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作者:哲思學意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作者鄧小曼選自《西方美學史》

武漢大學出版社 / 2008

黑格爾(1770-1831)是謝林的同代人,也是大學同學。起初,他們是同一理念的戰友,鼓吹"絕對一樣"的客觀理想主義。但後來黑格爾對謝林的神秘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感到不滿,然後與謝林分道揚镳。他認為,謝林用神秘的藝術觀念代替邏輯嚴謹的分析是不能接受的,是理性無能的表現;

1. 哲學:"邏輯"與"應用邏輯"

黑格爾的哲學隻是"邏輯"和這種邏輯在各個方面的應用。他将邏輯視為上帝,他的著作《邏輯學》描述了上帝在創造世界之前的想法和設計。而整個世界都是按照上帝的藍圖創造的,是以在任何東西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邏輯範疇在支配其運動發展和基本規定,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還是人類的靈性生活,都隻是上帝的"絕對精神"在某個階段的反思,也是絕對精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反思。

是以,他的"應用邏輯"包括:研究源于邏輯本身"外化"的自然"自然哲學",研究從自然發展而來的人類精神生活的"精神哲學",而"精神哲學"包括"主觀精神"(人類學、精神現象學、心理學)、"客觀精神"(法律哲學和曆史哲學)、"絕對精神"(藝術哲學、宗教哲學、 哲學本身就是哲學史),這個龐大的哲學體系。黑格爾自豪地稱它為"哲學百科全書"。

在這個體系中,一切都處于曆史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從前一個環節發展起來的,并且會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直到最後的"絕對精神",它通過藝術、宗教和哲學的發展,最終到達了上帝自己的歸來。是以,黑格爾認為,他自己的哲學是絕對精神發展的終點,是掌握自己的絕對精神,是神的絕對真理。這是一個封閉的哲學體系,在黑格爾死後不久就被他的門徒打破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放棄了他的制度,而是借鑒了這一哲學的理性核心,即這一曆史發展所展現的動态辯證法。

在這裡,與我們主題直接相關的主題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第一個環節,即藝術哲學。與謝林不同,黑格爾認為,藝術哲學不是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終點,而隻是初始階段,它還必須通過兩個更高的階段,即宗教和哲學,才能真正實作絕對的精神自我意識或自我回歸。是以,最終使人們有可能了解絕對精神的不是藝術的神秘可視化,而是哲學家的清晰概念,即邏輯,它将謝林的非理性主義颠倒為絕對理性的立場。黑格爾的藝術哲學雖然和謝林的藝術哲學一樣,也是人文主義美學的異化形式,但它抛棄了神秘主義,一種與中世紀殘餘的異化形式,采用了現代資本主義最有特色、最極端的異化,即理性主義的異化。

在這裡,普遍理性支配着一切,而個人的精神隻是絕對精神實作自我意識的工具,是以從總體上看,黑格爾取消了人的自由和獨立,用絕對的意志壓制了個人的意志。但從每個環節來看,他隻是強調個人的主觀主動性創造力,人類以上帝的名義行動以獲得自己的價值,并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他發現了自由創造的規律,即曆史規律。

是以恩格斯說,"黑格爾的思維方式不同于其他哲學家,也就是說,他的思維方式是建立在偉大的曆史感之上的","他是第一個證明曆史有發展,有内在聯系的人。這就是黑格爾的"邏輯和曆史一緻性"原則。正是因為黑格爾對人類自由創造的曆史做了必然的研究,才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康德和席勒人文主義的抽象,為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曆史辯證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2. 美學的整體架構

是以,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黑格爾的美學是站在整個西方審美傳統上的時代精神的制高點上,它是整個西方傳統美學的集合。是以,根據人們的不同立足點,黑格爾的美學既可以看作是一種古代客觀美學和中世紀神學美學的豐富還原内容,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認識論美學的改頭換面,它本質上是康德以來人文主義美學的最終完成。在敵視人類的異化體系形式下,人文主義美學的積極内容和本質得到了最深入、最系統的理論表達。他通過邏輯和曆史一緻性的原則,極大地加深了席勒和謝林的曆史主義。雖然他也同意溫克爾曼在西方美學界的正統觀念,即古希臘藝術是一般藝術中不可企及的巅峰,但他放棄了藝術是人類精神的最高境界,藝術被用來治愈社會弊病的幻想,藝術隻是絕對精神回歸的第一階段, 也就是說,情感階段及其崇高地位必須被宗教哲學和觀念階段的表觀階段所取代。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因為人性的和諧與全面豐富,不是呈現在靜止的平面上,而隻是在曆史發展的體系中呈現出來的,這隻能是人與神之間的曆史,尤其是人的精神史。每個時代的時代精神都有代表性的意識形态,古希臘是藝術,中世紀是宗教,現代是哲學。但在任何一個時代,藝術始終是時代精神的展現,它與整個社會的曆史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人類的整個曆史隻不過是絕對精神的回歸,是以從這個初級情感階段的回歸出發,黑格爾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他以藝術哲學為出發點的對美的本質的定義:美是情感表現的概念。定義本身包含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

