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建道築格
知曉圈内事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浪潮中,松弛感“社群”憑借其獨樹一幟的文化韻味與強大的社交凝聚力,脫穎而出,成為城市居民與遠方來客尋求心靈休憩、拓寬社交圈層的理想之地。無論是在繁華的國内都市一隅,還是國外充滿藝術氣息的街區,這些精心建構的社群憑借多元化的社交空間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成功吸引了衆多年輕人的目光及文化探索者的腳步。每一處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釋着松弛感生活的真谛。
City Walk ©小紅書使用者Mumu元元
我們盤點了國内與國外的松弛感“社群”,了解這些社群如何通過精心的規劃與設計,營造出既符合現代人心理需求又不失文化底蘊的社群氛圍。
作者|芥子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和立場
日本東京 BONUS TRACK
BONUS TRACK 位于日本東京的下北澤站和世田谷代田站之間,原本計劃作為停車場使用,後經 Tsubame Architects Inc. 設計改造成集商業和住宿于一體的綜合空間。
©BONUS TRACK
Map ©BONUS TRACK
這裡充滿了個性與創意,擁有13個常駐的店家、畫廊、共享辦公空間等,全部小巧地嵌在灰綠色小房子裡,形成了一個迷你小鎮般的氛圍。每周還會舉辦不同的市集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前來打卡。
BONUS TRACK ©architecturephoto
其中“日記屋·月日”是一家隻賣“日記”的書店,主理人久木玲奈女士不僅從全世界搜集名人日記,還有一整面牆陳列着設計風格各異、開本大小不同、作者知名不具的“素人日記”。
©日記屋 月日
“由于 BONUS TRACK 戶外的性質,最熱的仲夏就是‘淡季’,這時我們會給大家提供冰啤酒,并更努力做線上管道。但好像沒有‘做某件事就能留住客人’的萬能辦法呢。”她說,“我們有意販售經得起推敲又融入日常的商品,無論飲料、日記還是文具。借助毗鄰幼稚園的位置,加深人們在帶娃和下班時過來坐一坐、喝一杯的習慣。”
阿那亞
阿那亞的名字來自梵語阿蘭若,原意為“人間寂靜處,找回本我的地方”。阿那亞緊鄰渤海,擁有長達23公裡的黃金海岸線,東臨渤海,西靠山海關,南瀕北戴河,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嚣、親近自然的休閑勝地。金色的沙灘、碧藍的海水以及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構成了一幅幅迷人的畫卷,讓年輕人在這裡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甯靜與美好。
“北京中産的後花園”阿那亞 ©阿那亞公衆号
這裡的文化建築豐富多樣,如孤獨圖書館、阿那亞禮堂、UCCA 沙丘美術館、阿那亞藝術中心、酒神劇場、阿那亞A劇場和阿那亞蜂巢劇場等。此外,還有 naive 理想國、卷宗書店、DDC Livehouse、SEASIDE CINEMA(海邊電影院)等藝術空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精神避難所。
阿那亞 ©圖蟲創意
孤獨圖書館是阿那亞第一個且具有标志性的精神載體,兩層樓高的灰色建築,孤獨地矗立在沙灘上。這個圖書館由知名建築師董功設計,被譽為“全世界最孤獨的圖書館”。到達這裡,沒有車道和捷徑,要腳踏着沙,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抵達。
阿那亞禮堂 ©阿那亞公衆号
阿那亞禮堂是一座白色建築,距離孤獨圖書館僅300米,兩者互相凝望,共同構成了阿那亞的精神高地。禮堂内部充滿儀式感,适合冥想和思考,同時也是社群音樂會和藝術展的舉辦地。
被稱為“光的容器”的阿那亞海邊禮堂 ©阿那亞公衆号
阿那亞戲劇節 ©阿那亞公衆号
阿那亞定期舉辦各種藝術主題活動、音樂節、戲劇節等,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年輕人的文化生活,還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形成了獨特的社群文化。阿那亞的生活方式倡導松弛自在,不鼓吹消費,也不宣揚權利與階級對等的社交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讓年輕人能夠擺脫外界的束縛和壓力,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好。
跳海·社群酒館
跳海酒吧成立于2019年8月,首家門店位于北京鼓樓地區。從一家北京胡同酒館起步,跳海酒吧迅速在全國範圍内擴張。目前已在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大理等先鋒城市開設線下酒館,并計劃進一步拓展至武漢、長沙、西安、廈門、海南等城市。
跳海酒館 ©TOPYS
酒吧的空間利用多樣化,通過舉辦各類活動降低空間成本,并打造一個溫暖、安全的社交場所。酒吧内設有多種娛樂設施和文化元素,例如共創小說本、願望箱、陌生人祝福罐子等,鼓勵消費者參與互動和共創内容。
停車場電影院 ©跳海酒館公衆号
跳海酒吧強調“不是酒吧是客廳,不是顧客是朋友”的服務理念,為消費者提供自助式服務,營造輕松、自由的社交氛圍。今年7月6日,跳海在阿那亞正式開店。
跳海·阿那亞店 ©跳海酒館公衆号
“誰是我們的鄰居?各有千秋的友商夥伴,下班路過的社群職員,拔劍四顧的觀光遊客,還有勇敢海鷗。在美麗的海灘上,我們是謙遜的不協和音;在美麗的海灘上,我們以向薯條俯沖的海鷗為榜樣,不擁有土地或者洋芋種植技術,僅以一種會飛的姿态,和人類勢均力敵。”
