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世界500強”最新榜單,看“新老”會計準則對險企營收影響

從“世界500強”最新榜單,看“新老”會計準則對險企營收影響

每年的《财富》世界500強榜單出爐都會在全球商業界掀起一次波瀾,有的雀躍歡呼,有的黯然失色,包括國外,也包括國内。

8月5日,2024年度《财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泰康保險集團、友邦保險等中國保險公司名列其中。

與往年榜單所不同的是,受“新老”會計準則切換影響,排名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有的排位“進步”,有的排位“退後”,甚至還出現跌出榜單的情形。

榜單一出,市場對于如此大的排位變化議論最多的是因遵循“新老”會計準則使然。

那麼,新會計準則究竟如何拉低了多數保險公司的榜單排位?

2024年度“榜單”

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由《财富》雜志每年釋出,是衡量和比較全球大型企業的榜單。其排名參考營業收入、利潤、資料透明度等因素,并以企業會計年度的營業收入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是以,營業收入成為排名的最重要因素。

從《财富》世界500強2024年排名來看,6家中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泰康保險、友邦保險分别位列世界500強的第53名、59名、158名、331名、381名、446名,2023年營業收入分别為1457.59億美元、1396.16億美元、781.82億美元、457.60億美元、394.12億美元、348.51億美元。

從2023年情況來看,中國共有7家保險公司入選《财富》世界500強,分别為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太平、泰康保險、新華人壽,排名分别為第33名、54名、120名、192名、385名、431名、478名。

《财富》世界500強(國内保險公司)統計表

從“世界500強”最新榜單,看“新老”會計準則對險企營收影響

與2023年相比,今年入選《财富》500強中,中國保險公司的主要特征是上市保險公司排名出現下滑。

解析會計準則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變動?這就要從新會計準則說起。

據财政部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要求,境外上市保險公司需在2023年起執行新保險合同準則(IFRS17)和新金融工具準則(IFRS9),非境外上市保險公司需在2026年起執行新準則。

在新準則下,保險公司的主要财務名額将發生變化,因為投資成分和收取的保費不再計入收入,規模保費将不再是利潤表中“保險業務收入”的驅動要素。也就是說,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需分期确認并剔除投資成本,這也将直接導緻保險公司賬面收入下降,特别是純壽險或壽險占比較大的上市保險公司的收入會出現大幅度下降。

從2023年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如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太平、新華保險均已使用新準則。

“新老”準則的變化,直接導緻保險公司營收下滑,保險服務收入與原有保費相比出現一個較大的差額,這也正是新華保險和中國太平營業收入資料下降進而導緻不再位列榜單的主要原因。中國太保的壽險業務在集團營收中占有大半壁江山,受到的影響也較為明顯。

如果落實到具體資料上,新準則的影響将更加直覺。以中國太保為例,該集團公司年度報告披露資料顯示,在“老準則”下,2022年度的營業收入為4553.72億元,在“新準則”下,2022年度營業收入為3321.40億元,相比之下,兩個資料相差1232.32億元,下降幅度達到27.1%。

從壽險業務來看,差别更為明顯。同樣以中國太保為例,在“新準則”下,2023年中國太保合并保險服務收入較“老準則”保費收入減少約37%,其中壽險公司減少約63%。

國内保險公司營業收入統計表

(機關:美元/百萬)

從“世界500強”最新榜單,看“新老”會計準則對險企營收影響

注:太平及新華美元營收為根據匯率估算數,其餘為《财富》世界500強披露資料

相比引入“新準則”的保險公司,國内非上市保險公司還有三年視窗期适應“新準則”,需要加速調整業務結構。

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太保旗下太保壽險實作新業務價值109.62億元,同比增長19.1%,其中新業務價值率13.3%,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銀保管道實作規模保費380.69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期繳新保規模保費90.24億元,同比增長170.2%,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15.6%。

變革中抓機遇

作為國際化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報告曾指出,IFRS17使得保險行業的收入列示向其他行業看齊。收入按照主體預計在該期間提供的保險責任及其他服務的所占比例在各期間進行配置設定,賠付則于實際發生時列示。投資成分(即指“即使保險事故未發生仍須向保單持有人支付的金額”)從收入和賠付中剔除。保險公司須披露源于保險合同的金額、判斷及風險資訊。相比IFRS 4,IFRS 17的披露要求更為詳細。

同樣作為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認為,對大多數壽險公司來說,使用目前折現率且同時不再“鎖定”假設,這極可能導緻會計核算發生重大變化。最低保障利率的負擔和時間價值将變得更加透明。而非壽險公司應充分了解和駕馭保費配置設定法的适用标準,以保留較熟悉的會計模式。但是,對于已發生賠款負債,其折現方法可能是一項重大變化。

對于“新準則”的出台和實施,應該說實作了大陸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進一步趨同,有利于國際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中國企業的财務情況,是提升中國企業會計資訊品質、引導保險公司注重長期價值、強化保險公司内控機制的重要舉措。

“新老”準則切換關鍵期,恰逢中國保險業步入轉型更新“深水區”,多數險企仍處于“成長陣痛”階段,行業主動擁抱“新準則”則是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實作“大有作為”。

畢竟,金融強國,需要保險強國,而保險強國需要保險機構走出去、引進來,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與國際标準接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