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文/蘭媽談育兒

一個孩子的成長表現是什麼樣子,本質上都是受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

有這樣一位媽媽,她每次帶女兒去超市購物時,孩子都哭着鬧着非要抱着走

特别是買東西需要東挑挑、西看看時,小家夥直接開始發脾氣哭鬧,也不管媽媽一手抱着她、一手挑東西是如何地着急忙慌

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媽媽也本想發脾氣,可在蹲下身子準備講道理的那一刻,突然發現—小孩視角和成年人所看到的視角竟然是完全不同的

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般高時,看到的視角是來來往往的腿、和匆忙而過的腳步,特别是蔬菜、和日用品區的視角,對于小孩子來說簡直是煎熬的

比如,有些人在裝菜、挑菜時喜歡雞蛋裡挑骨頭,一顆菜拿在手上根本就是扒了又扒,随後又直接扔在地上

而孩子,就很容易一不小心成為被砸的無辜受害者

又或者,遇上商品特價處理時,那簡直是跟不要錢一樣,一窩蜂而上,也不管你會不會摔倒

如此,孩子視角裡的超市自然是可怕、恐怖的事情,孩子哭着鬧着求抱抱的本質也是尋求安全感

而這個例子,也充分地反映一個新的問題:孩子身上的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錯誤認知上

特别是孩子身上如果存在以下這5種缺點,往往都是受到家長的錯誤認知影響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01

孩子懶惰依賴

說明家長做得太多了

沒有天生懶惰的孩子,隻有父母在背後事無巨細的安排和舉托

單親媽媽小王,是一個全能型的女中佼佼者

在事業上是業績突出的女強人,在生活中是精緻熱情的完美主義,在家裡又是一個極力栽培女兒的老母親

女孩呢,也算是比較争氣的,房間裡的牆壁上貼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獎狀

可這份“争氣”并沒有持續太久,特别是讀國中寄宿在學校後,成績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媽媽焦急不已,她詢問原因,結果給出的答案是:在學校被大家嘲笑了

嘲笑的理由呢,也是女孩在學校的自理能力差,刷牙不會擠牙膏、吃飯不吃蔥姜,非要全部挑出去之後才肯動筷子吃飯,就連換筆芯這樣的常識技能都不會…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聽完這些,媽媽還自言自語地說:“以前這些都是我替你做好的”

是以呀,有媽媽一手包辦的日子裡,女孩是樂得清閑自在,每天隻管把學習搞好就行了

而中學住宿之後,恰恰是對自理能力的考驗,以前不會的東西,現在要開始學,以前會的東西,在人才濟濟的大環境下也顯得差距感明顯

于是,有了強大的落差感後,女孩的自信心潰敗,每天都在自我内耗中自責、焦慮,直到上課連聽講的心情都沒有,以至于成績大受影響,還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這就是家長為孩子做得太多的結果

孩子的成長也應該是一半學習、一半體驗,如果我們什麼都替孩子做好了,那孩子自然就會自享其成,漸漸地也失去了自理的勞動能力

是以,不想孩子懶惰依賴,那家長就要“舍得”用孩子

經常告訴孩子“我需要你”、“你可以幫幫我嗎”,比起“這件事不需要你”、“有爸爸媽媽在,你隻管學好習就行了”也要更具成長性意義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02

孩子缺乏自信

說明家長鼓勵太少了

有個朋友,每次見面時都無意外地聽到她在吐槽她的女兒

不是說:“一天到晚,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催,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就是指責說:“這樣的孩子教育得一點也不起勁兒,我都覺得她天生就比别人要差,真不知道繼續下去的話,以後該怎麼生存下去”

事實上,當一個媽媽嘴裡說出這些話時,她對孩子的認知感就很低,心裡不相信孩子會變好,嘴上更是不抱什麼期望

可如此,就能改變現狀嗎

并不能,長期生活在指責、抱怨、打壓環境下的孩子,隻會越來越崩潰、自卑、脾氣差…

有個親戚的兒子就是如此

他有一個特别啰嗦的媽媽,每天還沒有下班,就一遍又一遍地打電話催他寫作業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等到回家後,第一件事更是要檢查作業,如果作業沒寫,那媽媽下一秒就直接爆發式地多連問:

“怎麼回事”

“你是不是想氣死我”

“打了多少電話”

“提醒了多少次”

“你為什麼還是沒有把作業寫完”

男孩呢,剛開始被媽媽催促吼叫時,會捂住耳朵來讓自己不那麼難受

到了後來,面對媽媽的惡言惡語,他選擇緊閉雙眼,一個字不寫,一句話也不願說…

其實,這就是孩子過度透支的結果

一個長期生在負能量下的孩子,慢慢也會變成負能量,不想孩子成為這樣的人,那一定要常對孩子灌輸正能量的話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03

孩子膽小害怕

說明家長嘴巴太硬了

不久前,在商場買衣服時,目睹了這樣一幕

有一個奶奶跟6歲左右的男孩說:“你可以吃,但買玩具是絕對不行的”

出門的時候媽媽還說了:“不能你要什麼,就要買什麼”

男孩明顯不服氣,雙手叉着腰就開始争辯說:“憑什麼你們大人出門,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我隻不過是想多買一個玩具都不行”

奶奶解釋說:“玩具有得玩就行了,買多了就是浪費,還不如把錢省着,将來買你需要的東西”