隻有人類藝術才有意識地表現概念,自然達不到這一點,它是盲目存在的;

另一方面,上帝自己并不需要藝術作為情感形式來表達自己,它隻用藝術作為誘導手段,使情感的人傾向于它,它隻能用抽象的哲學概念有效地掌握和展示自己。是以,美學隻能是"藝術哲學",它隻研究一種情感精神活動,即藝術創作活動。黑格爾的整個美學可以被看作是他對美的本質的上述定義的擴充。在這個本質定義中,"觀念"作為美的内容或藝術,"聳人聽聞的表象"作為一種形式,構成了藝術美本身的内在沖突結構,它是黑格爾整個審美體系内在發展的動力。在這種發展的不同層次上,黑格爾對美和藝術的看法都得到了展示。

首先,"理念"作為藝術美的内容,它不是抽象的一般觀念(如哲學),而是所謂的"理想"。理想和觀念的差別在于,它應該把感覺的本質作為它自己外在的具體表現形式,展現為一種個體的形象。其次,這種"聳人聽聞的表象"形式的理想表達是"自然",但這種自然是藝術的本質,它應該被改進、征服、被選擇、加工和顯得"自然",它必須反映内在的本質,特别是必須成為人類心靈的本質:"這裡的自然事物按照它的定性隻表現為靈魂的表達。理想與自然的沖突,隻有在互相滲透和統一中,才能造就出真正的藝術美的形象。這是黑格爾提出的"自然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有機綜合體。

3. 美的理想

作為黑格爾藝術美的内容,理想的環節本身被劃分為許多層次,每個層次都可以分為内容和形式。當然,最深層次是普遍的抽象,它作為一種邏輯思想,在掩護下的所有事情中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但在藝術理想中,這種觀念是以神話神的形式出現的,它們出現在藝術作品的深層結構中,表現為一種超實用、逾時、非凡的"安靜"永恒形象;比如,理想中這種美的古希臘雕刻,每個人的身體形象總是被置于最強烈的動态中,就像在電影的"布景"中,充滿了無限的運動可能性。即使是那些靜止的運動,比如"美濃的維納斯",重心也站在一隻腳上,身體偏轉成S曲線。但在所有這些動作中,角色的面部表情總是平靜的,甚至根本沒有露出眼睛。因為他們是神,身體的扭曲和沖突不會影響他們的屬靈平安。隻有在這雙無眼的眼睛裡,黑格爾才看到了一種淡淡的"悲傷",說明作為一種純粹的精神,也受到作為肉體糾纏的情感物質的影響,不能用純粹的概念來表達自己,這畢竟是可悲的。但這種"行動"也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世界形勢"、"沖突"和"性格"。

世界概況

行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而這個環境也是動态的,它也是行動,是一切行動中最基本的行動。這種環境不是指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不可改變的),而是指人類創造的社會環境,即曆史和劃時代的環境。黑格爾着眼于廣闊的曆史視野,指出時代精神及其曆史演進是藝術表現内容最根本的基礎。在這裡,他演繹了席勒的思想,即古代和現代的生活方式對藝術有不同的影響,并進一步推進了這一思想,分析了生産關系、政治結構和法律道德意識在不同曆史時期人類人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例如,古代(英雄時代)是個人尚未分裂的時代,他的普遍性尚未脫離他的人格,轉變為與他相反的原則,他的生活已被他的意志所支配和改變。古代英雄們建造了自己的工具、武器和補給品,把自己的作品當成自己的藝術品,傾注了所有的才華和理想。而當他們進入法治尚未建立的社會時,到處都有很多機會,處處都是建立成功事業的機會。這個社會時代不是不可避免的,個人有自由,是以是英雄的時代。在現代,恰恰相反,人們被社會的必然性所壓制,在狹隘的職業領域受到精細分工的限制,變得渺小、内向、枯萎、沒有英雄主義。人格變得抽象,沒有"詩意",隻有"散文",這就是"散文的現代情境"。

