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的一生,讓演藝圈知道了華人也可以在國際占據一席之地,也可以有自己的魅力。
這個人就是黃柳霜。
在好萊塢發展的華人第一人,是一位女性。
她的偉大,以至于美國後來把她印在了硬币上。
她是第一個能被印在美國硬币上的華人,迄今為止也沒人再有人能打破她的記錄。
從單純少女,蛻變成國際華人代表。
黃柳霜的經曆非常人能及,卻也是她自身不懈的努力。
正如她的名字,如柳般堅毅柔美,如霜般屹立傲雪。
夢想不是空想
黃柳霜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叫《紅燈籠》。
她要在裡面,飾演一個和自己年齡相差十歲的女人。
電影的女主角不是她,她也僅僅是裡面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色。
甚至沒有多少台詞,僅僅是幾場神态表情的戲份。
這一個片場裡滿是外國人的面孔,黃柳霜絲毫不膽怯。
初次面對鏡頭,她拿捏好了自己所有的情緒。
就自然而然地流露,看得導演都不可思議。
為什麼不可思議?
因為這個飾演二十四歲女孩的演員,年僅十四歲。
沒有經曆過情,大概更不懂什麼是愛。
可是她卻精準地演出了這個角色苦情的内涵,直接表現出什麼叫做我見猶憐。
隻是這種驚歎,在黃柳霜這裡并不感到奇怪。
她知道自己勝任得了這個角色,當然不是大話。
而是,她已為這一天的到來準備了很久。
不斷地聯系着各種人物的性格和心理,黃柳霜哪怕是自己,也可以演出一大段戲。
她會這麼堅持,是因為演戲本就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
黃柳霜的祖父是從廣東去的,當時他帶着他的祖母一起,加入了美國的“淘金熱”。
他們,順勢也就留在了美國。
後來美國頒布法案,不允許外國的人再來淘金,已經在這個國度定居的人,可以不用離開。
就此,黃柳霜祖父一家才開始在這裡生活。
到了黃柳霜,他已經是華人家庭的第三代。
沒回過中國,更不知道中國到底什麼樣子。
他們居住在唐人街,但那時的唐人街魚龍混雜。
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其他地方來的人。
如此複雜的環境下,黃柳霜早早就學會了多張一個心眼。
她依舊單純善良,可是不會傻到随意去相信别人。
正是這種被迫在惡劣環境下的早熟,讓黃柳霜的夢想的決定也和别人不一樣。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黃柳霜愛上了自己分飾多角,一個人自言自語地演戲。
父母知道之後,大驚失色。
那個時候電影,雖然不是什麼新興的産物。
但對于不了解的人來說,還是一個時髦東西。
母親說這個能把影留下的黑盒子,根本就是不吉利。
而那時美國的演藝界也沒有華人,一水的白人,黃柳霜的夢想更像是癡人說夢。
黃柳霜卻不覺得,她在心底暗暗發誓。
“今後一定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叫黃柳霜,我一定可以成為一名電影明星。”
初出茅廬到光芒難掩
黃柳霜的第二部電影,在他第一部電影上映之後就找上了她。
這個角色,黃柳霜還是可以輕松地應對。
拍攝很順利,絲毫看不出這才隻是她出演的第二部電影。
真正讓她在美國人那裡掀起亞洲潮流熱的電影,是她的第三部電影——《海逝》。
這次她需要演繹的是,一個完全的中國女子。
導演會找上她,也是看中了她身上獨一無二的東方美。
那時的電影因為是黑白色調,人物的妝造通常很重。
這也是沿襲了,當時歌劇表演的妝造。
黃柳霜塗上厚重的粉底,化了有些詭魅的妝容,卻絲毫沒有恐怖的感覺。
相反,她很精緻,漂亮地一塵不染。
在鏡頭前出現之時人們都驚呼,這個角色是為她量身打造一般。
一股“海逝風”,悄然席卷了當時的少女時尚。
