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竺院士作序推介中國首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礎與臨床》醫學專著在漢首發

陳竺院士作序推介中國首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礎與臨床》醫學專著在漢首發

新書的釋出将在現場進行。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9月22日(通訊員任義軒)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胡克、葉百鑫擔任主編,全球100多位醫學專家共同撰寫了中英文學術著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根治與臨床》(Principles and Practice CO OFD-19)在武漢舉行了新書釋出會。該書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偉出席了新書的首映式,并舉行了揭牌儀式。

本醫學專著在新冠肺炎領域分為兩大部分,共120多萬字,由來自世界各地的140位中國一線專家、醫療團隊專家、全球科學家及相關專業人士,在18個月的時間内完成出版,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煥, 美國微生物學會院士程根宏等。通過對武漢抗疫期間典型病例的分析,對臨床治療方法和原理進行詳細探讨,真實再現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系統地闡述和探讨不同臨床學科(如呼吸、感染、心髒病、婦科、兒科、外科等)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知識。 涉及流行病學特征、發病機制、醫療技術等研究領域。大量圖檔和資料為首次公開發表,兼具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陳竺院士作序推介中國首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礎與臨床》醫學專著在漢首發

一本新書出版。

陳琦院士是本書的作者。他在序言中寫道:"本着科學精神,及時、準确、系統地組織、思考和總結此次疫情防範的醫療經驗和科學進展尤為重要,将為人類社會防範和應對未來疫情疫情提供科學參考。"面對病毒溯源的難題,世界各國需要在科學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尊重科學家和醫學科學家的專業知識和科學資料,發現和明确病毒的真正來源和傳播規律,為未來制定科學防疫戰略奠定理論基礎。有科學證據支援新的冠狀病毒從自然界中出現,從動物到人類的跨物種傳播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此外,到2019年底,幾個國家的回顧性研究報告了人群中病毒感染的線索。是以,追溯是一個多學科、多國多區域的研究課題,需要國際醫學界本着科學精神開展研究,堅決消除各種非科學、非理性的行為幹擾。"陳教授強調,這部著作的發表,不僅為全球疫情防控和科研提供了借鑒,也為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新疫情提供了啟示和反思。

"我們必須繼續從過去學習和學習,共同努力保護自己,"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高登·加利亞博士在一段視訊資訊中說。隻有團結起來,我們才能控制新的冠疫情。"中國在抗擊疫情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這促成了全球疫情。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它将告訴我們如何應對這一流行病和未來的挑戰。"

陳竺院士作序推介中國首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礎與臨床》醫學專著在漢首發

本書首任主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重症監護醫學二科主任胡珂教授,是湖北省新關肺炎疫情防治專家組成員之一。從疫情爆發之初到最後一批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患者出院4個多月的時間裡,他一直停留在抗疫臨床的一線,積累了豐富的新型冠狀動脈肺炎治療經驗。

本書的聯合主編、項目發起人葉柏新副教授,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期間,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抗疫救災工作。2020年1月底,他在美國和騰訊等公司學習,積極推動騰訊慈善基金會全球采購超過1億份海外醫療用品,有力支援武漢疫情防控。2020年3月中旬回國後,在騰訊技術團隊的支援下,葉柏新成立了"全球抗擊新冠狀動脈疫情一線醫生小組",涉及2000多名醫生,組織武漢知名專家線上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知識和經驗,舉辦了16場涵蓋各個學科的新型冠狀動脈肺炎線上學術講座,向世界傳達了"中國計劃"在抗擊疫情的鬥争中。此後,為了更好地推進全球抗疫工作,在騰訊慈善基金會的支援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專家學者與科學出版社合作,組織了全球140名專業人士,曆時18個月成功出版了該書。在本書的前言中,胡克博士和葉巴博士寫道:"在全球化空前深度和廣度上,人類的命運是息息相關、光榮和共享的,隻有摒棄偏見,擱置糾紛,攜手抗擊疫情,各國才能真正迎來人類的美好未來。"

在釋出會上,騰訊慈善基金會、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科學出版社向中國紅十字會共同捐贈了4000本本圖書,并将通過中國紅十字會捐贈給國内外醫療等相關機構,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并呼籲"全球合作合作抗擊疫情",向世界傳達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和信念。

編輯:餘麗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