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辛亥年間那場風潮

——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

劉小革

2024年3月,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川籍著名作家田聞一的新著《寸步不讓》。讓我驚歎的是,在圖書市場并不景氣的當下,《寸步不讓》第一版上市僅兩個月,6000冊書就基本售罄。這本書何以如此吸引讀者呢?懷着疑惑的心情,我将目光投向了這本書。隻見封面書名之前,“辛亥保路悲歌”幾個字讓人驚心,标明這是一部描寫辛亥四川保路風潮的曆史小說。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寸步不讓·辛亥保路悲歌》 田聞一 著 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

關于發生在20世紀初辛亥年間的四川保路風潮,我個人認為用“風潮”來界定保路事件比“運動”更為準确,更能表達其真實的性質。因為這個所謂“運動”,放在今天,也就是一個是否借外資修路的問題,之是以爆發為大規模的群體事件,實際上是清朝統治兩百多年,越到後期越腐敗沒落的種種沖突的總爆發。而當時孫中山的同盟會,機智地借力發力,推翻了清王朝。

在成都長大的我,對于四川保路風潮并不陌生。在少年時期,無論是學校組織還是家長帶領,隻要去人民公園遊玩,必定會去拜谒那座直插藍天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在老師和家長講述中,大約知道四川近代曆史上曾發生過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風潮,似乎是關于一條鐵路的所有權。那時我心存疑問:北京有“人民英雄紀念碑”,重慶有“抗戰勝利紀功碑”,而“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不應該就叫“辛亥秋保路紀念碑”嗎?少年的我很不了解為什麼要加上“死事”兩字呢?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東面(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成年後,讀到一些有關四川辛亥年間保路風潮的資料,才知道那是一場反對清政府出賣川漢、粵漢鐵路的群衆風潮。

然而,無論少年時老師和家長的講解及後來讀到的文字,保路風潮終歸不過是一個曆史事件。而我這個笨腦袋,曆史事件是要靠背才記得住的。于是,這段曆史事件自始至終都以模模糊糊的形态,存在于我腦洞的一個角落,從沒清晰過。

而這次讀了田聞一的新著《寸步不讓》,這段曆史在我腦海中豁然清晰起來。原來,紀念碑上的“死事”二字,不是可有可無普通的字,它标明了當時震驚全國的“成都血案”的慘烈。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寸步不讓·辛亥保路悲歌》 田聞一 著 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

《寸步不讓》最大的意義在于告訴讀者,四川辛亥保路風潮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是因了它的爆發,才引發了革命風暴席卷神州大地,才有了全國14個省相繼宣告“光複”和獨立。更是因為保路風潮使清廷在四川全面失控,緊急調動大臣端方率鄂軍入川鎮壓,形成武昌兵力空虛,孫中山上司革命黨人于1911年10月10日舉行的武昌起義才取得了成功,摧毀了腐敗的清王朝。可以這樣認為,四川辛亥保路風潮成為壓死清王朝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武昌革命是乘着四川保路風潮的“東風”而取得了成功。故而孫中山先生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的。”

這就是當時的曆史真相。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南面(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而在小說《寸步不讓》中,這段曆史已不再是幹巴巴的史料,那些與保路風潮有關的事件閃現成一次又一次轟轟烈烈、刀光劍影的場景;那些與保路風潮有關的人物名字演化成一個又一個形象鮮明、性格各異的活生生的立體人像。

不需死記硬背,保路風潮前前後後的大事件像電影一樣在眼前展開:

我們看到,從邊陲平息康藏叛亂載譽歸來的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一到任就與蜀中鄉紳交手,要求四川人服從朝廷指令,不準鬧事。但遭到鄉紳嚴詞拒絕,并被駁得啞口無言。油滑的他轉而表态:“我以川人意旨為意旨。”然而,作為朝廷大員,趙爾豐最終是以朝廷意志為己任,采用強硬手段鎮壓群眾。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趙爾豐

我們看到,在古鎮新津(書中叫清津),各界人士包括士紳、市民、學生、商人和下層勞苦人民,為奪回修路權利,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清朝廷。他們慷慨激昂地高呼“誓死奪回築路權!”“嚴懲貪官盛宣懷!”的口号,隊伍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原來,當年5月,腐朽的清政府不僅把四川、湖北群眾集資商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收歸“國有”,并向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本質上是出賣了兩條鐵路的築路權。而且他們又不歸還群眾的集資款,當然激起集資群眾的強烈反對。故而在新津上演了這一幕抗議朝廷出賣築路權的示威遊行。

