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轶琳9月8日報道:超聲,是運用超音波穿過皮膚來遇器官的反射,經過信号處理來透視身體内部結構,是探索人體奧秘的慧眼;醫療急救中心,24小時不間斷運作,為病患提供即時的現場救治與轉運服務。為了讓青少年了解超聲的奧秘以及學習急救的相關知識,
9月8日,作為超聲醫學發源地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聯合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用一場沉浸式體驗的開放日活動,為中學生們開展科技探索之旅并帶來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請放松頸部,不要吞咽口水,我們會輕輕地将探頭放在你的脖子上。”随着超聲醫學科醫生陳磊耐心的話語,冰涼的超聲耦合劑被均勻地塗抹在參觀者的頸部皮膚上。在門診超聲診室,青少年們首先體驗的是甲狀腺超聲項目。超聲耦合劑是一種無毒無害的凝膠,用于消除探頭與皮膚之間的空氣使超音波能夠順暢傳播。随着超聲探頭在頸部緩緩移動,螢幕上甲狀腺的實時圖像清晰可見,醫生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讓參觀者親眼見證了超音波如何穿透皮膚,無損傷地探查甲狀腺的内部結構,包括大小、形态、是否有結節或囊腫等異常情況。“看,這就是你的甲狀腺,目前看起來非常健康。”當聽到醫生這樣的評價時,體驗者小胡的臉上都露出了安心的笑容。不僅感受到了現代醫療技術的神奇與便捷,更深刻了解了定期進行甲狀腺檢查的重要性。
孩子的生長發育牽動每位家長的心,而骨齡是判斷孩子發育健康與否的重要名額之一。在開放日現場,六院聯合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超聲科帶來了“骨齡測定怕‘吃光’,超聲也能來幫忙!”活動。“超聲也能測骨齡嗎?”現場家長陳先生提出疑問。兒科醫生介紹道:“超聲與正常X光片相比有檢測時間短、無輻射、無侵入性的優勢。”醫生将探頭放在體驗者的膝蓋或手腕部位,這些部位含有豐富的骨化中心,是反映骨骼發育情況的關鍵。超音波遇到骨骼後反射回來,被機器接收并轉化為圖像顯示在螢幕上。醫生根據骨化中心的出現、大小、形狀以及互相之間的關系,來評估孩子的骨齡,并與實際年齡進行對比,進而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否處于正常範圍内。每次檢測用時僅5分鐘,高效率高準确性的測試方法得到現場參與者的一緻好評。
熒光顯微鏡、全數字化彩色超聲診斷儀、掌上超聲裝置……在參觀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環節,青少年們得以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多種先進儀器,其中外形大小如手機一般的儀器吸引了大家的關注。據介紹,這是掌上超聲儀,尺寸雖小,但內建了超聲成像、自動掃描測量、複合成像等功能。内置的無線通訊技術還可以強化運程診斷,患者在家檢測、超聲醫生可遠端分析影像資料進行判斷。實驗室中,青少年們紛紛用掌上超聲裝置為家長們進行現場檢查,現場氛圍積極熱烈。
醫療急救中心作為承擔市民日常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地點,我們時有聽聞但從未涉足,活動當日向體驗者們盡數開放。救護車内部究竟是什麼模樣呢?醫療急救中心李濤老師帶領青少年們參觀最新的5G救護車。5G技術展現在三個方面:提供實時路況資訊選擇最優路線、在車内可遠端與醫務人員進行實時視訊會診、車内的多種監護儀和儀器資料能實時傳輸至醫院智慧平台。正是救護車的先進技術以及急救人員熟練高效的搶救措施,争分奪秒挽救了一個個寶貴的生命。
走進指揮中心,巨大的顯示屏讓所有人不由的駐足觀看,各類表格圖表實時顯示着城市各區域的資料和急救車輛的分布情況,排程員們正緊張有序地監視每一塊螢幕、接聽每一個求救電話,迅速分析病情,指派最近的救護車救援。高科技的通訊系統和資料分析技術,同樣離不開指揮人員的運籌帷幄,體驗者們都折服于“中樞大腦”的高超運作能力。
實訓中心作為學習與實踐急救技能的聖地,培養了無數優秀的急救人員。在從業人員的帶領下,青少年們通過假人模型親自動手學習心肺複蘇、止血包紮、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礎而關鍵的技能。通過模拟真實場景的演練,深刻體會到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并采取正确行動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聯合開放日活動,青少年們紛紛感歎受益匪淺、大開眼界。家長王先生分享道:“活動培養起了孩子們對科學的探索欲并懂得了尊重敬畏生命,真的是一場意義深遠的安全教育課。”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鄭元義表示:“很欣慰看到了孩子們的熱情與好奇,不僅普及了醫療知識,更激發了對生命守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我院也将發揮優勢學科力量,積極開展類似活動,與孩子們攜手共創健康未來,讓愛與希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