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燕姐談美食,随着冬日的腳步漸深,12月21日将迎來冬至,這一天不僅是北半球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更承載着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與民俗風情。在這樣一個寓意着團圓與希望的時刻,家家戶戶都會按照傳統習俗,準備豐盛的節日美食,以此祈求來年的平安與福祉。
而在冬至的餐桌上,俗話說:“五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裡,選擇恰當的食物,不僅能夠增添節日的氛圍,更能夠寓意着吉祥如意、福氣滿滿。下面為大家介紹:12月21日冬至,提醒家人“五樣不上桌,福氣不進門”,不忘老傳統,快來看看吧。
一、雞蛋蝦仁餃子

準備食材:雞蛋、西葫蘆、蝦仁、蔥、餃子面團
做法步驟:
1、熱鍋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放入雞蛋炒散成細碎狀,然後盛出備用。
2、西葫蘆刨成細絲後用鹽腌制以去除水分,随後擠去多餘水分,蝦仁剁成小丁。
3、将炒好的雞蛋、西葫蘆絲和蝦仁丁與蚝油、十三香、食鹽和蔥花,充分攪拌,制成餃子餡。
4、将面團揉好并擀成餃子皮,将調好的餡料包入皮中,并確定邊緣捏緊封閉。
5、将包好的餃子放入沸水中煮至餃子浮起,皮變透明後撈出,即可搭配個人喜愛的蘸料食用。
小貼士:在中國北方,冬至時節食用餃子是一種傳統習俗,這不僅象征着對健康的祝願,而且通過選擇不同的餡料,如芹菜代表勤勞,白菜代表财富,來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二、黑芝麻湯圓
準備食材:糯米粉、溫水、黑芝麻餡
做法步驟:
1、将糯米粉放入一個大碗中,逐漸加入溫水,邊加邊攪拌,直至形成光滑、無顆粒的面團。
2、取一小塊揉好的面團,用手搓圓後壓扁,捏成小窩狀,放入适量的黑芝麻餡,然後将面皮邊緣捏緊,再輕輕搓圓。
3、鍋中加入足夠的水,大火煮沸後,将包好的湯圓逐個放入沸水中。煮至湯圓浮起且體積膨脹,表明湯圓已經熟透。
4、湯圓熟透後,用漏網撈出,瀝幹水分,即可盛入碗中享用。
小貼士:在南方地區,冬至吃湯圓是一種傳統習俗,湯圓也被稱為“冬至圓”,象征着團圓和美滿,反映了中國人對家庭和諧與幸福的重視和期待。
三、清蒸魚
準備食材:新鮮魚一條、姜、蔥、小米椒、蒸魚豉油
做法步驟:
1、首先,将魚清洗幹淨,然後用姜片、料酒和适量的鹽均勻塗抹魚身,進行腌制,時間約為10分鐘。
2、将腌好的魚放入蒸鍋中,用大火蒸8分鐘,然後關火,讓魚在鍋中焖2分鐘,這樣可以使魚肉更加鮮嫩。
3、最後,将蒸好的魚取出,淋上蒸魚豉油,撒上蔥姜絲和小米椒絲,再澆上熱油以激發出香味,即可上桌。
小貼士:冬至時節,吃魚不僅是為了進補以抵禦嚴寒,而且魚在中國文化中象征着“年年有餘”,寓意着富饒和吉祥,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和期待。
四、大白菜牛肉面
準備食材:鮮面條、牛肉、大白菜、蔥花
做法步驟:
1、在鍋中加水燒開,放入鮮面條煮至七分熟,即面條内部仍有一點硬心時撈出,過冷水後瀝幹,備用。
2、在炖牛肉的湯汁中加入切好的大白菜塊和牛肉塊,繼續煮至大白菜變軟,牛肉熟透。
3、将煮好的面條加入牛肉湯汁中,根據口味加入适量的鹽進行調味。
4、繼續煮至面條完全熟透,吸收湯汁的味道。
5、将煮好的面條和牛肉湯汁一同盛出,撒上蔥花,即可上桌開吃。
小貼士:在寒冷的冬日裡,享用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不僅能夠帶來溫暖,還象征着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寓意着希望生活順利、萬事如意。
五、黑米發糕
準備食材:黑米、雞蛋、面粉、酵母粉、白糖、葡萄幹
做法步驟:
1、将黑米洗淨後提前浸泡3小時,然後與雞蛋和少量清水一起放入破壁機中,打成略稠的糊糊。
2、在黑米糊中加入面粉、3克酵母粉和1勺白糖,攪拌均勻後進行發酵,直至面糊體積膨脹。
3、将發酵好的面糊倒入已準備好的模具中,撒上适量的葡萄幹作為點綴。
4、将裝有面糊的模具放入蒸鍋中,大火蒸25分鐘。
5、蒸好後取出發糕,稍作冷卻後倒扣脫模,即可切塊享用。
小貼士:在北方,冬至時節有蒸冬的習俗,人們通過蒸制各種面食,如饅頭、窩頭、發糕等,寓意着來年的豐收與生活的蒸蒸日上。這一傳統不僅是一種美食享受,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願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