為撲滅保路風潮,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想用殺雞給猴看的手段吓退群眾。他設計誘捕了同志會和股東會上司人蒲殿俊、羅綸等九人。可他的算盤打錯了,殺雞吓猴的舉措反而激起更大民憤。成千上萬的成都群眾走上街頭,擁到他的督署衙門,強烈要求釋放被捕諸人。沖突中,趙爾豐大開殺戒,竟然下令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槍鎮壓。一時,槍聲大作,流彈如雨,許多人倒在血泊之中,當場就死亡三十多人,幾百人受傷。這時,突然大雨傾盆,屍體浸泡在雨水中,血水四處橫流。趙爾豐竟然還下令三天不準收屍!群眾被徹底激怒了。成都周邊的農民在袍哥和同盟會組織下,成群結隊冒雨進城來聲援,趙爾豐又下令繼續開槍,打死了一群又一群百姓。他不僅手段殘暴,而且不缺少狡猾的一面,當即下令查封四川省保路會等嫌疑組織,逮捕相關人員,并在當晚就緊急封閉城門,以封鎖血案的消息傳出成都。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蒲殿俊(蓬州閑士攝于四川保路運動史事陳列館,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不過,他再狡猾也擋不住群眾反抗的洪流,同盟會成員還是冒死翻城牆把消息帶出了城,又群策群力,發明了空前絕後的“水電報”:把成都血案的消息和揭露趙爾豐罪行、要求各地同志會、同志軍和袍哥以暴動抗争路權的号召,都寫在木闆上,再刷上桐油,放入滔滔錦江,通過四通八達的江河,送到了全川。

積怨多日的群眾得到消息後群情激奮。很快,同盟會聯合袍哥等反清組織彙成了同志軍,圍攻成都。各州縣同志軍也紛紛起兵,還有彜、藏、羌等少數民族也都舉起起義的旗幟。1911年9月25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傑在四川省榮縣宣布獨立。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辛亥各省獨立圖(蓬州閑士攝于四川保路運動史事陳列館,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根據這段曆史,《寸步不讓》建構出一連串扣人心弦的故事,讓讀者欲罷不能。

“水電報”最先到達五河彙聚的新津,以總指揮侯天軒為首的本地五千袍哥立即起兵克服困難強渡五津,撲向成都,攻破紅牌樓直抵華西壩與成都南門對峙。

此間,全川142個州縣都紛紛舉起反旗,面對如此危急局面,趙爾豐氣急敗壞,決定拿最早造反的新津袍哥隊伍開刀。

作家通過“槍打出頭鳥”“打清津”“波谲雲詭”“還是中了趙屠戶的招”“響徹雲霄的悲歌”“一跟到底的魑魅魍魉”等六章節,一環緊扣一環地描寫侯天軒父子為首的新津袍哥隊伍與趙屠戶部鬥智鬥勇,最終因内奸出賣獻出生命的驚心動魄的戰争場面,歌頌了他們為保路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

《寸步不讓》特别的貢獻還在于,讓讀者第一次知道了在當年保路風潮中,四川袍哥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看,本書填補了文學畫廊上的一個空白。過去的有關作品隻強調士紳集團的蒲殿俊、張瀾等人的作用,而忽視了四川袍哥組織的重要作用,甚至造成一種印象,袍哥是一幫壞人。而我從小也以為是這樣的。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張瀾(蓬州閑士攝于四川保路運動史事陳列館,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而從小說的描述中,讀者看到所謂保路會的首領蒲殿俊、羅綸等,不過是一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書生,他們根本挑不起保路風潮的大梁。而真正與官府抗衡的是同盟會和袍哥發動的保路同志軍。而同志軍成員大多是各地的袍哥。而且,在保路風潮後,袍哥組織由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演變成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這是一種曆史的必然。

