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28》——天災降臨的時候,世界不止你看到的一面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裡氏8.0級地震摧毀了四川省汶川及其周邊地區的房屋,造成7萬人喪生。為了抗震救災,數千名官兵消防醫務人員趕赴災區,有善意的人趕來想為災區人民做一些貢獻,杜海主任和他的團隊就是其中之一。

與新聞報道、自發媒體等不同,杜海海執導的這部紀錄片《1428》内容記錄了地震後第10天,災區人民生活最真實的情況,是深入展示災難發生者的生活。

《1428》——天災降臨的時候,世界不止你看到的一面

地震發生第十天,到處都是廢墟,交通堵塞,人們在混亂中生活和吃東西。在鏡頭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婦女為失去親人而哭泣,衣着暴露的流浪漢在廢墟中徘徊,村民不得不在家中賣豬來維持生計,以及一個不得不賣掉房屋以維持生計的三口之家,他們在學校失去了兒子的生命, 去宿舍樓收拾東西,不停地哭泣......地震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和規則,改變了災區所有人的生活。除了悲傷和痛苦,我們在鏡頭前看到了冷血和無知:人們在廢墟中翻找可以賣的電線和鐵,甚至強行偷走鋁窗框,關閉的門軸,尚未倒塌的房屋中的家具被塞進山裡的僧侶們,向鏡頭發誓這是神靈的懲罰, 因為人太窮,無法為地主服務,是以他們沒有為人擋住禍害等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字。這樣,在媒體鏡頭看不到角落,我們學到了更純粹的生活。

《1428》——天災降臨的時候,世界不止你看到的一面
《1428》——天災降臨的時候,世界不止你看到的一面

地震210号,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人們還在抱怨為準備新年而進行的災後重建和救災費用,難民安置仍在進行中,村莊已經完全清理,以滿足即将到來的上司層,政府承諾讓人們在冬季到來之前住在新住房中,但尚未在每個地區實作, 簡單的住宅區,劣質變壓器不斷造成停電...負責任的政府沒有辦法把惠澤施先生放在每一個角落,在抱怨中,我們感到無助和無能為力。與此同時,源源不斷的遊客前來參觀,縣裡人還在兜售悲慘的場面CD光牒,與遊客讨價還價......人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也為了生存,盡力而為。這部電影中呈現的場景和故事令人恐懼。

《1428》——天災降臨的時候,世界不止你看到的一面

整部電影從第一視角進行叙事,從新的角度向觀衆展示了5.12地震後人們的各種情況,平淡而真實。叙事結構以分段的方式進行,用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個小事、幾句話的對話來建構整個紀錄片,人物與内容之間的階段之間缺乏清晰的邏輯關系,内容覆寫面更大。在叙事過程中,影片采用了全景叙事手法,在平淡的紀錄片中展現了災後難民的日常生活,鏡頭中很難忘記這些平凡的人物。叙事視角在群體形象展示中,叙事人物在不斷變化,叙事内容淩亂而衆多,讓觀衆自己感受到地震後人們生活條件的體驗。叙事時間按時間順序記錄震後10天和震後210天,通過環境、服裝、天氣的變化呈現,自然流暢。而導演自己的态度和潛意識,都是由一個特别的人——那個流浪漢和表演。遊蕩者貫穿全片,作為旁觀者見證了人性的溫暖。導演也是這樣,用别人的眼光,用他的人口親吻,用真實的鏡頭來诠釋人類在自然災害下的表現,用真實的鏡頭來诠釋人性和生存。讓觀衆從所表達的内容中反思政府一些形式主義做法的不合理性,同時反思我們人民懦弱自私的一面。

紀錄片告訴我們,世界比我們看到的要多。

紀錄片是世界的記錄。從根本上說,紀錄片也是人類了解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之一,與主流媒體、派對新聞和實時廣播不同,紀錄片給了我們全新的體驗。紀錄片以人為本,以人價值為中心,内容絕對真實而非虛構,其起源在于失落的曆史和現實的存在。無論每個導演如何選擇題材,拍攝過程如何,通過鏡頭記錄下來一定是真實的,真實就是紀錄片的生活。平凡的生活,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可以用來揭示生命的本質和真谛。

紀錄片可以給你另一隻眼睛看世界。作為導演,專業精神的品質之一就是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非凡之處。每部紀錄片都必須展示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故事和内容。以"1428"為例,我們實實在能看到震後震災、抗震救災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國民政府積極協助派遣人員采取救災措施,為災區人民憂心忡忡的秘密祈禱,也為全國團結一緻,感動感動。但是,災區人民作為最直接的受害者的生活和感受又如何呢?70,000名同胞中有多少人在這片其他人看不到的土地上喪生?《1428》的成功是用平民視角,記錄下來最真實的情況,讓我們知道,在政府無法撫慰的邊角,有人在痛苦的生活;這個世界比我們看到的要多。

在漫長的曆史中,它拾起了被忽視的部分,并保留了良好的記錄,以便它可以告訴你另一個世界,它曾經是。也許這是它最珍貴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