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宇航員滞留太空一個月,“美國制造”的神壇,已被波音徹底砸碎。距離原定的返航時間,如今已過去了整整一個月,但兩名乘坐“星際客機”,到達國際太空站的美國宇航員,卻因為航天器出現了故障遲遲無法回到地球。雖然衆多科研人員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他們什麼時候能夠回來,目前依然是個未知數。
盡管是波音制造的“星際客機”出了問題,導緻這兩名宇航員上了國際空間站之後,現在回不來了,但作為罪魁禍首的波音在面對這件事的時候,看起來似乎并不着急。有消息稱,對于波音遭遇的困境,馬斯克主動表示載人“龍”飛船可以幫忙,隻需要掏點錢就可以了,結果波音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拒絕之後很多人都在說,這是因為他們必須要保持自己的尊嚴,不到逼不得已,肯定不會向馬斯克這個對手求助。
對于這種觀點我倒是有一個不一樣的看法,與其說他們不想有求于對手,不想掏錢,不如說他們現在隻想着賺錢,進而忽略兩名宇航員,乃至各國群眾的性命。正常來說,宇航員每次出任務的時候都會上一個高額保險,賠付額度巨大。這就導緻有備用方案在面前,波音也不會使用,因為無論此次任務成功還是失敗,對他們來說都不會有什麼損失,反正都有保險賠付,如果選了備選方案那就真的要自己掏錢了。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觀衆會疑惑,難道他們現在一點口碑都不要了嗎?沒錯,還真的就是這樣,波音公司作為美國最大的軍工企業之一,出了問題對他們來說,還真沒有太大的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明明是波音飛機動不動就出事,可結果卻是那些揭露飛機有品質問題的“吹哨人”接連死亡。很明顯,他們壓根就不在乎外界說了什麼。
至于為何會這樣,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波音公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在美國的軍事工業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可以說是不容倒下的龐然大物。可能有些觀衆不了解,波音公司最早的時候,其實是以軍事為基礎的,他們曾生産出各種各樣的轟炸機和戰鬥機,包括各種飛彈和火箭,隻是後來美國強大了,不需要那麼多軍工企業了,他們才開始涉足民航。
要是一直專注于造飛機那也還行,結果美國逐漸成為金融帝國後,波音公司也開始将重心轉移到了金融領域了,大部分的生産都外包給了别人,結果就是“美國制造”的神壇,被波音徹底砸碎,暢銷全球的波音737如今已沾滿了各國群眾的鮮血,“星際客機”更是把自家人留太空上了,估計這兩名宇航員自己出發前也沒想到過,原本隻是去太空出個短差的,結果現在搞成了生死未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