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編者的話

《難忘的巴山漢水》一文的作者程剛,系西安東風儀表廠中學國中69屆學生。1970年8月至1972年12月,作為鐵道兵六團學兵三連三排十班戰士,參加了襄渝鐵路的修建工程,文章記錄了當時許多艱苦奮鬥,可歌可泣的事情。

在此後期,其父母由西安調動到雲南三線軍工廠工作,同時程剛也于1972年12月中旬與五名工廠子弟離開連隊,赴雲南三線工廠工作。

2014年,程剛因慢阻肺疾病英年早逝,享年62歲。

在十多年前,我在網上看到程剛撰寫的這篇文章,覺得文章十分感人,而且語言别具一格,生動活潑,便儲存下來。最近在電腦中發現了這篇文章,便對文中錯字做了少許修改,内容原封不動儲存了下來,以飨大家。

文中的小标題是編者加上的。

在發表這篇文章時,得到程剛當年的老朋友畢垣華、肖興業等學兵戰友們的大力幫助,在此向他們一并表示感謝!——老史

難忘的巴山漢水(4)

作者:程剛

四、架橋石門溝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襄渝鐵路起自湖北省重鎮襄樊,經莫家營、十堰、進入陝西省的白河、旬陽、安康、紫陽,又從紫陽進入四川的萬源、宣漢、達縣、北碚,直抵西南地區水陸交通的樞紐重慶,全長895.3公裡。襄渝鐵路橫跨湖北、陝西、四川三省,穿越風景名勝武當山和峰戀重疊的大巴山,跨越滔滔漢江和水深流急的嘉陵江兩大水系。

史書載“險隘連千裡,秦塞路難行”。鐵路從襄樊西北的莫家營出岔後,首跨仙人渡漢江大橋,通過漢江平原,穿越武當山進入鄂陝交界處的白河,自此開始橫穿九州之阻的秦嶺與大巴山之間的漢水峽谷,在旬陽再跨漢江,在紫陽三跨漢江後,沿任河進入川陝交界的大巴山區,穿過一長5333米的大巴山隧道,33次跨後河進入華蓥山區,在北碚跨嘉陵江,再穿中梁山進入重慶樞紐。

隧道405座,總延長287.1公裡,其中3公裡以上的隧道12座;橋梁716座,總延長113.2公裡。其中仙人渡漢江大橋長達1630米,紫陽漢江大橋墩高達70.5米,橋長437米,橋梁隧道共長400公裡,占正線長度的44.2%,是中國現有鐵路中橋隧密度最大的鐵路。全線車站90個,有36個車站股道建在橋梁上或隧道裡。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河灘備料

鐵道兵二師六團(5806部隊)三中隊(三營)的任務是:

小米溪隧道長3307米,是鐵道兵二師襄渝線隧道第二重點工程;陽坡隧道長1259米;石門溝鐵路大橋長145.4米,高52.6米,2墩2台3跨。

參加人員:鐵道兵三中隊5個連、岚臯縣民工團、紫陽縣民工團,鎮巴縣民工團、學生三連。

襄渝線石門溝工地大約有至少三千人生活在那裡。

我們學兵三連在襄渝鐵路施工中的第一項任務是修建石門溝大橋。

石門溝幾千年,幾萬年,自然形成溝深,從山上沖下來的大大小小的石頭一直排到江邊。山間溪水長年不斷。任務艱巨,時間短,架橋要在冬季無雨季節搞完。

首先是備料:大橋橋墩石料。

石門溝的石頭那真是多啊,各色俱全,圓的似卵,扁的如小小的落在水中的月,千奇百态;大的如房,小的如球,入手滑膩,肌理細密,看着看着,你就掂出幾千年的滄桑與感慨來。江水就那麼滔滔流淌着,一塊塊雜亂不堪、愣頭愣腦的石頭就那麽被綿軟的水化了,顯出了美麗光輝。這些石頭是那來的呢?是洪水從山上沖下來的嗎?但是在山上又沒見有那麼多石頭,到了江邊又為什麼不走了,大自然好神奇啊!

學生連就在這神奇地方備大橋石料。我們的任務:敲石子,就是把較大塊的石頭用錘子敲成一寸見方的石子,好在大橋工地上使用。開頭幾天我們就找現成的大小,以後藍球大,桌子大,用八磅大榔頭打碎。班為機關,同學們搬的搬,敲的敲,比思想,比幹勁,以後又分片包幹了,要求每人每天一立方,統計員下班前來量。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襄渝鐵路紫陽段橋隧相連

先堆一堆石頭在身旁,再坐在石頭上,或雙腳踩在石頭上,要不會打飛了。

中午飯由炊事班送到工地,看着太陽算着時間。同學們早盼着飯早點送來,每天的飯前唱歌,也不唱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了,太長了,改唱“要鬥私批修”了,兩個饅頭吃下就跟沒吃一樣。

同校同學朱華光走過來,說:大剛給你半個饅頭。我一驚說那你吃啥?他說你個子比我大,我吃一個半就夠了,說着拍拍肚子說飽了。我忙說不行,我不要,你吃吧,推來推去還是給我吃了,以後又多次給我。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困難時期那段友誼,就感動得流淚,好想他啊!

