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王朱常洵如何挖空大明根基

福王朱常洵如何挖空大明根基

對福王朱常洵,萬曆皇帝真是給予了慷慨無比的賞賜,據說福王藩庫有金錢百萬,遠遠超過了大内倉儲。就在萬曆刻意做一個最慈愛最慷慨的父親時,他對朱家大明的江山傷害卻也深及骨髓,後世論者以為明朝之亡實亡于萬曆,可謂一語中的。而自以為奢侈靡麗的生活會永伴一生的福王,最終也落得個身死農民軍之手的下場。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慢慢走向衰落,特别是到了萬曆年間,明朝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皇帝怠政,幾十年不上朝,一心搜羅錢财,大臣們徇私結黨,互相傾軋。一般認為,明朝末年的黨争起源于萬曆朝,萬曆年間的黨争則是起于國本之争,而處在這場紛争的中心人物,就是神宗的鄭貴妃和福王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第三子。萬曆皇帝在位的四十多年間,皇三子朱常洵與皇長子朱常洛的儲位之争一直困擾着皇帝、後妃和朝中的大臣們。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朱常洵的母親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愛屋及烏,朱常洵也就成為萬曆皇帝最鐘愛的兒子了。萬曆皇帝一心想立朱常洵為皇太子,大臣們則恪守着祖宗的傳統原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堅持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常洛的母親王恭妃原是李太後宮中的一位宮女,神宗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臨幸了她而懷孕,生下皇長子朱常洛。争儲雙方的鬥争激烈而長久,甚至導緻了萬曆皇帝因為自己的心願不能達成而二十年不上朝的惡劣後果。經過了差不多二十年的鬥争,疲憊的皇帝終于向頑強的大臣們認輸了,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皇長子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後,朱常洵随之被封為福王,這場“國本”之争從此落下了帷幕。

另立太子的願望沒有實作,神宗就在鄭貴妃的唆使下在經濟上對朱常洵百般施惠。

按照規制,福王朱常洵受封藩王後應該立刻到藩國就任,但他卻遲遲不肯前往。直至萬曆四十年(1612年),在群臣的一再呼籲和堅持下,鄭貴妃隻好讓福王去洛陽,但是同時提出了條件。

鄭貴妃提出要為福王在洛陽修建好藩邸方才就任。神宗一看大勢所趨,這次福王是非去不可了,隻好撥款二十八萬兩巨資在洛陽為朱常洵修建福王藩邸,費用比朝廷的規定高出九倍。然而,全部完工後,在鄭貴妃的縱容下,福王仍堅決不到洛陽就任。借此,鄭貴妃又要求劃給福王莊田四萬頃。在明太祖朱元璋時,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把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重孫分封為王,稱為藩王。在諸王中,以北方諸王勢力最大,但除歲祿外,劃給的草地牧場也多不過千頃,而鄭貴妃要求給福王的土地大大超過了此數,這需要剝奪很多百姓的土地啊!後來因為以葉向高為首的大臣們堅決反對,福王朱常洵自己也表示可以少要一點,這樣,神宗總算同意減到二萬畝。

至此,鄭貴妃還是不滿足,又開始為兒子準備去洛陽的揮霍。如索要大學士張居正被籍沒的财産及四川鹽稅和茶稅,并要朝廷給淮鹽一千三百引(重量機關,每引約四百斤),讓福王在洛陽開店賣鹽,壟斷洛陽的賣鹽權。神宗不僅答應了這些要求,又在福王臨行之時,把曆年來稅吏、礦吏所進獻的珍寶,大都交給福王帶走。

福王到洛陽後,橫征暴斂,胡作非為,造成黃河南北、齊楚河淮騷動,河南數年大荒,人民相食。而福王藩庫有金錢百萬,竟然超過了大内倉儲。

崇祯元年(1628年),各地災荒不斷,朝廷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很困難,爆發了以高迎祥為首領的農民起義。此後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接連不斷,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明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起義軍釋出的征讨檄文中對明王朝提出很多指責,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說神宗“耗天下以肥王”,就是說他搜刮了天下的财富以肥福王,并且指出洛陽比北京的皇宮大内還要富有。

當朝廷派去鎮壓農民起義的軍隊路過洛陽的時候,士兵們都紛紛指責說,福王的财産數以百萬,富甲天下,卻不肯拿出一點錢來犒軍,讓大家都餓着肚子上前線去為朝廷賣命。當時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棋正在洛陽的家裡,他見到士兵們氣勢洶洶,怕發生兵變,對明朝統治更加不利,就去拜訪福王,把目前的嚴重形勢和利害關系分析給福王聽,建議福王拿出一部分财産作軍饷。可是福王朱常洵說什麼也不肯出資,照樣花天酒地,縱情享樂。

崇祯十四年(1625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逼近洛陽,朱常洵雖然十分舍不得,但還是拿出一千兩金子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夜裡用繩子從城牆上吊下去突襲李自成的大營。

剛開始時起義軍的确是稍稍退了一些,但很快就穩住了陣腳,又圍上來。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幾天。

洛陽城裡的守軍一向對福王的貪婪成性十分不滿,根本就不想替他賣命。夜裡,城上的守軍就和城外的義軍喊起話來,甚至還談笑風生。雙方士兵都是窮人,出來當兵不過是為了讨生活,當然不願意自相殘殺。于是幾天以後,守城的士兵發動叛變,殺死了一些官兵,燒壞城門,放農民軍進城。

生活在燈紅酒綠中的朱常洵見洛陽失守,自知情勢不妙,用繩子将自己吊出城外,躲在一座破軍廟裡。天亮後,義軍派出的人馬在廟裡找到他,當着全城百姓、士兵的面,把他殺了,并做成肉糜,讓恨他入骨的百姓哄搶而盡,同時沒收了王府中的全部财産。

盡管家财百萬,但昏庸的福王最終也沒有用錢财換得性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