跳海酒館 ©跳海酒館公衆号
在這裡,跳海不僅提供海水打包服務,還提供寄信服務。跳海說:“酒館應該提供寄信服務,這就像超市收銀台前應該有口香糖一樣天經地義。”
跳海酒吧擁有200+個線上社群以及數百名青年文化 KOL,形成了龐大的社群網絡。這些社群覆寫了不同城市、行業和興趣愛好的人群,為酒吧帶來了穩定的客源和持續的流量。憑借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社群文化,跳海酒吧赢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和贊譽,被稱為“年輕人的精神燈塔”和“網際網路人收容所”。
大同古城東南邑
自古以來,大同作為秦漢時期的顯赫名邑,北魏時代的繁華京華,遼金時期的西京重鎮,直至明清的軍事要塞,見證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化數千年的激烈碰撞、堅韌對抗與深刻融合,這一曆程為其孕育了豐富而深邃的文化底蘊。
而今,大同以前瞻性的視野,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守護悠久曆史文脈的同時,注入新的生命力,創造出獨特的人文價值與魅力。這座城市正逐漸轉型為一個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兼具現代氣息的新生活典範。它精緻、和諧且充滿人情味,為居民及遊客提供了溫馨宜居、充滿文化底蘊的居住環境。
其中,大同古城東南邑的改造,無疑是古城複興曆程中的一次創新性飛躍。
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邑街區改造前後 ©mooool
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邑街區(日) ©mooool
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邑街區(夜) ©mooool
這一項目巧妙地在尊重與保護古城文脈及場地曆史記憶的基礎上,融入了多元化的現代使用場景,實作了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這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散步閑逛的好去處,而且由于定期舉辦各類藝術文化活動,吸引了許多文化愛好者。
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邑街區 ©大同文旅
念夏藝術中心建立在大同古城東南邑的藝術底蘊之下,延續東南邑“保護、利用、活化”的城市有機更新理念,是一座傳統與現代審美相融的當代藝術場館。
大同古城東南邑 · 念夏藝術中心 ©mooool
東南邑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讀書觀影等,吸引了大量熱愛文化藝術的本地居民和遊客參與。此外,還有“尋邑”大同當代藝術季等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提升了街區的文化氛圍和藝術品位。
市井文化的深厚沉澱,在這裡與當代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而有趣的碰撞與融合。改造後的街區,既保留了原有的文化韻味和市井氣息,又通過引入現代商業業态、文化展示空間及休閑娛樂設施,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曆史文化體驗和高品質的生活享受。
上海M50創意園
上海莫幹山路M50号藝術區可以與北京798齊名,是國内知名的藝術區之一。M50創意産業園,位于蘇州河普陀段,莫幹山路50号。取“莫”的首字母“M”和門牌編号“50”而得名;同時,園區内有恰好50棟曆史建築,使得“50”具有特殊的意義。
上海M50創意園 @M50創意園
這裡原為上海春明粗紡廠等紡織工業廠房建築,後來被藝術家們發現并改造成藝術工作室和畫廊,逐漸形成了濃厚的藝術氛圍,成為一個集藝術、設計、時尚和文化于一體的創意園區。
信和紗廠正門口的老建築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
M50号藝術區 ©上海工業旅遊促進中心
與798類似,M50号藝術區号也保留了大量的工業遺産元素,如紅磚牆、老廠房結構等,并通過現代設計手法進行改造和再利用。這裡聚集了衆多藝術家、設計師和文化機構,成為上海市民和遊客的文化藝術打卡地。
City不City啊 ©IP我是小豬峰
在50創意園這片彙聚了多元文化的熱土上,矗立着14家各具特色的咖啡店,其中,“BWT 咖啡”以其獨樹一幟的魅力脫穎而出,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這家咖啡店之是以能在衆多競争者中脫穎而出,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便是其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它巧妙地坐落于曆史悠久的上海春明粗紡廠内,緊鄰着一座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的水塔。這座飽經風霜的水塔,不僅見證了歲月的流轉與工業文明的變遷,更為“BWT 咖啡”增添了幾分複古與文藝的氣息,讓每一位踏入此地的顧客都能感受到一份别樣的情懷與韻味。
BWT咖啡 ©東方網
Standard Nerds Club
Standard Nerds Club(以下簡稱SNC)是一個以乒乓球為媒介的藝術設計工作室,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乒乓球社群。
創始人 Toto 在紐約主修時尚設計,期間成為當地乒乓球圈子的活躍分子。回國後,她發現國内乒乓球氛圍不如國外,于是決定創立 SNC,将藝術、潮流、時尚融入乒乓運動,重新吸引年輕人參與其中。SNC 緻力于通過藝術設計和創新玩法,改變大衆對乒乓球是“老大爺運動”的刻闆印象,讓其變得更加時尚、有趣和易于接受。