部隊給學生連配了一台碎石機。那家夥就是好用啊 ,籃球大的鵝卵石抱都抱不動,一丢進去,分分鐘就變成碎石,進度加快,勞動強度也大了,同學們在江邊到處找可以抱得動的石頭,每天營房工地,工地營房……

備石料工作順利完成,學生連轉入大橋橋基施工。

全連開動員大會,指導員作動員報告:“三線建設要抓緊”就是同帝修反争時間、搶速度,襄渝鐵路修不通,毛主席睡不好覺,我們要讓他老人家睡好覺,放下心,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苦幹、巧幹、拼命幹…

艱苦的施工開始了。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鐵道兵六團(5806部隊)

施工區示意圖

石門溝鐵路大橋長145.4米,高52.6米2墩。

這時正逢冬季,是大橋施工的黃金時期,兩邊是高高的大山,溝中滿是爛石,長年不斷的溪水在流動,場地不夠開闊,確定工期、確定品質、確定安全。

艱苦的施工開始了,大巴山區,石門溝工地,寒風刺骨,憂起上大夜班,又餓,又冷,又困……

學生連每天三班倒,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施工。最難挖大橋地基。一号二号大橋地基,要深挖達到山體岩石部分。将上邊山溝裡的溪水挖個溝從兩頭引開,但溪水還是部分流入地基。又沒有抽水機,全部靠人力把水擔上來,二十四小時不停,一停地基的水就會流滿。

地基比橋墩截面積大三四倍,工程量非常大,非常艱苦!同學們用最原始的工具:鋼釺、大錘、扁擔、竹筐、水桶日夜施工,那八磅大錘剛開始打上幾十下,還打不準,扶鋼釺的人要膽子大,經常打偏了,打空了,小事故時有發生。到後來,個個練的餓着肚子一口氣可打近千下,左右開弓,就跟玩似的。那個準、那場景可感人啊,難忘啊!

有苦也有樂。就說那擔水,在家誰也沒幹過,兩個大鐵桶一根扁擔,擔上地基裡的水,走在木闆搭的獨木橋上,東搖西晃,水灑的滿身都是,冷風一吹,那種感受……

冬天大橋工地冷風刺骨,同學們從西安家裡帶來的衣服已經擋不住寒冷了。鐵道兵部隊發給每人一件棉衣,是援越抗美的服裝。大家穿上就有統一服裝了,用麻蠅一紮,老遠一看就知道是學生連的。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基礎打好,澆灌開始了,基礎施工不能停,要一氣把水泥打完。上百方的混凝土,工程品質是百年大計。大橋的内質外觀要求“天生麗質”:光滑平整、線條柔順、造型美觀、棱角分明、沒有氣孔。精心設計,精心施工。

我們三排是排在第一班,八小時一班。全排同學早上吃過面條,列隊八點準時趕到工地,二台攪拌機分二隊人馬,擡碎石、拉沙子、擡水泥,分班保證機械運轉。下面還有搗固的保證品質, 攪拌機一鍋要兩袋水泥、“小獨輪車”三車石頭、“小獨輪車”兩車沙子。同學們幹的是熱火朝天,生龍活虎,就怕誤工誤在自己手上。

中午時炊事班送來午飯,每人二個饅頭,又接着幹。由于全排的努力,到下午四點快換班時,看着我們這個排再堅持一下可以全部幹完,排長給連上彙報:下一班不用來了,把飯送到工地,我們排一鼓作氣能把任務完成。

那時誰都要表現自己的革命幹勁,排長表了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讓指導員、連長對我門排有個好印象。吃完晚上的二個饅頭,接着幹!同學們互相鼓動着,讀着毛主席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話,就象在現場看見了,專門給我們發表的,活着幹死了算!這種精神己深入三線每個學生心中。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下午是兩邊隧道洞口施工放炮時間,為躲炮又耽誤不少時間;後半夜一台攪拌機出了故障,進度大減。天氣又冷,人又餓,而且巳連續施工二十多小時,越幹越慢。一停下來,站着人都會睡着,同學們己盡了全力。

當同學們在最困難的時刻,部隊營長、教導員從團部開會回來,路過大橋工地過來看我們。同學們跟營長說:施工再苦再累,我們都不怕,也習慣了。現在就是太餓了。

教導員忙問連上為什麼不送飯?同學們告訴教導員:我們排的飯下午六點吃過了,現在後半夜根本就沒有我們的飯!教導員知道情況後,把通信員叫過來,安排他馬上回營部給同學們下面條。