男孩不聽,急着對奶奶揮出小拳頭發洩不滿

沒辦法了,奶奶隻好自掏腰包滿足孩子的無理取鬧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已經結束了,沒想到媽媽來接奶孫回家時,看到孩子手裡抱着的玩具,當時就唠叨不止

大概是為了好好整治一下孩子的無理取鬧,媽媽還不顧當時來來往往的行人,直接拉着孩子要去店裡把玩具退了

結果呢,自然是少不了和玩具店老闆的一番周旋了

特别是老闆的一句:“無品質問題不退不換,孩子不聽話亂花錢,難道大人不知道阻止嗎”,讓媽媽的脾氣瞬間大了不少,對着孩子的屁股也狠狠地拍打幾下

看着媽媽如此,孩子直接吓得躲在奶奶身後,周圍的一些路人也紛紛勸說:“别跟孩子置氣呀,哪裡有問題就教育哪裡,發脾氣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是呀,好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孩子願意聽你說話、還聽得進你講話的基礎上

如果孩子出現躲閃、逃避、又或者故意跟你硬碰硬抵抗時,一定要記得先檢讨一下自己的講話态度

也隻有用陪伴、和愛先跟孩子聊他們喜歡的話題,讓彼此之間的心靈能感應相通時,很多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04

孩子喜歡撒謊

說明家長懲罰太多了

“我已經徹底死心,不期待什麼了”

“你們把她開除吧,上不成學後,就出去打工,看她那撒謊的毛病,誰還能容忍”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母親要求學校把她的女兒開除說的話

直到問起原因,才慢慢得知其中原委

原來,這位母親是一個為了孩子放棄工作的全職媽媽,女兒下半年就要讀六年級了

去過的日子裡,媽媽一如既往地每天圍着孩子轉,每天不是送孩子去學校的路上,就是從學校往輔導班趕的腳步匆匆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據說,光是孩子每年的補習費用就要花費好幾萬

一想到家裡掙錢的勞動力隻有爸爸,媽媽對兒子補習這件事就格外上心,每天放學回家後的第一句話也永遠是:“什麼時候寫作業”、“作業寫完沒有”

孩子呢,雖然成績不是太差,但一直有個謊話連篇、各種逃避推卸責任的壞毛病

特别是每次一問作業、和考試的情況,孩子總是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早都已經完成了”

可等到第二天到學校交作業時,要麼撒謊說作業忘記拿了,要麼臨時開始補作業

至于作業的品質,也根本就是連題都不讀的亂寫一通…

有那麼幾次後,老師直接向媽媽反映孩子“經常不交作業”的問題,媽媽對孩子的撒謊行為也恨鐵不成鋼

于是,就出現了開頭一幕

後來,氣消之後,媽媽問孩子為什麼一而再撒謊

剛開始孩子還閉口不談,你問他什麼都不說話,直到媽媽口氣溫柔下來才慢慢說出真相

原來,女孩之是以喜歡撒謊,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逃避責任,害怕被媽媽處罰、更害怕看到媽媽那失望的眼神

這就是孩子身上的問題反射着家長身上的問題

孩子或許喜歡撒謊、不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但撒謊背後究竟是孩子的人品,還是受家教環境影響呢

從孩子的成長特征來看,更多的是屬于後者

如果我們不想孩子從小謊話連篇,那家長一定要率先樹立好榜樣,讓孩子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立好榜樣、守住底線,才是教育好孩子的關鍵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05

孩子滿足不了

說明家長太過度寵溺

有人說,養廢一個孩子,隻需要“孩子要什麼、你就給什麼”就夠了

毫不誇張地說,那些動不動叛逆、頂嘴、還有滿足不了的孩子,就是這樣養出來的

單親母親小阮,是屬于精緻型媽媽

因為女兒沒有爸爸的原因,從小到大,她基本上都是在滿足孩子

特别是讀幼稚園每當孩子經常問:“爸爸呢”、“我爸爸去哪了”、“他是不是不要我了”時,媽媽隻覺得心中愧疚萬分

為了不讓孩子心裡因缺少父愛而自卑,媽媽也在物質上盡量滿足

其他小朋友有的,那女孩基本上就是應有盡有

其他小朋友沒有的,隻要孩子開口,那基本上也是二話不說就滿足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本以為在如此環境下,孩子的内心應當是富足、且充滿安全感的

可沒想到,從小滿足慣了的女孩,心理承受能力極低

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外面,隻要是某件事情沒有滿足,那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有一次,就因為女孩看上了一款新鞋沒買成,回到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出門,甚至還以絕食來逼媽媽妥協

聽着媽媽的一通抱怨,我腦子裡立馬浮現一個結論:都是慣的

确實如此,孩子心中所謂的安全感,并不是家長在物質上給予多少,而是讓孩子在某事某物上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

就拿孩子伸手要某某東西來說,如果我們給孩子十塊錢讓他們自己去買東西,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财商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感受、參與和實踐中體會到了成就感

是以,教育孩子的秘訣就是“不要讓孩子太容易滿足”,适當地增加一些挑戰難度,然後陪着孩子一起去達到目标

這個過程呢,也要比直接滿足孩子更有意義~

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特别是這5種缺點

那麼,關于孩子身上問題“通常都是出在家長的教育認知上”這個話題,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