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在2003年一次公開演講中,克林頓突然說道:“當年我們在北韓戰争中向北韓派遣了283萬兵力。”
這一言論好像平地一聲雷,引發軒然大波。
因為要知道官方記錄的數字僅僅隻有283萬人,甚至還不足克林頓所提及數字的十分之一。
他的發言也令衆人感到驚訝。
随之而來的争議聲也越來越多,有人猜測克林頓記錯了,有人認為283萬這個數字太過荒謬,還有人認為是克林頓所說的283萬是總兵力的錯誤了解。
事實上,克林頓所提及的283萬人數在美國對外釋出的北韓戰史中沒有被提及過,而想要知道這個真實情況,就隻能向這些當年在北韓作戰的老兵打聽了。
而大陸也是在這句話說出後,才知道美國在北韓戰争中和官方宣稱的數字大相徑庭。
總兵力都不能統一的情況下,美國又是如何調動283萬人進入北韓半島的?
克林頓的這番講話又怎麼會如此驚人?
冷戰背景下的北韓半島。
北韓半島作為大陸東北方向,原本是大陸的領土,由于北韓的發展停滞不前,逐漸成為了各國進行殖民掠奪的目标。
1876年,美日等國乘中國在甲午戰争中失敗之際,乘機對北韓進行侵略,并最終将北韓一分為二,加劇了北韓半島的動蕩局勢。
最初,南韓的半島南方日本以協助的名義進行統治,結果半島南方逐漸被日本侵占,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半島北方被蘇聯占領,南方則由美國占領,二戰勝利後,半島局勢漸漸平定下來。
1948年、1949年,中國成立新政權後,半島局勢逐漸平定下來,最終在1949年6月,南北北韓達成協定,在半島上建造一個統一的國家,并共同舉行選舉。
1949年6月,北方軍隊和南方軍隊停火,結束了長達兩年的戰鬥,北韓半島終于迎來了戰後重建的第一年。
然而,随着美蘇兩大體系的對峙與沖突逐漸更新,由于北韓半島的位置接近大陸東北和蘇聯遠東地區,成為了美蘇對抗的前沿陣地。
大陸和蘇聯都希望美軍能夠趕快撤出南方國的統治,并将重心轉移到日本,而不是繼續在北韓半島和蘇聯遠東地區逗留。
是以,美國為了能繼續在南方駐軍,就主動提出分治半島的協定。
但由于北方軍隊中存在了共産黨員,美國的這一舉動遭到了北方的反對。
于是,北韓半島便有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分别有兩個國家,北方為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方為大韓民國。
然而,由于南韓受美國影響較大,在建設過程中無形中造成了南北間的差距在逐漸擴大。
就在這種南北之間的各自立國政策、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後來發展成了北韓戰争。
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向南方發起進攻,戰争正式開始,雖然這些年北韓半島上籠罩着戰争的陰影,但卻沒有引起美軍的注意。
因為在北韓半島上打仗的演員都是北韓的,哪怕是美軍支援的南韓也是毫無反應,但随着戰事的爆發,美國也迅速感受到北韓軍隊的威脅。
南北北韓都是中國的鄰國,在經過抗美援朝戰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陸的安全後,就沒有再去過問南北北韓的局勢。
但美國作為北韓戰争的參與者,對北韓戰争的叙述卻有着顯著的選擇性,在他們的叙述中,僅僅隻是将自己所做的描繪的十分完美,卻隐瞞了許多戰争造成的傷害。
克林頓在大陸的社交媒體上也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美國政客,而他在大陸人心中的形象也是十分正面的,但這并不代表他就正确。
克林頓的這番發言不僅令美軍的實際兵力被曝光,更揭示了美國人對這場戰争的選擇性叙述,讓人想要重新審視北韓戰争。
北韓戰争所造成的傷亡。
美國對北韓戰争的叙述固然是有着一定的宣傳目的,但北韓戰争本身就是一場殘酷的戰争,在北韓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衆所周知,由于大陸的抗美援朝戰争的爆發,将美軍的勢頭擋住,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
是以,當時北韓戰争的勝利都是以北方的北韓獲得勝利為榮,但南方的整個國家都感到十分的沮喪。
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就算是最終獲得勝利的北方,也并不完全是赢的美軍的,而是憑借着大陸志願軍的支援。