沖突

與之前的環節相比,可以算是"小環境",但同時又是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的"性格"。人們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社會中,環境中有沖突,隻有性格表現上才有沖突。沖突的沖突在于,它不僅充滿了豐富的關系和特殊情況(這讓人想起狄德羅的"關系論"),而且最終保持了沉默、完美的理想之美,使沖突被消除,達到和諧,達到沖突的和諧。這種對立的團結在悲劇中尤為明顯。任何悲劇都必須在沖突中表現出來,沖突越激烈越好,但與此同時,沖突最終必須和解,通常是通過犧牲英雄來保護沖突的雙方,就像安提戈涅悲劇一樣。

字元

如果說"世界大局"是普遍的,"沖突"是特殊的,那麼"性格"就是個體的。黑格爾的個體人格理論被後來的衆生(如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品格",即所謂的"這個"。它包含兩個環節,一般和特殊,一般是"引起行動的普遍力量",即個别人物行動所依據的意識形态動機,如正義或道德,以及特殊的,一個行動可能産生的外部機會和内部條件,特别是個人内部的"悲觀"。黑格爾認為,"情感表達"是他性格理論的核心,因為"情緒在特定的活動狀态下就是性格",而情感本身就是一種"普遍的情感":

情感是藝術的真正中心和适當的領域。對于作品和觀衆來說,情感表現是效果的主要來源。情感被一根弦所觸動,在每個人的心中回蕩。......情感可以打動人,因為它是自給自足的,是人類存在的強大力量。在這方面,外部事物、自然環境及其風景應該隻被視為次要附庸,其目的是幫助發展情感。......是以,人們常說藝術總能打動人,但是如果我們認識到這個原則,我們也必須問一個問題:藝術應該通過什麼來感動人?一般來說,感動是情感上的共鳴...但在藝術上應該被自己的真實感受所感動。[78]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情感的内容主要是愛、榮譽等人類一般的情感,也就是康德所說的"常識"。作為一種情感,它是個人的,但作為一種可以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感,它是普遍的。這種特殊而普遍的統一構成了最強的性格之一,即"人格"("這一"),性格的概念是美的理想在内容上的最高定性方面。這個概念自亞裡士多德以來一直是一個美學範疇,但隻有現代浪漫主義者,以及席勒和歌德等人,首次将其與"美"的概念等同一水準提及,甚至取代了美的高度概念。黑格爾以其出色的辯證技巧,将"性格"歸入"美"的範疇。在他看來,性格與怪誕、古怪、滑稽和感傷的差異,它一定還是能激發出一種美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古希臘藝術不僅是最美的藝術,也是最堅強的藝術品格,即使它的"安靜"不是空虛的,而是回響、動人的。性格不等于醜陋、瘋狂,而是超越、升華、理性淨化。從未談過一個典型人物的人,往往隻關注它的抽象形式,即"普遍的、特殊的統一性",黑格爾利用具體感性(情感、情感)的内容,将其與"美"聯系起來,進而差別于科學和宗教中的"普遍統一性"。通過"情感理論",古典美已經被現代人格理論所解釋,其形式架構是古典的,但内容卻是浪漫精神。這種解釋顯然包含了"慈悲"的經驗美學和康德的"常識"對移情的影響,成為後世"共情理論"美學最重要的思想來源之一。

