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識分子的文字返鄉,學者王堯全新力作《時代與肖像》出版

作者:南方都市報

長江學者、魯迅文學獎得主王偉的新書《時間與肖像》由江蘇鳳凰文學出版社推出。

《時光與肖像》是一系列關于童年、青少年的回憶,包括《痛苦的回憶》《李先生的文字》、《奶奶和她的小鎮》、《那是初戀嗎》、《一年中的一月與表兄弟》等二十一篇文章。用深情、凝聚的筆觸,記錄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老師、同學、長輩、鄰裡、遠方偶像、鄉村藝人等20餘人,在深情回顧當年溫暖與感動的同時,特别關注那些人與那個時代的關系,進行闡述和抒情, 意在指出,有些人适合某些時候,而另一些人總是有一種超越自己時代的努力和抱負。

知識分子的文字返鄉,學者王堯全新力作《時代與肖像》出版

這本書将個人到中年人的懷舊,和失落時代曆史感的寫作相結合,以人物為一體,以故事為重點,以自身成長為核心,通過還原一個人物的當年,再現作者自身的成長曆程,也還原了中華民族長期存在的自我提升精神和良好的學習背景, 并賦予了所有的時間,時間豐富的質感,闡述了民族精神在每個人的延續和擴充。

散文集《一個人的八十年代》出版十多年後,王偉推出了《時間與肖像》,這是知識分子的又一次回歸。這個記憶難題讓作者能夠仔細咀嚼人,那些東西,從那個間隙看到曆史的一部分,告訴我們從哪裡開始。

"我們成長在八十年代的動蕩中,思想的時代,啟蒙的時代,文學的時代。這樣的經曆讓我覺得,文學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研究者的精神自傳。"這些作品在描寫過去的同時,充分展現了一代人成長的韌性,以及民族對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和支援,是以,以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充滿了王偉對一代人曆史、生活、情感和鄉村生活的記憶。書中的故事是作者一生的編年史,是一個美麗時代的縮影,具有不可預測的力量。作者展現了個人在特殊曆史時期的艱辛,《時間與肖像》是寫作者對時代的經曆,他是那些肖像原型學生、朋友、學生或年輕一代,讀者在自己的肖像中看到時代的光影。

"事實上,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而且早期的知識分子都經曆了比我們更嚴峻的考驗,知識分子在任何時候都面臨着如何在自己的時代生活的問題,"作者在後記中寫道。這些感覺強化了我之前的觀點,即散文是智力精神和情感存在的方式。"

《時間與肖像》中描述的人物圍繞着作者,随着小鎮的變化,它們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家鄉記憶中,讓他反思了對新自我的了解。堅決拒絕回村迎接臨終的"奶奶",寫了一句好話,滿是"田爺爺",愛讀書卻被村裡人定義為懶惰的"表弟",會拉手風琴卻與左老師失去了聯系......在《回歸與逃脫》一書中,他寫道:"我現在隻想以書面形式清算自己,因為多年來我們一直習慣于清算人。在"清算"的過程中,作者還原了農村和小鎮的曆史,使他具有很強的分享能力。

多年來,作者除了學術研究外,還始終堅持論文寫作。我們可以把《時間與肖像》看作是《一個人的八十年代》一書的"延續",是知識分子對自己命運的重新審視。在《中國當代散文史》的結尾部分,他對散文的境界進行了如下描述:"輕松的文化氛圍、多元的藝術選擇和自由的主題精神,是當代中國散文期待已久的領域。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史将在這裡改寫,一個民族的審美創造力将在這裡複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