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人物與美國食品安全

前一陣子網紅東北雨姐“假粉條”事件,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也将食品安全問題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再次擺在了群眾面前。過去的十幾年裡,我們經曆過蘇丹紅、三聚氰胺、槽頭肉、澱粉腸、腳踩酸菜、加香精的泰國香米等等惡性食品安全問題,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重視起來,刻不容緩。

小人物與美國食品安全

《屠場》是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所著,通過描述了美國20世紀初肉類加工廠内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在當時引發了美國公衆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強烈反響。這本1906年出版的小說,直接推動了《純淨食品及藥物管理法》的通過,改變了美國食品安全史。

小人物與美國食品安全

立陶宛移民尤吉斯和家人們滿懷期望的從家鄉趕到美國芝加哥,在這裡他們找到了工作,本以為會在這裡實作立足美國的夢想,卻不料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打擊。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世界裡,充滿了弱肉強食的戲碼。尤吉斯在屠宰場找到了工作,卻因傷失業,妻子奧娜被奸污,兒子溺死。在接連的打擊下,尤吉斯的心态也在悄然發生改變,髒亂的肉類加工廠成為他堕落的開始。

所幸尤吉斯并未完全墜入堕落的深淵,在與殘酷剝削自己的資本家鬥争中,尤吉斯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學會用信仰拯救自己。社會主義運動拯救了尤吉斯,帶給了他希望,有機會走出這個被資本家剝削的屠場。

小人物與美國食品安全

在厄普頓·辛克萊的筆下,以尤吉斯的視角揭露了一個令人作嘔的肉類加工廠的真面目,壞了的豬肉、死掉的老鼠、髒亂的衛生環境,讓讀者感到陣陣作嘔。雖然辛克萊的本意并非是為了揭露食品安全問題,但是在通過對資本主義黑暗的描寫中,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唯利是圖的資本家們不顧群眾身心健康,為了謀利不惜犧牲消費者的健康,這些髒亂的肉食廠,也是資本主義黑暗的真實寫照。

小人物與美國食品安全

為了搜集素材,辛克萊在芝加哥一家大型屠宰場工作了七周,在一線親眼目睹了令人作嘔的肉類加工廠。辛克萊成為了黑幕揭發者,引發了一場聲勢浩蕩的食品安全問題讨論,也帶動了許多領域的黑幕揭發活動。據說,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看過《屠場》後,成為了一名徹頭徹尾的素食者,可見這本書的影響力之大。

小人物與美國食品安全

其實,食品問題已經屢見不鮮,每年315晚會上都會曝光一大批有問題的食品。然而,對于整個食品行業而言,這一切都還顯得不夠,隻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共同努力,才能改變這種現狀。不要忽視個體的力量,有時候小人物也能掀起一場整頓食品行業的風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