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近日,2024年度湖南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選項目名單公布,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入庫文藝家、張家界市文聯主席、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覃文樂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覃世雄的攝影作品專輯《庸城·南門口記憶》入選。

張家界原名大庸,庸城是張家界市的故稱。《庸城·南門口記憶》是一部影像記憶跨度超過100多年的紀實攝影專輯。作者以鏡頭為筆,通過1229幅珍貴的影像,較完整記錄了張家界市南門口一個世紀的畫面,用光影刻畫出社會變遷的時代畫卷,是一部極具曆史文獻價值和地域特色風情的影像紀實專輯。專輯共分七個章節,除引用了他人36幅攝影作品外,其他1193幅作品為覃文樂和覃世雄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拍攝南門口的影像作品。本部作品中,僅覃文樂的拍攝紀錄時間跨度便超過40年。專輯第一章節為百年前的大庸,通過由覃文樂多方收集、整理的珍貴曆史照片,展現出大庸百年前的情景,以影像回顧曆史;第二章節為南門口的街與巷,完整記錄了南正街、衛官巷、郭家塔 、便河街 、沿河街以及沿河街的鮮魚巷等6個巷道的街巷畫面,全方位展現了南門口當時的街巷布局;第三章為南門口的建築特征,通過特寫方式,展現了南門口老建築獨特的建築風格;第四章為南門口的營生,記錄了南門口拆遷前100餘家臨街經營商戶的經營狀況,以影像無聲再現南門口當時經營業态、産業特征和經濟狀況;第五章為南門口的居民,内容以南門口片區戶籍管理人筆記本登記的住戶資訊為索引,采取逐戶拍攝編輯的方式,完整記錄和呈現了一個時期内南門口居民的家庭環境和時代煙火氣息,以人民生活條件的變化從側面印證了時代發展的輝煌巨變;第六章為老街上的那些事,在記錄的基礎上,充分應用鏡頭挖掘更深層次的時代精彩瞬間和感人故事,以鏡頭定格街上的那些人、那些事,用影像的細節傳達時代人物情緒,将回憶的情感化為畫面具現于眼前;第七章為拆遷與搬離,通過詳細記錄南門口的拆遷過程,多元度展示南門口老建築内部結構和細節特征,全方位展現南門口建築文獻價值,以影像傳承傳統建築文化和老南門口人們的奉獻精神,映照實景人文。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是張家界攝影人一步一個腳印走過曆史的一道剪影,也是張家界在時代高速發展中邁出铿锵步伐的有力回響,将在張家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留下珍貴的文化資料和曆史記憶,也為絕美的自然風景中增添濃郁的文化内涵。

《庸城·南門口記憶》由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題寫書名,拟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經完成設計和出版一審工作,明年中旬有望正式出版。

據悉, 2024年度湖南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選項目,涉及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曲藝、戲曲、影視12個藝術門類,全省共有26個項目入選。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來源 | 文藝張家界

一審丨王 妍二審丨高錢華三審丨萬 毅出品丨掌上張家界

《庸城·南門口記憶》攝影畫冊入選省文藝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項目

本平台為張家界日報社所有。任何機關、個人使用、轉載或者傳播張家界日報社旗下媒體版權内容的,必須事先獲得書面授權。除法定合理使用範疇外,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傳播其享有版權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