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溫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産業創業園内,有一位年輕的姑娘正以她靈巧的雙手編織着夢想,将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向世界。她就是“太陽姑娘”艾吉瑪。
每當朝陽升起,艾吉瑪的太陽花作室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在這裡,每一朵“太陽花”都承載着鄂溫克民族對光明與希望的向往,它們不僅是裝飾品,更是連接配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艾吉瑪,這位90後的創業者,一直探索如何在新時代的浪潮中讓這份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并成為矚目的焦點。
“太陽花”是鄂溫克族的傳統手工藝品,2015年被列為内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太陽花”通常采用鹿皮或其他動物皮作為基礎,配以動物毛發和手工串珠,呈現出多層多瓣的花朵形态。其設計靈感來源于鄂溫克族民間傳說,講述了一位名為希溫·烏娜吉的太陽姑娘,她用溫暖的陽光給居住在森林中的鄂溫克人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為了紀念她,鄂溫克人用皮毛和彩石做成象征吉祥的飾品——“太陽花”,寓意着祈福平安吉祥。
而艾吉瑪的成長之路,就如同“太陽花”一般,深深植根于鄂溫克族傳統文化之中。艾吉瑪的母親烏仁是内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太陽花”的代表性傳承人。自幼耳濡目染,艾吉瑪對民族手工藝品興趣濃厚。2014年,從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畢業後,她毅然決然地回到了鄂溫克族自治旗,投入到“太陽花”手工藝品的學習與制作中。
艾吉瑪深知,要想讓“太陽花”在新時代中保持活力,就必須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她結合現代審美,引入了豐富的色彩和多元化的材質,如紅色、綠色、粉紫色等色彩鮮豔的串珠,以及灰色等新增的毛發顔色,還創造性地加入了桦樹皮等本土元素,使“太陽花”呈現出了多彩面貌。這些創新不僅滿足了現代審美的需求,更賦予了“太陽花”新的生命力,使其成為連接配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在談及“太陽姑娘”工作室的經營理念時,艾吉瑪說道:“我們隻專注做好一個東西,那就是‘太陽花’。在我們的店鋪裡,可以看到各種形态、各種風格的‘太陽花’,但我們從不偏離‘太陽花’這個核心,工匠精神是我們的根基。我相信,隻有深耕細作,才能讓每一件作品都承載着文化的重量和情感的溫度。” 艾吉瑪的“太陽花”不僅在本地大受歡迎,其影響力更是輻射至全國乃至海外。每年,她都會帶着她的手工藝品參加30至40場國内外的展覽會,其中包括深圳文博會和自治區文博會等重要活動。通過這些平台,艾吉瑪成功地将鄂溫克族的文化魅力展現給了更多的人。
面對創業路上的重重挑戰,艾吉瑪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與堅韌。在她看來,手工藝術領域面臨着兩大難題——版權保護意識的淡薄和手工藝品規模化生産的局限性,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礙,而是時代變遷中必經的考驗。艾吉瑪坦誠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對于版權保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在我們的版權意識正在加強,相信在不久的将來,版權保護的環境會大大改善。”
正是這種積極應對挑戰的心态,激發了艾吉瑪和母親烏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路徑。進而探索出了“非遺+研學”模式,将“太陽花”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轉化為一次文化體驗之旅。自2015年以來,“太陽花”研學體驗之旅已接待超過100個國内外研學團隊,數以千計的青少年通過親手參與制作“太陽花”,深入了解鄂溫克族的曆史文化,激發了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興趣和熱愛,也為“太陽花”手工藝品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在艾吉瑪的不懈努力下,“太陽姑娘”品牌成為了鄂溫克族乃至内蒙古文化的閃亮名片。她堅信隻要有堅持和熱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開辟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在未來的日子裡,艾吉瑪将繼續深耕“太陽花”的制作與推廣,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盛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
記者|白娜(見習)陳心怡(見習)
版面編輯|梁燕
責編|闫麗鑫
主編|樊華
監審|喬娜
總監制|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