《寸步不讓》為什麼吸引讀者,這就是小說最講究的人物刻畫十分成功,沒有把正面人物說成高大全,也沒有把反面人物寫成醜陋不堪,十惡不赦。而是站在曆史的高度,人物生動、豐滿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很容易就記住了清末最後一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四川袍哥總舵爺尹昌衡、新津袍哥老大侯天軒和同盟會四川分部軍事部長龍鳴劍等人。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1912年,尹昌衡在康定就任川邊經略使,率軍進藏平亂時留影(田聞一 供圖,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這裡隻說說我認為刻畫得最精彩的那個鎮壓保路風潮、雙手沾滿四川人民鮮血的趙爾豐。雖然聽到他的惡名“趙屠戶”就足以讓普通百姓聞風喪膽,但是,作家筆下的趙爾豐并不是臉譜化的,作家不僅寫了他在鎮壓保路風潮中的殘暴,也用文學的筆墨細膩地描摹了他的曆史功績和他對家人的溫暖。

趙爾豐在四川上任的幾年前,清朝廷曾派駐藏大臣鳳全去康藏處理相關事宜。豈知這個鳳全老兒既蠢又殘暴,竟然當衆侮辱甚至鞭打在當地極有聲望的巴塘大土司,激化了漢藏民族沖突,最終釀成叛亂。而此時已經六十高齡的趙爾豐,卻受命于危難之際去了藏族地區。即使現在,六十歲也該退休養老了。趙爾豐在藏族地區的7年中,忠于職守,辦教育、興實業,利民生,固邊陲,特别是實行“改土歸流”,将土司世襲制改為中央集權下的流官制,沿襲至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改革,我認為可以說是固化了中央對邊陲的統治。而在當年更是直接平息了叛亂,粉碎了英國對西藏的觊觎,捍衛了祖國邊陲的領土完整和祖國尊嚴。當然,不可否認,要平息叛亂,他的手段也是十分殘忍的。而這一點他當作“經驗”用在了後來鎮壓四川保路風潮中,是用錯了地方!但是,趙爾豐平息康藏之亂的曆史功績不應該否認。不誇張地說,如果當年康藏之亂不能平息,西藏就有可能早就從祖國分裂出去了。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四川保路運動》 油畫(蓬州閑士攝于四川保路運動史事陳列館,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趙爾豐鎮壓保路風潮更主要還是迫于清朝廷的壓力。作為清朝廷大員,他當然要按朝廷的意志辦事,無論哪個朝代都是這樣的,隻要是中央集權制,地方就必須服從中央。

即使這樣,在了解保路風潮真相後,他也有過一些同情,認為川人掀起保路風潮也有一定道理,是以上奏朝廷,表達了川人的請願。但是,他得到的是清朝廷嚴厲斥責,并給他下了死指令:立即平息四川保路運動,如其不力,立即遞解進京問罪。

為保全自己,他舉起了屠刀!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四川保路運動》 油畫(蓬州閑士攝于四川保路運動史事陳列館,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當然,趙爾豐最終沒有好下場。1911年12月22日,新政府四川都督尹昌衡順應民心,在成都當着廣大群眾砍下了他的腦袋。今天回頭看這段曆史,他是時代的犧牲品,清朝的殉葬品,他是非死不可的。而尹昌衡則代表了時代潮流,大勢所趨。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西面(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我們再看趙爾豐,在生命危在旦夕之時,他不忘記堅決要求妻妾兒子離他去避難,然妻妾堅持留下,他隻能含淚送走了兩個兒子。緊接着,她的小妾藏族姑娘卓瑪因為開槍保護他死在了他之前。而他在受刑之前還用沙啞的嗓子喊出了“老妻無罪!”希望能救老妻一命。原來,這個殺人魔頭,也有溫情的一面,真是令人唏噓。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北面(蓬州閑士 攝,圖源:四川方志圖庫)

這就是《寸步不讓》呈現給讀者的趙爾豐。是非功過,由讀者評說吧。

作者簡介

【書評】辛亥年間那場風潮——田聞一《寸步不讓》讀後‖劉小革

劉小革,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理事,四川女子散文創作中心評論部部長,四川省散文學會評論部顧問,《格調》雜志美文專欄編輯。著有散文集《遲到》《有一種痛》。主編四川省散文學會理論部評論文集《讀你》、趙先前散文集《雪崩》,參與《路魂》《川黔散文選》等多部散文集編輯。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劉小革(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理事,四川女子散文創作中心評論部部長,四川省散文學會評論部顧問,《格調》雜志美文專欄編輯)

配圖: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