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百年老街
張國盛
在距鄧小平故裡旅遊區約1.5公裡外的廣安區協興鎮協興社群,有一條始建于清末民初的街道——協興老街。踏着青石闆漫步在老街,兩邊的房屋毗鄰而建,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鬥梁架結構,至今仍保持着川東民居建築風貌。
随着時光流逝,曾經繁華熱鬧的老街早已複歸甯靜。2023年6月,廣安市引進牌坊村建川博物館聚落項目,投資在協興老街打造村級博物館聚落。不久的将來,這條百年老街必将煥發出勃勃生機,以嶄新容顔回歸世人視野。
古樸甯靜的協興老街
老街懷古:北山國小堂曾是少年鄧小平求學之地
協興老街曆史悠久,文化内涵豐富。在儲存完好的古建築中,除鄉公所、聚文苑茶館等建築外,還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鄧小平童年時期就讀的新式學堂——北山國小堂。2020年8月22日,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6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北山國小堂在原址經修繕後,重新免費對外開放。
北山國小堂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在中西方文化不斷沖突與融合的過程中逐漸轉型,推動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轉變,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華大地上。位于協興老街中心位置的北山國小堂創辦于清宣統元年(1909),是協興場的第一所新式國小堂。
進入北山國小堂大門,一座書本雕塑赫然入目,上面刻有“肇立新學 作育英才”8個大字。在左右兩邊的展廳内,展覽分為“自強之道、端在教育”“新學興起、蜀中争先”“鼎新祠宇、辦學育才”3個篇章,共展出圖檔近百幅,文物、資料30餘件,設定場景多媒體1處、幻影成像互動體驗1處,重點講述了新式教育的興起、廣安新式教育的形成,北山國小堂的創辦經過,以及少年鄧小平的新學生活和刻苦求學的故事等。
從展廳往裡走,就是北山國小堂教室。北山國小堂有甲乙丙丁4間教室,每間教室可供6人學習。在丁教室第二排右邊的課桌上,放有寫着“鄧希賢座位”的座牌。北山國小堂的創辦,打破了傳統教育的陳規,它所蘊含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模式,培養出了鄧小平、胡倫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少年。
北山國小堂是國務院認定的鄧小平青少年時代活動舊址。113年前,6歲的鄧小平進入這所學堂接受新式教育,度過了難忘的4年學習時光。2004年前後,北山國小堂經修繕,免費對外開放。後來,北山國小堂建築受損嚴重,2017年夏天暫停對外開放。經國家及省文物部門準許,從2019年開始啟動北山國小堂原址原貌修複修繕工作,學堂昔日風貌重制遊客眼前,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特色黨性教育和中國小生研學體驗活動的重要場所。
老街尋老:舊時廣安的交通要道
協興鎮協興老街北入口,一株古老的黃桷樹枝繁葉茂,居民們坐在樹下喝茶聊天,悠然自得。
協興老街北入口的黃桷樹
據史料記載,協興鎮原名望溪鄉,以前僅在靠北方設有場鎮,稱為舊市,共有100餘家店戶。随着經濟社會發展,舊市已不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清同治年間(1862—1874)在南面增設新市,增開店戶80餘家。新市與舊市相距僅數十步,鄉親們便取“同心協力發達興旺”之意,進而得名協興,俗稱協興場。
協興老街呈南北走向,全長350米,寬7米,房屋鱗次栉比,青瓦粉牆錯落有緻,檐燈木門古樸雅緻。2016年,協興社群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12月底,廣安市人民政府命名協興老街為“廣安市曆史建築”。
協興老街自古便是交通要道,從廣安城區出發到悅來、馬壩、井河等沿途鄉鎮,必經這條由青石闆鋪築而成的街道。現在看來這條老街雖已十分狹窄,但它卻是當時廣安北幹路官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協興鎮協興社群助理盧達政回憶,他小時候經常跟着大人從老家馬壩鄉到協興趕場,老街上人來人往,異常熱鬧。“周邊十裡八鄉的老百姓都把農産品肩挑背扛送到集市上交易,再從集市上買回所需的食鹽、煙葉和肥料等物資。”最讓盧達政難忘的是老街上的豆花店,豆花蘸着辣椒醬的香辣味道至今還留在他的記憶中。
20世紀80年代開始,随着場鎮發展建設,協興鎮在協興老街旁建立了新和街,後來又逐漸建了多條寬敞的街道。到90年代初,不少商販開始從狹窄的老街搬遷到新和街等街道做生意,曾經繁華喧嚣的老街逐漸變得冷清。
今年59歲的協興老街居民匡正玉,祖輩三代人曾在老街經營“鏡吾照相館”40餘年。2004年初,因老街實行整體改造,匡正玉将照相館從老街搬到了新和街。“老街民風淳樸,鄰裡間相處和睦,大家都舍不得離開。”匡正玉說,2019年10月,經原協興園區管委會置換,協興老街所有居民全部搬離了出來,匡正玉一家也再沒有回到老街居住。“作為老街居民,我們希望老街能打造好,恢複人氣商氣。”匡正玉滿懷期待。
老街展望:攜手建川博物館打造全國最大村級博物館聚落
2023年2月,廣安市與建川博物館簽訂合作協定,以協興老街為核心,打造以紅色基因傳承和民俗懷舊為主題的全國最大村級博物館聚落。6月,廣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館聚落項目正式簽約。
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協興社群古樸典雅的川東民居鱗次栉比
廣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館聚落項目選址協興老街,将建設川劇·曲藝館、協興鄉史陳列館、老課本陳列館、連環畫陳列館、搪瓷藝術館、票證陳列館、曆史之鏡藝術館等10個主題展館,開發夜遊博物館聚落和文博新街等旅遊新業态,還将引進一批高端民宿、首店品牌入駐,以博物館帶動産業發展。項目建成後,将與鄧小平故裡及周邊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互相呼應、互相帶動,成為文旅、文博産業投資的熱土和遊客休閑娛樂新的打卡地。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張國盛(廣安市廣安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廣安市地方志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