營部離工地不遠。時間不長,通信員擔着兩桶熱騰騰的面條來了。同學們大部分沒帶飯盒,用安全帽裝。我們的安全帽是塑膠的。用樹枝當筷子,對營長教導員的關心特别感激。

施工繼續着,同學們裝石碴的裝石碴,拉沙子的拉沙子,背水泥的背水泥,幹起來。

天漸漸亮了,由于誇了海口,原該接班的二排被安排别的施工,沒有接班的來了。這次大橋施工是我們三排參加三線建設最長的一次施工——從早上八點一直幹到第二天下午。施工完畢回到駐地,曆時三十六小時!這是記憶比較深刻的一次施工。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當年的學兵重返戰鬥過的地方

到陝南大巴山已經大半年,迎來了1971年的元旦。

今天是個好日子,鐵道兵二師5806部隊在團部洞河召開部隊、學生、民工共同參加的元旦文藝會演。

全連一大早就集合,同學們真是高興啊,說說笑笑。大半年來就沒離開過這石門溝,想想到團部洞河可以看見西安來的其他學生連,大家那個興奮啊!連長交代了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能自由活動!

每人拿上連隊木工班做的可折合的小馬夾,浩浩蕩蕩的隊伍出發了。

洞河位于紫陽縣東部,漢江、洞河、汝河交彙在此,從石門溝到那裡40裡路,學生連的隊伍沿着簡易公路順着漢江一路山山水水。

會場在漢江邊上,是個有兩三個足球場大的沙灘,很是遼闊,搭了個簡易的舞台,上拉“5806部隊軍民元旦文藝彙演”橫幅。還有大智語“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兩邊紅旗飄飄。

四面群山蒼茫,江水繞山而過。面對主席台,左邊是學生連:一連、二連、三連、四連、五連(五連是學生女子連),學生就有近千人;中間是鐵道兵部隊,也有幾千人;右邊是各縣民工師團,幾千人。好大的會場啊,近萬人有了,再加上當地老鄉看熱鬧的,那真是熱鬧啊,人山人海的。

一個部隊、五個學生連在一起,同學們又大半年才見面,那個興奮,那個高興,互相介紹各自連隊的情況,互相在問好。當然重點是學生女子連了,每個學校都有幾名女同學來,我們西安東儀子校的來了三名。我們都回過頭看女子連的隊伍,想見見本校的女同學。

離的太遠了,也看不清。

她們也一個個被曬得又紅又黑,臉有些胖,好像是浮腫?那年代同學們又封建,不好意思老看人家,結果是一個沒找見。

部隊就是部隊,開會前大唱革命歌曲。

部隊的拉歌也是第一次見,拉歌實際上拉的是團隊精神、作風和士氣。哪個部隊團隊精神好、作風過硬、士氣高漲,拉歌時獲勝的機率往往就高。

部隊首先唱了《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

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

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裡去呀?

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離别了天山千裡雪,

但見那東海萬頃浪,

才聽塞外牛羊叫,

又聞那個江南稻花兒香。

同志們啦,邁開大步呀,朝前走啊,

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

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

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裡去呀?

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劈高山,填大海,

錦繡山河織上了鐵路網,

今天汗水灑下地,

明朝那個鮮花齊開放。

同志們啦,邁開大步呀,朝前走啊,

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

部隊唱完了,就向學生連拉歌。

指揮:學生連的來一個!

衆戰士:好,來一個!

指揮:叫你唱…

衆戰士:你不唱,忸忸怩怩不像樣!嘿嘿,不像樣!

指揮:一二三四五…

衆戰士:我們等得好辛苦!

指揮:一二三四五六七…

衆戰士:我們等得好着急!

指揮:東瓜皮…

衆戰士:西瓜皮,不許耍賴皮!

指揮:誰英雄…

衆戰士:誰好漢,咱們拉歌比比看。嘿嘿,比比看!

學生連的頭頭們沒想到…

還是學生女子五連唱了一首:

《擡頭望見北鬥星,心中想念毛澤東》:

擡頭望見北鬥星,

心中想念毛澤東,想念毛澤東,

迷路時想你有方向,

黑夜裡想你心裡明。黑夜裡想你心裡明。

井岡山,你首創革命根據地,

工農掌權好威風。

贛江邊,你率領我們反圍剿,

殺退蔣賊百萬兵。

啊,

紅軍是您親手創,

戰略是您親手訂。

人民戰士懷念您,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人民戰士懷念您,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每個學生連都唱過了,就三連沒唱了,不會,天天幹活了,就沒練過。其他學生連就拉歌起哄非讓唱:

學生三連的不許耍賴皮!學生三連的不許耍賴皮!

