪同。 紅十字國際學院常務副院長鄭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