大家紛紛愛上了她齊劉海娃娃頭的裝扮,并且紛紛效仿。
不過那時美國的“黃禍論”從未停止,不僅是黃人。
黑人,也依然在遭遇不公平待遇。
白人排斥其他的種族,從政治到文藝圈,無人幸免。
因為這種難以消解的偏見,美國人出台了規定。
禁止華人在美國的電影裡擔任主要角色,更不能是正能量的代表。
一時間,正常的華人角色突然在影視圈消失。
取而代之的,都是“華人就是惡人”的形象。
放在今天去說,華人在那時可以擔任的角色就是“工具人”。
除了襯托主角的偉大,其他便是一無是處。
他們需要是虛弱,是可憐,最後等着被白人英雄拯救。
他們也必須是小偷或者妓女,作惡多端,最後再被白人英雄打倒。
總之,宣傳的主基調,就迎合了美國人對于亞洲人的刻闆印象。
這種要求,使美國人思想上的狹隘與自大得到了滿足。
可是這對于黃柳霜來說,卻并不是多麼好的事情。
相比于一些華人出國後數典忘祖的做法,黃柳霜其實一直記得自己的身份。
她不想自己呈現出來的熒幕形象,其實是對中國人形象的抹黑。
可事到如今根本沒有一點辦法,如果你還想演戲,就必須接受這種不公平待遇。
于是她在《巴格達竊賊》裡演了一個蒙古族奴隸,又在《老舊金山》裡演了個華人妓女。
每一個形象裡的亞洲人,讓人看完都能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這不僅是在摧殘着華人觀衆的内心,也是對黃柳霜雙重的身心折磨。
黃柳霜日複一日要揣摩,诋毀自己人格的角色的人物内心。
她焦慮且痛苦,越發覺得如今的演藝事業就是在違背自己的初心。
于是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人人都愛的好萊塢,去歐洲發展。
出去不一定會有多好,起碼要比在這裡切實的受辱要來得好的多。
黃柳霜要賭一把,不為了别的,就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所有華人的尊嚴。
回路的新生
在1932年的時候,黃柳霜拍攝了一部對她意義重要的電影,那就是《上海快車》。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一輛上海的火車上,黃柳霜依然不是女主角。
雖然是女二,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她保護了男女主的愛情,才使得電影能夠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說這部電影對黃柳霜重要,是因為這是她出走去往歐洲之後,再次傳回美國來,拍攝的一部華人形象較為正面的電影。
當時去了歐洲的黃柳霜,境況不管怎麼說,都比在美國時好了很多。
在這個過程裡,她并沒有停滞不前,而是積極自薦。
甚至自學了當地很多種語言,隻為了讓他們看出自己認真的态度。
那部可以作為她代表作的《唐人街繁華夢》,也就是在英國開拍的。
隻是那時因為對東方的不了解,英國演藝界也不怎麼敢讓華人演員單獨挑大梁。
最後還是給了她一個人設不怎麼好的角色,在其中飾演精明會算計的女仆。
架不住黃柳霜獨特的魅力,這樣邊緣的角色還是被她演活了。
人們看着在熒幕裡舞動的身姿,都被她的曼妙折服。
也是這部戲之後,黃柳霜在歐洲的知名度算是正式打開,東半球也知道她這号人物。
黃柳霜正如她當初小時候立下的誓言一樣,讓全世界人都知道自己是誰,并且還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麼強大。
打開名聲之後,自然而然就是源源不斷的片約。
雖然角色依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已經比她在好萊塢演的角色要好太多。
她甚至還受到了英王室的接見,隻因為她的獨一無二。
漂洋過海來此地發展,還是以一個華人的身份。
黃柳霜影響力的日漸擴大,好萊塢也再次注意到了這個“自己流失掉的”優秀演員胚子。