是以,克林頓在大陸的許多社交網站上擁有大量的支援者,但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是正确的。
北韓戰争所造成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就算是克林頓說的283萬美軍的數字都不一定準确。
就官方來說,由于當時的氛圍、外交政策以及對外政策等原因,這些都導緻美國軍隊對外所叙述的官方人數并不是美軍的真實人數。
在北韓戰争期間,官方記錄的美軍士兵人數是26萬人,其中還有5000名空軍,以及7萬名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士兵。
但在克林頓的所指的283萬人中,如果要按經驗智計算的話,大約隻有126萬人是陸軍兵力。
更有甚者,在克林頓的記憶中,283萬的美軍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支援性的軍隊,如果僅僅是陸軍的話,還不算傷亡人數的統計。
這就使得美國承認的兵力和克林頓所說的兵力之間就存在着很大的懸殊,是以美國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雖然曆史的真相已經成為了曆史,但卻是未來可以參考的證明,往往都是在一些重大的場合或演講中透露出一些關鍵資訊。
隻不過在公衆對美國對北韓戰争的兵力進行分析時,得出的結論是克林頓所說的283萬兵力其實是包括了所有在戰鬥行動中死亡的軍隊。
而另一部分是還未到達北韓的軍隊,或者是已經被撤回美國的軍隊,是以283萬人隻是一個統計人數的結果。
但這一結果最終也沒有得到證明,戰後數十年過去,美軍的對外宣傳所有所提及的美軍人數仍然是空缺的狀态。
同時,随着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許多方面的資訊都可以在網上檢視到,但這樣就有可能造成許多人的看法分歧。
克林頓的講話引發的影響。
衆所周知,克林頓是民主黨黨員,而克林頓在2003年發言時正值美國和阿富汗的戰鬥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
在新聞釋出會上,有許多人提出了對于克林頓所說的283萬兵力的質疑,而克林頓對此則稱:“如果隻有30萬的話還不如參加美國獨立戰争時的軍隊多。”
“當時麥克阿瑟将軍指揮着500萬大軍,而現在隻有30萬,那麼北韓又怎麼可能會輸?”
克林頓的回應讓人們覺得283萬的數字觸目驚心,很多人并不知道克林頓所說的北韓戰争所用的兵力。
而且在美國官方的數字與克林頓所說的數字之間,相去甚遠,是以社交媒體上也存在着許多對此的質疑。
在當時的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都在說:“吃瓜等真相。”
而這些人中大多數對美國是存有好感的,認為美國就是個“好人”。
是以這就引起人們的好奇,究竟是美軍少報了兵力,還是多報了兵力。
美國政府就此做出聲明稱:“北韓聲稱美軍的兵力數量達到283萬這一說法顯然是錯誤的,小布什的數字顯然是錯誤的。”
北韓戰争被史學家稱為“美國的第一場真正的戰争”,因為在這之前,美國參加的所有戰争都是對其他國家的侵略,而北韓戰争是美國參與的第一場較量。
是以,美國對北韓戰争也是充滿了緊張與忌憚,克林頓的這一講話顯然是十分重要的,若是283萬人士兵屬實,那麼美軍幾乎相當于當時全美人口的十分之一。
而且這一資料還遠遠超過了當時蘇聯軍隊準備的兵力,“當時毛主席詢問過斯大林的兵力,得到的回應是60萬人。”
是以如果克林頓所說的283萬兵力屬實,那麼将導緻人們重新審視美國軍隊的形象,這一資料的曝光可能會影響知名學者的判斷。
是以,這一講話的重大意義凸顯了其對當時的美國來說,克林頓的這番講話并不符合美國的曆史叙述。
結語
人們對曆史的認知越少,對未來的判斷也越不可靠,是以曆史的真相至關重要,然而當時的北韓戰争給南北北韓帶來的傷亡情況也是由于美國的功勞,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由于美軍的介入,導緻北韓戰争更加悲慘,最後戰争的結局也沒有任何一方真正的勝利。
不止是美軍,還有許多參與北韓戰争的國軍也陷入了美軍的謊言中,貪戀美軍的“好”。
但如今,回過頭來審視曆史,這些都是我們要深刻反思的東西,若是克林頓并不是記錯,又是為何?
答案終究是要靠我們去尋找的。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