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最近,三星在晶片領域的接連失利引發了熱議,尤其是他們在3納米工藝制程上的困境。這讓人不禁猜想,為什麼華為能夠在7納米晶片上實作突破,而三星卻在追求新技術的過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難?這背後到底隐藏着怎樣的行業教訓和猜想?如果你也對晶片行業的未來充滿好奇,那就繼續往下看!
三星的失敗提醒行業
三星的失敗提醒整個晶片行業,技術創新和突破離不開紮實的技術積累和持續的研發投入,急功近利隻會給企業帶來沉重的打擊,且即便投入巨資和人力,也不一定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果。外媒曾經披露過華為的一項政策,該公司會通過系統架構的優化來提升自家晶片的性能,在同樣的工藝制程下,華為的晶片往往要比其它廠商的晶片多出一兩個檔次,這種做法給國内外的企業都提供了一種思路,那就是重視技術研發和積累,避免急功近利所帶來的風險。
從這個意義上講,三星在3納米工藝制程上選擇GAA(Gate All Around)全封閉結構并非沒有道理可言,畢竟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在理論上可以實作電流完全隔離,進而提升絕緣層的性能,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技術發展方向。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項技術并非三星可以獨自攻克,或者是在短時間内就能夠投入量産的,要實作3納米工藝制程,GAA架構或許是一種理想且可行的方案,但從現在來看,三星尚且無法掌握2納米甚至是3納米晶片的生産工藝,此時選擇GAA架構無疑是急功近利。
相比之下,華為在7納米工藝晶片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其不僅可以媲美其它廠商生産的5納米晶片,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更勝一籌,這也引起了三星的注意。據悉,華為實作這項突破主要得益于系統架構方面的創新,在不增加晶片面積的情況下,提升了內建度,并且通過某種技術手段規避了實體學上的性能極限。簡單來說,就是在不改變硬體結構和制程工藝的前提下,通過軟體和系統架構方面的優化來實作性能的提升,這對于傳統晶片行業來說确實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更令三星頭痛的是,即便自家研發出了新款晶片,也不敢輕舉妄動地将其植入到旗艦機型當中,因為三星已經有過這樣的慘痛教訓了。
去年推出的Note20系列就搭載了自家研發的Exynos 2,100晶片,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的版本中,都沒有受到良好的市場回報,相比之下搭載高通骁龍處理器的版本要受歡迎得多。
後來有消息稱,三星為這款晶片單獨進行了大規模的再設計和研發工作,推出了Xinos 2,500晶片,并且将其運用到了Galaxy S21系列當中。然而現實卻令人絕望,針對這款2,500晶片量産出來之後居然沒有一個正常的良品,根據工廠内部人士透露,其良品率甚至低到了0%。
華為提升7納米晶片性能
三星電子為了攻克3納米工藝制程,在短短五年時間裡投入了高達133萬億韓元(約合1160億美元)用于研發,在此之後還獲得了來自台積電2納米工藝制程方面的打擊和激勵。今年早些時候ASML最新款EUV(極紫外光刻)工藝問世,被譽為可以開啟2納米時代的先鋒,在台積電和三星之間誰先拿下這項技術誰就有可能率先走進2納米時代,在激烈角逐之後ASML選擇了台積電。
這對于台積電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鼓舞,在全球範圍内代表着台積電最先進工藝制程的2納米晶片即将面世,在這之前,三星先是被華為在7納米晶片上搶去了先機,并且給出了與台積電相媲美的結論;随後又傳出自家2納米晶片完全無法量産的消息,這對于三星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三星電子不得不重新審視代工市場的重要性,在放棄了原本屬于自己的很多客戶之後,終于迎來了3納米工藝制程方面的首批代工訂單。然而就在此時,三星電子内部傳出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公司決定放棄3納米工藝制程下打造的所有晶片産品。
具體來說就是原本計劃植入到旗艦機型當中使用的晶片全部報廢,在改進和優化方面再投入大量資金顯然已經沒有人和心理;而對于其它中低端産品來說,在3納米工藝尚未達到成熟可用狀态之前,也不太可能輕舉妄動地使用這些産品。那麼三星放棄這些晶片到底是出于什麼原因呢?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資料:截止2024年,全球範圍内晶圓代工市場上台積電已經占據了61%的份額,其它廠商加起來也不過是39%,其中包括三星在内。雖然三星在整體代工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其在自主研發方面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去年底之前曾有消息稱,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打造的7納米晶片終于問世,并且已經進入可用階段;此外上海微電子公司也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成功研發出了7納米工藝制程。雖然與三星、台積電還有很大差距,但這至少給東方大國在晶片領域做出了一個進步的判斷。相比之下三星似乎有些疲軟和落後,尤其是在自家産品方面。根據爆料者此前透露的資訊顯示,在去年4月開始投入使用那1160億美元資金用于3納米晶片研發之後,三星很快就推出了首款基于該工藝制程打造的晶片産品,并且植入到了Galaxy S25系列當中。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生産制造過程中該款晶片居然沒有一個正常的品質可用,是以三星不得不趕緊尋求替代方案,并且選擇了高通作為Galaxy S25系列的獨家系統晶片供應商。郭明基曾經在社交媒體上釋出過這樣一條消息。
結語
從三星的失敗中,我們可以看到技術積累和持續研發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的做法隻會讓企業陷入困境,反而是穩紮穩打才能走得更遠。華為的成功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技術創新需要時間和耐心。大家對這場晶片之争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