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网红东北雨姐“假粉条”事件,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也将食品安全问题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摆在了民众面前。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经历过苏丹红、三聚氰胺、槽头肉、淀粉肠、脚踩酸菜、加香精的泰国香米等等恶性食品安全问题,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刻不容缓。
《屠场》是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所著,通过描述了美国20世纪初肉类加工厂内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当时引发了美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强烈反响。这本1906年出版的小说,直接推动了《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改变了美国食品安全史。
立陶宛移民尤吉斯和家人们满怀期望的从家乡赶到美国芝加哥,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工作,本以为会在这里实现立足美国的梦想,却不料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打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里,充满了弱肉强食的戏码。尤吉斯在屠宰场找到了工作,却因伤失业,妻子奥娜被奸污,儿子溺死。在接连的打击下,尤吉斯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脏乱的肉类加工厂成为他堕落的开始。
所幸尤吉斯并未完全坠入堕落的深渊,在与残酷剥削自己的资本家斗争中,尤吉斯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学会用信仰拯救自己。社会主义运动拯救了尤吉斯,带给了他希望,有机会走出这个被资本家剥削的屠场。
在厄普顿·辛克莱的笔下,以尤吉斯的视角揭露了一个令人作呕的肉类加工厂的真面目,坏了的猪肉、死掉的老鼠、脏乱的卫生环境,让读者感到阵阵作呕。虽然辛克莱的本意并非是为了揭露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在通过对资本主义黑暗的描写中,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不顾民众身心健康,为了谋利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这些脏乱的肉食厂,也是资本主义黑暗的真实写照。
为了搜集素材,辛克莱在芝加哥一家大型屠宰场工作了七周,在一线亲眼目睹了令人作呕的肉类加工厂。辛克莱成为了黑幕揭发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荡的食品安全问题讨论,也带动了许多领域的黑幕揭发活动。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看过《屠场》后,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素食者,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之大。
其实,食品问题已经屡见不鲜,每年315晚会上都会曝光一大批有问题的食品。然而,对于整个食品行业而言,这一切都还显得不够,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共同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不要忽视个体的力量,有时候小人物也能掀起一场整顿食品行业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