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六代機項目成燙手山芋,或面臨夭折,殲31這條路走對了

最近,有關美國第六代戰機項目(NGAD)的消息,在網絡上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因為NGAD處于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了解情況的都知道,美國第六代戰機項目作為美國空軍寄予厚望的“下一代空優戰鬥機”,被視作F-22的接班人,被期望帶領美國空軍重新樹立對其他國家戰機的代差優勢。然而,NGAD項目自從立項以來,就一路磕磕絆絆,令五角大樓和美軍高層對它是又愛又恨。

美國六代機項目成燙手山芋,或面臨夭折,殲31這條路走對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軍新裝備的研制工作似乎陷入了一個魔咒,那就是總會陷入一個經費嚴重超标,進度一拖再拖,最終不得不面臨下馬的情況。這次美空軍的NGAD項目,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按照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的說法是,NGAD項目即便能落地,最後的單架采購價接近3億美金了,這一舉奪走了“全球最貴戰機”稱号。從NGAD項目身上,我們能明顯看到美軍這些年的裝備研制風格,那就是一味地謀求先進性,一哄而上、一定要在各項名額上遠遠甩開對手,做到“遙遙領先”,這種極端的技術優越感正在葬送美軍的未來。

美國六代機項目成燙手山芋,或面臨夭折,殲31這條路走對了

以NGAD為例,美軍大幅使用新技術,啟用新概念,什麼自适應循環發動機,無人僚機等統統往裡塞,反正一句話,要夠先進。然而,以美國軍工如今的效率,這種冷戰期間不顧及成本的裝備研發思路,顯然不适合當下,國會也不可能任由美軍胡來。畢竟,另外兩個同樣預算嚴重超支的重大軍工項目,洲際飛彈和B-21也急需用錢,而後者的重要性遠超NGAD。是以,在無法擠出更多預算的現實條件下,美國軍方難以權衡利弊,暫時下馬NGAD項目,轉而采購更多的F-35,確定自己在五代機上的數量優勢。

聊完美軍新裝備的坎坷曆程,再反觀我們的裝備研發,我們走了一條正确的道路。從查閱相關資料可知,我們沒有一味地追求各項名額的絕對領先,一改以往“基于威脅”的舊模式,轉向“基于能力”的新模式。說白了,就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立足求穩,典型案例就是最新戰機的配套發動機研制進度跟不上,就用成熟的俄制發動機先過渡一下,不尋求一步到位。

美國六代機項目成燙手山芋,或面臨夭折,殲31這條路走對了

現階段我軍武器裝備資訊化建設和跨越式發展以“ 快速、精确、綜合、高效”為核心,通過全要素體系創新,盡快形成理論與技術推動相協調、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無縫隙式體系,確定武器裝備建設走出一條快速推進、優質高效、綜合發展的路子。這種統籌安排,比美國那種軍工機關、軍隊、政府各自為戰、互相拆台的模式,要穩健、靠譜、科學的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