把連長急的來回問唱那首,同學們說,我們隻會唱吃飯歌:“要鬥私批修”。

唱的幾個學生連大聲叫好,使力鼓掌。

部隊、民工、學生連的文藝宣傳隊表演了節目:歌曲、相聲、快闆、自編自演的小話劇。

岚臯縣民工文藝宣傳隊表演了一首《火車不叫不回家》:

三線陣地紅旗飄,

紅旗指處民兵到。

我們最忠毛主席,

練紅心,鬥志高,

山河改,修鐵道。

為了徹底埋葬帝修反,

那管手破皮,腳磨泡,

流血犧牲也歡笑。

那管岩壁峭,烈日照,

情願汗水把船漂。

艱苦奮戰襄渝線,

火車不叫不回家。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肖興業歡送五位學兵

離開連隊去雲南工作

中午開飯了,部隊送的饅頭,稀飯。饅頭按人頭分,稀飯随便吃,部隊的饅頭做的可小,一口一個,一人幾個忘了,沒夠吃。部隊剩的半桶稀飯擡過來,吃完了;學生女子五連又送來半桶稀飯,吃完了,還沒吃飽;幾個男學生連也把剩下的稀飯擡過來。那天學生三連出名了,好能吃啊。

回到駐地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連長大發脾氣,清點人數,訓了一個小時:

叫你們唱歌,你們一個都不會,就你們餓!我看别的學生連沒一個像你們那樣,丢人現眼!我看你們一個個臉胖胖的、紅紅的,像紅蘋果嗎?

“實際是浮腫”!同學們大笑。三十六年了,那笑聲還在腦海裡,是開心是苦笑?

好開心,好快活的一天,5806部隊學生五個連,唯一在一起的一天,好難忘啊。

難忘的巴山漢水(4)作者/程剛 美篇制作/史錫騰

威武雄壯的女學生連

大巴山的冬天天氣非常冷,我們班上的夜班。同學們剛剛入睡,大約九、十點鐘,漢江邊上傳來救命的喊聲:快來人呀,漢江有船翻了!

同學們爬起來往江邊看:這一下可不得了了,發生大事故了,隻見漢江中間黑壓壓一片,全是落水的人頭!救人!救人!快!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向江邊跑去。

我們排在半山坡上,等我們趕到江邊,二排幾個水性好的已經下水救人。到了江邊才看清,原來是當地兩位老鄉劃船運糞,那木制的糞桶在江面上漂着,從遠處看跟人頭一樣。大家放心了。同學們在江邊互相配合,将落水老鄉救起。過後指導員、連長向同學們宣布了一個指令:鐵道兵二師規定,以後學生連不準下漢江救人、救物,别的學生連已經發生過救人死亡事故了!

經過這麼一折騰,肚子又餓了。因我們排上的夜班,中午沒有我們的飯,要等到下午六點才有二個饅頭。同學們睡不着,三三兩兩上山找吃的。我們班七八個人順着路,毫無目标地朝前走着。當走到部隊機械十五連,路邊坡上有機械連的豬圈。同學們圍過去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起豬來了:部隊養的豬長的真大,在西安都沒見過。你們不懂,這是什麼克豬種,能長大象那麼大!不知那位比較懂的告訴同學們。

這時一個新兵擡一筐饅頭來喂豬。同學們馬上圍上去,跟他要:

軍哥我們太餓了,給我們吃吧!

新兵不敢,說要問他們連長。那要是問了連長我們還能吃嗎?小新兵不理我們,把饅頭倒進豬槽,還拌了拌,以為這樣……

當新兵走後,同學們進入豬圈把豬趕開,每人分到三五個饅頭,那個高興,今天沒白轉!邊往回走邊吃。饅頭皮一撕下裡邊是幹淨的,學生還是注意衛生的!像打了大勝仗,今天收獲不小。

石門溝大橋施工日日夜夜進行着,大橋越長越高了。

那天我們三排上的白班,下午四點收工,同學們洗刷完在班上準備吃飯,打飯的同學擔着兩桶面條上來。同學們一看那有面啊,就是湯,我們幹了一天活就給我們喝湯啊!一個桶裡打不出一碗面,那個氣啊,大罵炊事班這夥王八蛋在欺負我們三排。

我們班的人還是老實,班長把大家說服,唱唱毛主席語錄歌就開飯了。

沒多久,下面連部吵起來了,是我們排十二班的。這哪裡有面條啊,氣不過拿着面條桶去連部告狀。指導員,連長不在,看見炊事班給管理班留的一大桶面幹幹的,同學們更火了。拿上那桶幹面,拿上那桶稀面,全班人去部隊營部告狀,真是太不像話了啊!學生連要求很嚴,不是逼急了,誰敢啊!

看着他們的舉動很是佩服,但不敢參加,目送十二班的同學,我們都替他們擔心啊。會有什麼結果那不是很清楚嗎?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