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時期的華中建設大學(簡稱建大)是華東新民主主義教育的一面大旗,與張家口的華北大學、邢台的北方大學和臨沂的山東大學合稱為“新民主教育之花”,其全力打通青年學生為人民為解放戰争服務思想的思政教育經驗對于今天的高校“大思政課”建設仍有借鑒意義。
形勢教育作為主課
1947年5月,建大由蘇北幾經輾轉遷至山東解放區膠東地區不久,華東局根據解放戰争形勢的發展和大量充實部隊幹部的需要,訓示其繼續開辦第4期,就地招收2000名知識青年作為預科學生,經過3個月教育,争取70%—80%的學生自覺自願地轉入軍事學校,以培養成部隊幹部。建大确定思政教育為主的教育方針,總結深化往期經驗,抓緊抓實抓好思政教育,全力打通青年學生為人民為解放戰争服務的思想,順利完成了預定任務。
這批預科學生平均年齡20歲左右,絕大多數為老解放區知識青年,受我黨我軍的長期影響與教育,純潔、熱情,學習熱情高,但主要的思想問題是家鄉觀念重,擔心結業後配置設定到外地工作,怕參軍打仗。思想問題的根源是對解放戰争形勢認識不清。是以建大确定形勢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課,要求授課時把解放戰争形勢講透講深講活。
一個是誰是内戰的發動者?通過認清蔣介石一貫的反民主反人民立場,以打破對蔣介石的任何幻想,使學生清楚認識到這次國内戰争,決不是兩黨之争,而是全國人民求生存之争。凡是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民必然是擁護共産黨,積極參加戰争,支援戰争。另一個是為什麼我軍必勝蔣軍必敗?從戰争的性質與我軍的戰略戰術加以說明,并以一年多戰争發展的實際情況來作證明,向學生講清楚我軍的戰略戰術是集中優勢兵力在運動中徹底殲滅敵人,而主動放棄了許多城市。
配合形勢教育,各班都舉行了控訴晚會,選擇一些學生以自己的經曆來控訴國民黨反動派對人民犯下的殘暴罪行。有的被弄得家破人亡,有的直接受過所謂“中央軍”的兇殘擄掠,等等。這些事實比任何解釋都有力,激起全體學生的極大憤怒和仇恨,紛紛發言表态,更有甚者當場滴血宣誓,堅決要求參軍殺敵報仇。
組織民主讨論
建大從開辦第1期起就把發揮自由思想要求貫徹思政教育全過程各方面,促使學生思考研究、明辨是非而不是附和盲從,自覺以正确的思想改造不正确的思想。思政教育實踐證明,發揮自由思想的最好方法是組織民主讨論。
民主讨論有兩種模式,一種為“互助漫談、小組讨論”加“根據小組讨論情況決定是否組織大組或全班讨論”,另一種為“小組漫談、大組讨論”。漫談重在啟發,讨論重在争論。每一小組10人左右,3個或4個小組為一大組,互助組則采取自由組合形式,以3人或4人為一組。兩種模式比較,第二種民主讨論模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得到校方的積極倡導。
校方及時總結預科班創造的民主讨論好做法,通過校刊《建大生活》宣傳推廣。在初期進行的“打通學習思想”教育單元中,有不少學生認為能夠為人民服務的首要條件是文化知識水準,而不是思想政治素質,是以進校主要就是學習文化知識,而非學習思想政治。針對這一認識,預科一班在組織讨論時,啟發學生回憶自己在實際中所見,來判斷對錯。大家一經啟發,便舉出了很多生動的例子,結果很快推翻了自己原來的論據。如列舉萊陽動員群衆參軍時,有個高等師範學校學生和一個農民幹部挑戰,結果農民幹部保證動員的一個不少,這個學生半個沒有動員到。這一做法被總結為“研究執行個體豐富,從客觀事實打通思想”。耐心的個别教育
土地改革教育是建大教育的一個重要内容。當時山東解放區正有些地主富農出身的學生因土地改革影響到切身利益而思想不通,集體學習教育還不能完全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但他們内心也是很痛苦的。此時就需要耐心的個别教育來徹底打通思想,這也明确為班幹部和學習骨幹的分内之事:主動找他們談心,适當批評和指出方向,進行誠懇幫助,鼓勵他們進步,促使開展思想鬥争,自覺解決思想問題。
有個典型例子。一位女學生出生地主家庭,村裡土改後請假回家想把自己要用的東西拿出來。但當她剛走進村子時,就被農民發覺了,這時村裡正在開批鬥大會。她吓慌了,連忙向村幹部說明自己已決心同家庭脫離,在學習中改造自己,請求村幹部放她回校。結果,村幹部及全體農民同意了。回校後,她苦悶極了,整天不說話、不吃飯。班幹部掌握情況後,立即找她來談話,鼓勵她為革命服務。結果,經過3天的思想鬥争,她想通了,全身心投入學習。
在學習中立功
建大堅決貫徹華東局關于廣泛開展立功運動的訓示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學習立功運動,提出“在學習中立功,就是直接支援了前線”“學習的最高目的,即是為人民為戰争立功”等響亮口号,在整個學校造成一種熾熱的革命氣氛,使預科學生自覺将人生價值與解放戰争緊緊聯系在一起,有力地增進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校方規定三等功标準為在學習和工作兩個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根據學習、工作的實際表現,定期組織學生報功、記功、評功,最後召開慶功授獎大會。
1947年8月下旬,校部隆重召開慶功授獎大會,校上司親自給學習功臣發獎章、獎狀,各班敲鑼打鼓,給受獎者戴紅花、送賀信。預科學生要求參軍立新功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會後紛紛到班部、預科部、校部請求提前結束學習立即參軍。經過幾天的報名稽核工作,8月底9月初,90%以上的預科男生自覺自願全部參軍轉到軍事學校學習,華東局下達的目标任務順利完成。由于前方不需要女兵,女生不能實作參軍的熱望,便繼續留校,積極投入在全校開展的捐獻立功運動,踴躍獻金獻物,支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