4. 情緒化外表

黑格爾對美的定義,除了"理念"即"理想"的内容已經如上所述,另一方面,它是"聳人聽聞的外表"的形式,這主要展現在黑格爾對藝術在"自然"中的分析,使理想"從外部表征"。在這裡,他的目标是将傳統的形式主義原則(統一性,和諧對稱性,獨特的快樂等)融入人文主義,并對其進行"人性化"的解釋。他在這些問題中注入了精神内容,這似乎是純粹的藝術技巧。在他看來,客觀世界的和諧、協調等隻是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展現,是人類自由行動和實踐技能的産物,它表明:"人把自己的環境人性化,他表明環境可以滿足他,他不能保持任何獨立的力量。隻有通過這種活動的實作,人們在他的環境中才能成為對自己的現實,才覺得環境是他能住在家裡的。黑格爾舉了一個著名的例子,一個小男孩在池塘裡丢了一塊石頭,驚訝地看着水面上的一圈漣漪,以為這是他自己的"作品"。人欣賞的是他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變化,在那裡他看到了他的本質力量。是以,自然界的和諧與對稱,以及直線、平面、圓、三角形等理想圖形,都因為人類的行為和實際活動而吸引着人們的注意和欣賞,因為人們在實踐中使用它們,制造它們。正是這種實用的觀點,人性的觀點,使黑格爾将西方古代客觀美學的傳統提升為現代人文主義美學的一個方面,一個象征,并對傳統的模仿藝術觀點做出了新的诠釋。

傳統模仿理論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藝術的真實性及其與科學和曆史真實性的關系。亞裡士多德對曆史與詩歌之間關系的了解是深刻的,但他沒有解決問題。黑格爾認為,藝術作品的真正客觀性和真實性并不在于"外部真理",而在于"曆史的外部方面在藝術表達中必須處于不重要的附庸地位,而主要的東西是某種普遍的人類利益","因為藝術家應該隻用适當的現象來表達每一種情感。藝術家之是以成為藝術家,是因為他認識到了真相,并以正确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我們看到并感動自己的情感。是以,藝術家在某種意義上必須是反曆史的,它應該隻遵循人類精神的曆史;藝術的真正客觀性在于:"藝術作品應該揭示思想和意志的更高和更遠的意志,本身就是一個人道而強大的東西,是内心的真實深處......是以,如果你揭示情感,揭示一種情況的實體内容(意義)和心靈的實體因素,通過那種豐富而強大的人格,這種人格是活生生的,并呈現為真實的東西,那麼真正的客觀性就實作了。"[83]

這樣,無論是在理想還是自然的情感形式上,藝術的所有問題最終都歸結為藝術家自身的品質、情感和氣質。

5. 藝術家

黑格爾認為,藝術本身就是一種人類主觀性的創造性活動,是藝術家個人的想象力、天才和靈感的産物,這種産品(藝術)的客觀性在于它所表達的一般精神内容,而不僅僅是主觀意圖的發洩;獨創性不是偶然的任意幻想,"隻有通過自己真實的内容(意義)理性注入憤怒,才能看到作品的真實獨創性,也能看到藝術家真正的獨創性",是以"藝術的獨創性是消除一切偶然的個展現象,但要消除它們,而隻能讓藝術家完全服從他的靈感天才主題, 讓他既能充分按照真實性的主題發展,又能展現真實的自我。自康德以來在西方美學中蓬勃發展的天才主義和藝術表現主義,在這裡得到了黑格爾的深入探讨,黑格爾在對藝術模仿理論和客觀美理論的回答和改進中,為靈感、象征主義和表達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标志着黑格爾的美學在西方傳統美學模式的外殼下,蘊含着現代人文主義意識的核心,預示着現代美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藝術家的研究。然而,由于黑格爾自己的理性主義立場,他對藝術家的論述,包括他對藝術家的靈感和天才的讨論,是極其簡短的,作為一個"共同主體"(積極:理想;反:自然;組合:藝術家)與他的其他話語完全不成比例。而且,由于他将藝術家的獨創性完全歸因于理性的"注入憤怒",他對這種創作活動的解釋與藝術創作的事實不符。他忽略了潛意識和潛意識的作用,忽視了藝術家個人才能的作用,在這方面他無話可說。是以,他不怎麼談論藝術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6. 藝術史

上述黑格爾藝術美的沖突結構,作為藝術史的動态發展,在現實史中展現出來,邏輯事物展現為曆史事物。這種發展的内在動力,依然是思想的内容與感性形式之間的沖突,但已不再隻是一個邏輯層面,而是具體化為一整段曆史。這種人類藝術的曆史分為三個階段:象征藝術,古代典型藝術和浪漫主義藝術。