他們将他請了回去,邀請她拍攝了《龍女》《大飯店》,還有《上海快車》。
至此,黃柳霜徹底在新生中無法掩蓋,她頂着一張東方臉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一時間,人人都識黃柳霜,也對她心生敬佩。
認識自我、超脫自我
如果說之前的黃柳霜還會因為要立住腳跟,對洋人卑躬屈膝。
那麼之後黃柳霜,算是徹底醒了過來。
她靠着演藝事業,掙來了豐厚的片酬,這些全部被她拿回去孝敬家人。
她的家人卻狼心狗肺,錢一分不少地收下,人也一句不拉落的數落。
黃柳霜的錢,在他們眼裡天生是髒的。
就好像黃柳霜的反叛,永遠不會被他們這些傳統的人認同。
日子久了,黃柳霜也會失望。
自己如此盡心盡力地為家裡着想,原來什麼都改變不了。
認識到了家人永遠對自己的嘲諷和排斥,黃柳霜又在事業上認清了那個環境對華人永不友善。
1936年,好萊塢打算拍攝一部,完全講述中國人故事的電影《大地》。
這種情況下,再不找一個華人演員出演就說不過去了。
黃柳霜可謂是衆望所歸,連她自己也很自信,這次肯定能夠出演。
可是導演見過他後,表現出一副很可惜的樣子,對她說:不行,你太東方了。
後來這部電影找了一個混血的女演員出演,而且沒有一點華人血統。
電影甚至還拿了第二年的奧斯卡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限。
原來太東方也是一種原罪,這個印象對于美國人來說等于醜陋、拿不上台面。
她不能是正面的角色,黃柳霜代表了亞裔,就一定要是哭哭啼啼無用的黃種人。
黃柳霜并沒有心灰意冷,但是她迷茫了。
忙活了大半生,得到了卻仍是漂泊無根的答案。
黃柳霜認為,自己缺少的就是自我。
于是他來到了中國,回到了自己的廣東老家。
她想要找尋一下,自己的根到底在何處。
出乎意料的人,這裡也沒人歡迎自己。
大家對于她指指點點,不僅是因為她與當時人們的穿着不符。
還因為她在大家的印象裡,就是一個貶低國人形象的演員。
他們告訴她:你演的角色根本就是在侮辱我們,不能代表我們,是以我們并沒有那麼喜歡你。
哪怕黃柳霜,内心堅持着自己是一位中國人的念想。
可是在外人眼裡,她已經使當時中國在外國的口碑雪上加霜。
這之後的黃柳霜痛定思痛,她下定決心。
等到以後接戲,如果是辱華的她不接,貶低華人形象的,她也不接。
這種情況下并不是絕路,還是有導演願意嘗試華人主演的電影。
這,就不得不提那部《上海的女兒》。
這部戲裡,黃柳霜終于不用再委屈自己。
她可以豪爽大方,展現一個華人的正面形象。
就算這部電影還是有描寫華人刻闆印象橋段,也沒有毀壞華人的口碑。
黃柳霜還是沒有在漂泊中,找到自己的根基。
可是她卻找到了自我,這種在精神上的富足讓她更加心安。
我不是任何人,我隻是我黃柳霜,我會為了我的理想努力奮鬥。
獨身自在、名留青史
關于黃柳霜的感情,有一段最為人津津樂道。
是她和馬琳·黛德麗曾經被爆相戀在一起。
馬琳曾說過,自己就是“男女通吃”。
而他與黃柳霜的合照中,又存有極度的暧昧,無法忽視。
黃柳霜,也沒有公開否認過這一段關系。
如此撲朔迷離,給黃柳霜的感情添上一層神秘色彩。
美女更懂得欣賞美女,就算不是愛情,也是她們女性對對方獨有的欣賞。
此後她還談過兩個男朋友,卻都是無疾而終。
人們都推測,她沒有和這些男朋友在一起,是因為她心裡其實一直都還記挂着馬琳。
但事實,也隻有他們當事人才能明白。
黃柳霜用她的一生證明了,華人也可以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她是先鋒,為後來在好萊塢發展的明星們開辟了前路。
在她與世長辭後,她的名字也被永遠地留在了美國的星光大道上,無法忽視。
女人要如何活才潇灑,自然是堅持自己的前路,并且不斷為之努力。
要如黃柳霜一般,風吹雨打全不怕,堅守本心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