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軍事領域的持續進步是當下全球矚目的焦點,要建構堅實的國防基石,絕非易事,不是隻會造船造炮就可以了。
尤其是進入21世紀,超視距戰争已經成為主流,傳統的機械化部隊會被資訊化軍隊吊打,作戰部隊想要具備戰場态勢感覺能力,必須依賴一種利器,它也被譽為“天空之眼”即偵察衛星。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大陸在這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當下在偵查衛星領域,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和俄羅斯來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有了它我們就可以随時掌握敵軍的動态。
近日,大陸傑出院士的權威發聲振奮了軍迷們的心,中國解放軍的偵察衛星技術,可以從太空直接鎖定并監視航母。
這位李德仁院士是測繪遙感領域的泰鬥,他榮獲了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李德仁院士帶領團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把中國光學衛星的分辨精度從原來的3米提高到了0.5米,打破了外國對高精度光學衛星的技術壟斷,而且還為大陸培養了一批衛星領域的專家,可以說,李德仁是中國衛星的祖師級人物。
以前中國曾一度依賴他國衛星技術進行定位導航,而今,随着北鬥衛星定位系統的橫空出世,浩瀚的銀河群星也開始為中國而閃耀。北鬥衛星的地位有多麼重要?美國戰略專家表示,它的出現是美國全球軍事霸權終結的開始。
除了北鬥衛星以外,大陸還有吉林一号衛星,這是李德仁院士的專長,吉林一号衛星是讓美國F-22不敗金身破防的神器,曾經用6秒鐘的時間鎖定了F-22戰機,捕獲它的飛行軌迹。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吉林一号還隻是中國的一款商用衛星,是專門搞氣象預報,為農業助力的。那中國軍用的遙感衛星會有多厲害?真是不敢想象。
過去,美國在偵察衛星領域是絕對的老大。在1960年的時候,美國發射了鎖眼1号衛星,此後幾乎每十年疊代一次,當下鎖眼KH-12的精度已經達到了0.1米。
美國最喜歡用這個偵查衛星來偷窺其它國家,幾次中東戰争都是這個衛星偵查出了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動向,經美國分析後把情報傳給以色列。在海灣戰争期間,美國的指揮中心能精準找到伊拉克空軍機庫位置、地面雷達基站甚至是呆在壕溝裡的坦克,這個鎖眼偵查衛星幫了大忙。從KH-11開始,鎖眼衛星開始使用光學數字成像技術,性能有了質的飛躍。
在美國鎖眼系列衛星大跨步發展之時,大陸也于本世紀初展開了高分辨光學衛星的研究。2013年高分一号衛星進入預定軌道,截止至2024年,天上已經有14顆高分衛星,分布于地球同步軌道與太陽同步軌道,7顆軍用7顆民用。
比美國鎖眼系列要先進的是,大陸用上了合成孔徑雷達技術,高分軍用偵察衛星的分辨率已經小于0.1米,比美國鎖眼KH-12還要強。在600公裡的高空,這個衛星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一張A4紙,并且給出具體的坐标參數。
高分偵察衛星在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與2017年監控美軍航母動向上都立了大功。當時中國利用高分衛星對美國11艘核動力航母、19艘大型軍艦,外加10個兩栖攻擊艦進行全天候的跟蹤偵查,什麼動向都掌握在解放軍手裡。此後又進行了光學數字成像技術為飛彈進行制導實驗,包括地形比對和圖像比對。
偵察衛星在戰時如果被打下來了該怎麼辦?
目前中國的航天科技已經非常厲害,掌握了一箭多星技術,即便我們的衛星被打下來了,也可以用火箭快速補上,還可以在不同軌道高度上部署衛星。這個技術隻有中美俄有,當然了反衛星技術目前也隻有這三個國家掌握。
不光如此,我們還有偵察無人機,比如無偵-8,飛行高度有5萬公裡,速度能達到6馬赫,即便沒有了衛星,它也能準确觀測到美國航母的位置。因為在大氣層内部飛行,速度快升限高,美國也打不下來,沒有飛彈能追得上。
無偵-8上也使用了合成孔徑雷達,和偵察衛星的許多技術都是一樣的,一個光學衛星項目帶動了很多技術的發展。
軍用偵察衛星的發展,民間也跟着受益。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些年大陸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而且以往預報隻能說某天的整體天氣情況,現在可以精确到小時。因為大陸現在對大氣觀測更加精确了,超算的算力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