象征性藝術

象征藝術是人類藝術的起源,或"前藝術",它發生在史前曆史的原始自然宗教中。黑格爾說,在這種藝術中,内容和形式是互相尋找的,但總是沒有趨同點。藝術家本身分為代表理想的古代牧師和巫師,精神内容方面,藝術品的設計師和原創思想,以及崇拜者和代表自然物質方面的工匠,他們隻負責塑造形式,而不管内容如何。就作品而言,我們看不到其中蘊含的精神意味,也不可能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它們用來展現自己的物質材料,以其巨大的體積和沉重的重量壓抑着靈魂的生命力,揭示了一些神秘而莫名的陌生感,比如埃及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等等。在這裡,形式隻是内容的"符号",而不是恰當的表達,人們在欣賞它的時候一定要猜到,但真正的含義卻是一個前所未猜的謎團。

古代典型藝術

在古代典型藝術的内容和形式終于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在這裡,精神展現在完全适合它的材質上,而材質完全溶入了意義,每一部分都清晰地展現了思想的内容,不可或缺。它在古希臘雕刻中達到了發展的頂峰,古希臘雕刻用人體來表達人性,其中人性的表達是清晰的,如正義,美德,高貴,尊嚴,愛等等;是以,我們仍然可以從古希臘儲存下來的雕像遺迹中感受到美的巨大魅力,即使隻是半分開(如一對翅膀和軀幹的"勝利女神"雕像),而埃及金字塔的一塊磚隻有考古意義。黑格爾對古希臘古代典型藝術的欽佩,被視為整個人類藝術的巅峰,真正的"美的理想",是古典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意識形态。這種觀點也影響了後來的馬克思,他将希臘藝術描述為"規範和高影響力的典範"。在這個後時代,藝術不再像古希臘那樣成為時代精神發展的核心,它将讓位于宗教和哲學。當然,藝術本身也會存在,在新時代之下,它是下一個階段,即"浪漫藝術"。

浪漫藝術

浪漫主義藝術的特點是内容與形式的分離,與内容分離的形式已成為對自然的機械模仿和玩法,俗稱"形式主義";這使得雙方都變得抽象:抽象藝術将抽象的物質外殼單獨留下,其終點是宗教,而抽象藝術的其餘部分則變成了沒有靈魂的僵屍,藝術本身解體和腐朽。黑格爾使用浪漫主義藝術來涵蓋中世紀直到那時的藝術,因為這一時期的主導意識形态是宗教,藝術要麼是宗教或與宗教相關的主題的表達,要麼是作為雕刻昆蟲的小技術而站在一邊。當然,也有偉大的作品,尤其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巨人,在浪漫主義藝術還沒有衰落的時刻,受到古代典型藝術的啟發,也創造了"美的理想"的浪漫藝術,如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等。但其内容和形式的統一必須經過一個中介,即個人的私下情感,尤其是"愛","愛是簡單精神的美"。至于浪漫主義藝術,情感和情感既是内容又是形式,是以外在的感官世界"并不像古代典型藝術那樣舒适地對待它的概念和意義,而是從情感生活中去尋找它的概念和意義。然而,由于主觀世界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容納和吸收自身内部的對立方(外在自然和宇宙精神),而是具有将兩者分開的傾向,是以導緻了浪漫主義藝術的兩個極端:一方面,将大量醜陋,難看,庸俗和瑣碎的日常事物變成藝術, 用它的原創,沒有加工面孔變成藝術的主題,藝術家的素描技巧,變成自然主義;一些藝術家為了更生動地突出自己的主觀性,毫不猶豫地誇大和歪曲事物的形象,變成怪誕、難以了解的"主體幽默"。這破壞了藝術本身的和諧結構,導緻藝術的衰落,主體精神離開了自然,并将其與宗教的普遍精神相結合。

7. 藝術分類

藝術分類在當時的美學家中很受歡迎,例如康德的語言藝術,造型藝術,遊戲藝術,以及Lesin對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綜合藝術的劃分。但其他人認為沒有必要,沒有分類,有多少藝術手段(材料和媒體),有多少種藝術。這些觀點都不是系統性的,理論價值不大。黑格爾的藝術分類是根據形式與内容的有機聯系進行的,是以它與審美體系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本質上是從美與藝術的定義中歸類的。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在黑格爾看來,既然美的本質是"觀念的情感表現",那麼根據觀念與感性的關系,有三種藝術:觀念和感性要麼互相追捧,要麼互相契合,要麼互相偏離,進而具有象征意義、古樸和浪漫主義。這三種藝術不僅代表了曆史上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且成為藝術分類中的分類标準。根據這一标準,所有藝術範疇都可以被安排成一個日益物質的、情感的、精神的、概念的層次階梯。

