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邬思道在《雍》劇中,是作為康熙帝王心術的解讀者存在的,他的一切謀略是借助康熙的心思順勢而為的;而姚啟聖在《康》劇中是康熙帝王心術成熟過程中,遇到的新課題。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蘇廷石,老戲骨,《俠客行》中的丁春秋)

先說《康》劇中,姚啟聖之前的那些人精們。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真正的人精基本上都在康熙掌握實權之前存在,比如老狐狸索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班布爾善、甚至鳌拜給康熙指定的帝師善濟也是可圈可點。但康熙擒拿鳌拜掌握實權之後,所有的人精都潛伏了,滿朝之上唯有三眼索額圖和萬花筒明珠這兩個奴才了。而康熙用人也都是周培公這種完美型人才替他扛活、替他周全。

直到在收服姚啟聖整個過程中,給康熙提出了很多新的課題。讓康熙認識到自己該如何對待這些孤傲不合作的人才。

為了收複姚啟聖,康熙必須從内心中尊重儒學,關切漢人仕子。若非承王道,姚啟聖這種角色就算是死了,康熙也無法收服。姚啟聖讓康熙作出改變,其實代價是非常高的。從封疆大吏到弼馬溫,身上抓無可抓的小辮子既不貪财,亦不好色,更不在乎仕途,恨得康熙牙癢癢。但是日子過得苦不苦,隻有姚啟聖自己知道。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姚啟聖的平台政策實際上是需要康熙無限度信任和支援的,最終才能成功的。在這個過程中,姚啟聖實際上如履薄冰,拉鋸戰反複多回,才最終得以實作。

因為在平台方案落實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觸碰清廷底線的事情,康熙隻要對姚啟聖産生一絲懷疑,就可能最終功虧一篑,而姚啟聖也極有可能萬劫不複的。與其說姚啟聖的平台方面費心勞力,不如說他在不斷地測探康熙的心理底線上更為費神。而這個過程中,姚啟聖的方法有且隻有一個撂挑子。最終惹來康熙一頓臭罵,反而姚啟聖釋懷了。因為康熙罵姚啟聖實際上就是從心裡拿他當自己人了。到了這一刻,大家才發現平台就開始順利了。

姚啟聖最終功成身退,出仕非其所欲也,在西湖邊住着康熙的行宮,看看那些絕版的古籍,了此餘生,其實是對姚啟聖最大的獎勵。然而這一切卻都可以解讀為康熙的恩賜。

但總體來說,由于劇本的原因,姚啟聖在《康》劇中,隻是作為康熙光輝形象的一個陪襯而已。

姚啟聖的謀略隻是以自己的一切作為代價在影響康熙的決策而已,并且在康熙的帝王心術之中謀求生存。康熙沒有決心平台,就沒有姚啟聖什麼事,他最終還是一個弼馬溫。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李定保,2006年已故,《平津戰役》中的傅作義)

而從表現人物形象的手法上兩部劇是完全不一樣的。是以邬思道這個角色更占便宜。

《雍正王朝》裡的邬思道本身就是一個幕後策劃,他對康熙帝王心術的精準解刨,往往将劇情帶入到一個更為深刻的層面。是以給人以算無遺策的神秘感和智慧感。邬思道雖然以世子老師的角色進入雍王府。但是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他就是胤禛奪嫡的幕後推手。

然而從進雍王府和胤禛第一次見面的當夜,邬思道就犯了一個大忌,交淺言深,上來就給胤禛分析追比戶部欠款的事情。更是主張胤禛接下這份差事,所言所行甚為露骨,其實恰恰是犯了一個謀士的大忌。胤禛以打哈欠的方式,故意回避了話題,結束了談話。是以即便邬思道對康熙的帝王心術了如指掌,但仍然一開局就被胤禛吃定了。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雖然此後很多事情的發展,果如邬思道所言,使得胤禛對邬思道言聽計從。但是胤禛任何事情即便是按照邬思道的意思執行,胤禛也絕不直接照做,而是通過自己的方式改變一下在來做。是以胤禛給邬思道的定位是,邬先生隻有建議權,而沒有執行權。

在扳倒胤礽的過程中,邬思道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直接充當了“白手套”。讓坎兒把胤礽和任伯安的信背地裡交給胤禩府上的胡管家。這也導緻了坎兒被殺,使得邬思道一直心有餘悸,最終無論如何也要逃離胤禛。

唯一展現邬思道真正智慧的是謀身術,即通過“半隐”先到李衛身邊,然後在到田文鏡身邊,最後金蟬脫殼這三步走。但是對于一個精通帝王心術的謀士來講,最後還要通過這種方式離開,多少顯得有些無奈。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高宏亮,演過87版《紅樓夢》中的賈琏)

但實際上和《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對标的更應該是《康熙王朝》中的伍次友。而且這個角色比邬思道更厲害。

由于劇本因素,伍次友在劇中似乎隻是一個配角。他是以反對鳌拜圈地亂法出現的。在和少年康熙結交的過程中,他其實規劃了康熙帝王功業的藍圖。在鳌拜被擒之後,他就以家父之仇得報的名義,浪迹天涯去了。他沒有為康熙做過什麼任何具體的事情,即便在擒鳌拜這件事情上,都未具體出謀劃策過。他隻是跟康熙去描述一個聖君的未來是怎樣,需要做哪些事情。但卻真正奠定了康熙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蘇麻喇姑對伍次友一見鐘情,但是伍次友卻獨自離開。因為他更通帝王性情,他知道即便康熙同意自己帶走蘇麻喇姑,但有一天康熙反悔了,自己則死無葬身之地。是以自己一沒有為康熙做過具體事情,二沒有拿走康熙的東西。是以這才是兩不相欠的最安全的分别方式。而且蘇麻喇姑在康熙身邊一天,康熙都不能因為嫉妒自己的才華,而對自己下手。

伍次友早早看到了危險,早早地遠離了康熙。但是卻又不斷地在康熙的帝業程序中,加以幹預。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李明,如今是話劇演員,很少出現在螢幕上)

他自己不出仕,卻為康熙培養了兩個徒弟,一個周培公,一個李光地。周培公是一個光明正大的正人君子,他在康熙最為難的時候,幫康熙渡過了一生中最難的難關。但是這個人物過于完美,對于改變康熙用人之道并沒有太大幫助。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廖京生,演遍四大名著美人的何晴的老公,《生死抉擇》中的楊誠)

伍次友的第二個學生李光地則非常“刁毒”,在康熙接觸李光地之前,周培公推薦的姚啟聖其實已經給康熙怎麼用人洗過腦了,是以再經過李光地,康熙就能夠用另一種包容的心态去對待那些有缺點卻非常有才華的仕子了,也最終抛棄了平衡術制人的方式,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用人之道。

最終實際上伍次友不但完成了對康熙帝業的規劃以及實施過程,而且還徹底改變了康熙的用人之道。是以這麼看來,伍次友是不是比邬思道還要厲害一些呢?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雍正王朝》的邬思道和《康熙王朝》的姚啟聖誰的謀略更勝一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