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更為顯著,主動脈瓣狹窄的患病率也在相應地迅速升高。
一項涉及5201例年齡在65歲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表明,26%的患者存在主動脈退行性變,而2%的患者被診斷為主動脈瓣狹窄。随着年齡的增長,患有主動脈瓣退行性變的比例也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有沒有方法能夠降低主動脈瓣狹窄的發病率呢?或許保持運動是一個可以采納的建議。
7月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吳永健教授團隊在《歐洲心髒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發表了一項基于英國生物樣本庫的研究,結果提示中高強度身體活動(MVPA)有助于預防主動脈瓣狹窄的發生,并減少與主動脈狹窄相關的幹預及死亡,但對主動脈瓣反流和二尖瓣反流無明顯預防作用。
研究設計
研究人員納入了英國生物資料庫中在2013~2015年間87248人通過佩戴加速度計記錄的MVPA資料,以及2006~2010年間361681人基于問卷調查的MVPA資料。主要結果是新發退行性瓣膜性心髒病(VHD)的診斷,包括主動脈瓣狹窄(AS)、主動脈瓣反流(AR)和二尖瓣反流(MR)。次要結果是VHD相關的幹預或死亡。
研究結果
經過平均8.11年随訪後,MVPA隊列最終有555例AS,201例AR,655例MR。
- MVPA量與AS的相關事件風險之間有劑量-反應關系。
MVPA量增加,AS的發病率也穩步下降,相應地AS相關幹預或死亡風險也下降。MVPA量超過每周300 min後趨于平穩。相比之下,其與AR或MR發病率的關聯則不那麼明顯。
問卷調查隊列中,研究人員也觀察到主動脈瓣狹窄風險的降低的現象[與MVPA量最低四分位的人群相比,MVPA量最高四分位數的AS發病率降低了1.41/萬人年;AS相關幹預或死亡降低了0.38/萬人年]。在AS高危人群中,包括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和慢性腎髒病患者,這種有益的關聯仍然保持一緻。
研究結論
較高的MVPA量與較低的發生AS及AS相關幹預或死亡風險相關。研究人員認為,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廣泛人群、更長時間和重複活動監測來進一步驗證上述發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釋出的中國老年瓣膜病注冊登記研究(China-DVD)資料顯示,中國老年心髒瓣膜病的疾病譜異于西方國家,主動脈瓣狹窄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心髒瓣膜病,而二尖瓣反流在中國最常見。
總之,小編期待能夠早日看到關于身體活動量和二尖瓣反流等其他瓣膜退行性病變之間關聯的研究結果。
本文轉自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循環
醫生提醒:指甲出現這個變化,可能是癌變!别不當回事!
“年紀大了肚腩也跟着變大”是鐵律嗎?四招可破
經常缺覺的人,全身都有發炎!隻需一個方法,就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
不看此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