(1)首先是符号藝術,其代表主要是建築,這是最物質的藝術,其中物質的重量大大超過精神的内容,人們注意主要體積、重心、比例、形狀結構、幾何空間關系,它們本身是無生命的,隻能作為具有一定意義的象征來對待。(2)其次,古代的典型藝術,其代表主要是雕塑,其中物質與精神達到平衡,材料沒有失去,也沒有立體、重量體積,而是融化在精神和生活中,沒有殘留,因而顯得美麗、圓潤、安靜,散發出"高貴簡單,安靜偉大",展現了精神在物質(實體)的自由伸展。(3)浪漫主義藝術分為三個小層次:a)繪畫,它在物質方面已經迷失了,隻有二維空間,隻有精神上的個人傾向的表達,情感方面主要憑借色彩情緒次元,是純粹的精神表達,情感主要是聲音的旋律,但聲波仍然是物質的,而音樂正是因為這種物質性和美感;c)詩歌,去掉一切物質性,隻帶符号,卻表現出一種"在想象中"。第二天性。詩歌分為史詩、歌詞、戲劇(包括悲劇、喜劇、戲劇),最後過渡到散文,不再是藝術。

是以,在黑格爾的藝術分類中,它仍然反映了一種藝術越來越多地擺脫其物質外衣,走向純粹的精神和非聳人聽聞的邏輯水準。

黑格爾的藝術哲學将美和藝術的問題一直推向人類最深刻的本質,并從人類的積極實踐中了解這一本質,這在西方美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美作為"思想的情感表現",實際上被描述為"人性的情感表達",而藝術則被視為時代精神的代表,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自己最根本、最隐秘的力量,具有自身發展運動的規律性。他對藝術發展前景的悲觀态度被他對人性理論的樂觀所抵消,美的客觀性和認識論被主要的感傷主義和表達理論所抵消,形式美被他人的個性和品格所豐富。黑格爾是現代人文主義美學的偉大大師,他使人文主義美學發展最為豐富,但同時也遭到了最徹底的破壞。在他這裡,藝術終于走向了衰落,美歸根結底隻是"絕對精神"的一個自我意識的初級階段,絕對的精神——上帝,作為人類的異化,人作為情感動物去憐憫、誘導、玩耍(理性狡猾),而他心中的精神内容都是自己的。這種對人文主義的自我否定的最深根源在于他對情感實踐的了解的不完整。他用修行打破了人類精神生活的魔力,去除了人性的修行和情感活動,但他自己對修行的了解恰好是抽象的、純粹的靈性;這樣,人類的本質仍然在人的具展現實之外和之上,而不是在活人的情感生活活動中,人類的本質已經成為非人類的本質。黑格爾放棄了舊的人文主義美學,為馬克思實用美學的創作掃清了道路。

微型類推薦

01 20位哲學家的人生政策

普通人學習哲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從哲學中獲得靈感,然後與自己的生活經曆相比對,不斷思考、懷疑、反思。為了組織成自己的理念,想方設法處理各種問題。

這門哲學課程将重點介紹生活中的孤獨、愛與恨、生與死、困惑、欲望等20個"大問題",每個"大問題"分為5個講座,為你講述海德格爾、亞裡士多德、叔本華、尼采、加缪、柏拉圖、薩特等20位古代和現代哲學家的思想體系,從中探索自己的人生政策。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02 2000年跨越哲學史的104門智慧課程

本課程不追求"效率",不是把教科書上的哲學介紹直接抛給你,而是把難懂的思路仔細地"磨"成生動的故事和易講的,用一整年,通過104門課程,讓你對哲學的悠久曆史和哲學的本質有一點了解。

演講者将分析20部經典哲學作品的精髓,如存在與時間,理想國家,冥想書和飲酒。它涵蓋了古希臘和羅馬哲學,早期現代西歐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存在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03 100多部文藝作品的哲學與啟蒙

在每門課程的開始,主持人從電影,小說或音樂開始,從生動的情感體驗和見解開始,然後上升到哲學問題和反思,使觀衆更容易打開哲學思考的大門。

另一方面,好的文藝作品除了娛樂的功能外,還蘊含着一種生活體驗,一種生活的可能性。深刻了解文藝作品背後的内涵,不束縛于自我,多了解他人,了解外界。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鄧曉芒|黑格爾哲學和美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