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作者:楊海青
縱使夏日如烈焰般熾熱,洪澇不斷,卻仍未能阻擋我們探索外面世界的步伐。再次踏上異鄉的征途,曾經的急切、新奇、驚歎與仰望等皆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内心的平靜、從容,以及對周遭世界的深刻審視與觸動。
乘着列車,第二次駛向西安,第一次走西安的情形仍如昨日般清晰。那時,疫情像妖魔一樣四處遊蕩,無情地肆虐着人間,我們趁着其平息的間隙,抱着僥幸心理,跨越千山萬水。不曾想到,我們的自信與勇敢,卻遭遇了病毒無情的嘲弄。剛剛抵達飯店,便傳來諸多景點關閉、街道封鎖、全民核酸的消息,我們逃也似的跑回家,唯恐被遣往隔離點或感染。病毒就像好多人的情緒,無端發起,又憑空消失,而我們,隻能在這無妄的災禍中小心跋涉。
當疫情不再侵擾,西安便如盛唐時那般璀璨奪目。以前的西安又稱長安,在曆史的長河中沉澱了千年的風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越來越覺得所謂的城市就是遠離稼穑、很多人聚集的地方,人越多,城市越大,事情越繁雜,生活節奏越快,閑人越少,管理越清明,秩序越井然。
無論何時何地,女子始終是風景中最亮的點,在長安這座充滿大唐遺風的城市裡尤為如此。北方女子不似江南水鄉女子那般溫婉嬌小,她們多有着健碩的骨骼和結實的肌肉。如果說江南女子如同楊柳般婀娜多姿,那麼北方女子則更像挺拔的楊樹,展現出别樣的力量與美感。但無論何種類型的女性,一旦穿上唐裝,便都展現出婀娜的身姿、傾國傾城的容顔,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相媲美。
在這裡,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心靈手巧的化妝師們将一個個女子妝扮得如同出水芙蓉、花間蛱蝶、鏡中明月。但好看的皮囊絕非千篇一律,不同韻味的女子,将同一件唐裝穿出千般風情,難怪古代帝王要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隻觀賞麗人便能延年益壽。看着眼前飄然而過的粉黛,我不禁想到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所描繪的盛景: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空氣中彌漫着獨特的城市氣息與胭脂香味,淹沒了一波又一波的才子佳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蘊含着曆史的滄桑,又似乎描摹着時代的洪荒。
穿過女子搖曳的身姿,我駐足“光影水舞秀”前。據解說員介紹,這是亞洲最大的噴泉表演,雖被堅固的栅欄圍起,卻定時向公衆免費開放,這多少讓人感到意外與驚喜。在如今許多地方都實行收費預約制度的背景下,這樣的免費盛宴顯得難能可貴。随着音樂悠然響起,探照燈如巨靈之眸,閃爍着斑斓的光芒,這些光在空中交織成一幅幅奇幻畫卷。時而如彩帶輕盈飄揚;時而似絲網錯綜交雜;又如同跳躍的音符,在空中自由舞動。它們有時直沖雲霄,有時低掠地面,又或平行延展,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仙境之感,讓人忘卻周遭的喧嚣與擁擠,即使汗水浸濕了衣衫,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甯靜與平和。
正當我沉浸在光影的超脫與夢幻之中時,噴泉驟然噴湧而出,如同大地之心的悸動,瞬間點燃了觀衆的激情,人們從胸腔裡發出由衷的驚歎和贊美。白色的水簾在燈光的輝映下,顯得晶瑩剔透,宛如仙境中的瀑布一般。它們或如蛟龍出海,狂傲不羁;或似萬馬奔騰,氣勢磅礴;又或化作崇山峻嶺,巍峨壯觀;更如馬良手中的神筆,在空中肆意揮灑,繪制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壯麗畫卷。光影水舞秀在解說員铿锵有力、略帶磁性的聲音中拉開序幕,又在人們無比震撼、戀戀不舍的目光中緩緩落幕。
如果說光影水舞秀是一場視覺盛宴的話,《長恨歌》則是一場靈魂的交響。夜幕低垂,骊山腳下,華清池畔,曆史的帷幕緩緩拉開,踏着千年的時光長廊,我們走進那段纏綿悱恻、愛恨交織的帝王之戀。舞台上,燈光與水色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既真實又夢幻的氛圍。随着劇情的推進,音樂時而低沉哀婉,如雨露潤物,訴說着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難以割舍的情感糾葛;時而激昂高亢,如驚濤拍岸,展現了盛唐時期的輝煌與繁盛。當安祿山帶兵叛亂時,就好像真的戰火紛飛,整個舞台籠罩着一層陰霾,燈光變得黯淡而慘然,配合着解說員略帶魔性的語言,不禁讓人潸然淚下。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将觀衆帶入于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與角色同悲共喜。
《長恨歌》将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完美結合,把白居易筆下的凄美故事生動地再現于世人眼前,它不僅是一場戲劇,更像一幅流動的曆史畫卷,不僅講述了一段愛情故事,更深刻地探讨了權力、欲望與人性的複雜關系。它讓我們反思,在曆史的洪流中,個人的情感與命運是如何被無情地裹挾與改變。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藝術的力量,它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對生命、愛、曆史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帶着《長恨歌》的餘音,我輕撫古城牆上斑駁的遺痕,每一道都仿佛低語着過往的滄桑與輝煌。歲月在這裡刻下了深深印記,每一塊青磚都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與故事,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這份沉重與深邃之中。站在城牆上回望長安,它不僅是一座曆史豐碑,更是一個文化寶庫,每一個角落都藏着動人的故事,每一塊土地都散發着誘人的清香,等待着我們去探尋、去感悟。
出門旅行,并非簡單地踏入他人或許已習以為常的生活,而是一種深入内心的探索與成長,它讓我們從骨子裡剔除自己的狹隘和偏執,學會用更加寬闊的胸懷擁抱不同的文化、觀念與生活方式,學會以更加包容和寬廣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