Toto Standard Nerds Club品牌創始人 ©SNC
SNC 團隊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設計師和藝術家組成,他們嘗試用自己的設計語言優化乒乓運動體驗。同時,SNC 還推出了乒乓球桌、球闆、乒乓球包等系列産品,并孵化了周邊業務 IP“Nerds Craft”。
©SNC
SNC 擁有多個線上社群,成員可以通過社群交流技術心得、分享比賽視訊、約球等。線上社群的存在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 SNC 能夠吸引更廣泛的乒乓球愛好者參與進來。
©SNC
SNC 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和賽事,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與乒乓球運動,推動了乒乓球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同時,SNC 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社群和孩子們提供乒乓球教育訓練和比賽的機會。
©SNC
紐約蘇荷區(SoHo)
紐約蘇荷區(SoHo),全稱為 South of Houston Street,位于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島的西南端,是一個充滿藝術氛圍和商業活力的地區。這裡原本是19世紀中葉工業化時代興起的一個工業區,曾經興建了大量以鑄鐵為建築材料的廠房。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藝術家們以低廉的租金入住該區,将其轉變為生活空間和藝術工作室,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藝術家沃霍、李奇斯坦、勞森柏格、約翰斯等。直到紐約市長羅伯特·瓦格納通過立法确認蘇荷區為文化藝術區,進而開啟了蘇荷區的複興之路。
Soho ©Veer圖庫
保留原有工業廠房面貌的SOHO街區 ©搜狐
SoHo ©Iris
蘇荷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濃厚的藝術氛圍而聞名于世。這裡的建築多為19世紀的工業建築,經過改造後保留了原有的外觀和結構,内部則充滿了現代藝術的氣息。蘇荷區不僅聚集了大量的藝術家和畫廊,還有時尚店鋪、餐飲酒吧等配套設施,是紐約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SOHO文創産業商業街區 ©搜狐
如今,紐約蘇荷區已經成為一個集藝術、文化和商業于一體的地區。它以獨特的藝術氛圍和繁華的商業景象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觀光和購物。無論是藝術家、時尚達人還是普通遊客,都能在這裡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和收獲。
巴黎左岸(Rive Gauche)
巴黎左岸位于塞納河左岸,是巴黎的文化和知識中心之一。這裡聚集了衆多的藝術家、作家、哲學家和知識分子,是巴黎最繁華和充滿活力的街區之一。
巴黎左岸藝術區 ©網絡
“巴黎右岸是用來看的,而左岸是用來走的;巴黎右岸是拜物的,而左岸是用來激情生活的。”左岸以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曆史遺迹而聞名于世。這裡不僅有衆多的咖啡館、書店、畫廊和文化機構,還有曆史悠久的教堂、博物館和劇院等。左岸的藝術家們在這裡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藝術作品和文學作品,為巴黎的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雙叟咖啡館 ©搜狐
左岸的咖啡館和書店是年輕人鐘愛的場所。他們可以在這裡品嘗香濃的咖啡,閱讀喜歡的書籍,享受悠閑的時光。同時,這些場所也是他們社交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巴黎左岸對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充滿文化、藝術、曆史和社交價值的寶地。他們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藝術氣息,同時也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自由和個性。
誕生于一戰後的莎士比亞書店 ©搜狐
奧賽美術館 ©搜狐
結束語
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中,這些承載着年輕人社群的街區如同一股清流,憑借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緊密的社群紐帶,不僅為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了片刻的甯靜,更為每個人心中那片渴望甯靜與交流的淨土提供了溫暖的歸宿。無論是穿梭于國内都市的喧嚣間隙,還是漫步于異國街區的藝術長廊,這些充滿生命力的社群,正以它們獨有的方式,邀請着每一位旅人和居民,共赴一場關于生活美學與心靈對話的盛宴。
松弛感不再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發文編輯|吳秀秀
稽核編輯|Ming,Yibo
專欄編輯 | Sherr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