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公共電梯竟上門禁,電梯僅供8号樓住戶使用。
懷孕八個月的女子找物業詢問,物業竟回答“你沒資格”。
女子無奈被迫爬樓梯,竟導緻身體出現狀況,孩子險些不保。
小區公共設施不就是給全體業主使用的嗎?如今出現這種狀況,究竟有何隐情?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中國經濟網】等(連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電梯風波
2022年3月的一天,家住南京江甯高爾夫花園小區的錢女士像往常一樣驅車回到小區,準備從地下車庫乘電梯回家。
可就在她按下電梯按鈕的那一刻,意外發生了——電梯紋絲不動。
起初,錢女士以為是電梯出了故障,可定睛一看,才發現電梯的操作面闆上多了一個陌生的裝置——門禁讀卡器。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錢女士頓時傻了眼。
作為一名孕婦,她深知爬樓梯對自己和腹中胎兒的潛在風險。
可是,沒有門禁卡,她别無選擇,隻能硬着頭皮,扶着隆起的腹部,一步一挪地爬上通往一樓的52級台階。
錢女士随即聯系物業,可物業卻表示這是應8棟業主的要求而設定的梯控。
原來,這部電梯位于8棟樓下,是連接配接地下人防車庫與地面的唯一通道。
然而,萬科物業在未充分告知其他樓棟業主的情況下,突然為這部電梯安裝了梯控系統,将其變成了8棟業主的"專屬電梯"。
這一決定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小區内引發了軒然大波。
對于錢女士等非8棟業主來說,這意味着他們失去了使用最便捷通道的權利。
每天,他們不得不在便利與安全之間艱難取舍:是冒着風險爬樓梯,還是繞行更遠的路線?
面對這一困境,錢女士并沒有坐以待斃。
從懷孕5個月起,她就開始不斷與物業溝通協商,希望能夠得到特殊照顧。
然而,她的請求卻一次次石沉大海。物業方面态度模糊,始終未能給出明确的解決方案。
随着腹中胎兒一天天長大,錢女士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
每次出門回家,那52級台階都是她最不願面對的。
她不得不放慢腳步,走走停停,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威脅到胎兒的安全。
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态,讓原本應該充滿期待的孕期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
然而,當記者深入調查後卻發現,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8棟業主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8棟業主的苦衷
原來,就在去年,這部電梯曾經發生過故障,維修費用高達3.8萬元。
而這筆費用,全部由8棟的業主們從自己的公共維修基金中支付。
在他們看來,其他樓棟的業主享受着便利,卻不用承擔任何維護成本,這種"搭便車"的行為顯然有失公平。
這一發現,讓整個事件的性質變得更加複雜。
它不再是簡單的"霸占公共資源"問題,而是涉及到了物業管理、公共設施使用權和維護責任配置設定等多個層面的深層次沖突。
面對這種兩難的局面,萬科物業的處理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他們一方面要平衡8棟業主的訴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忽視其他業主的權益。
結果就是,他們采取了一種"模棱兩可"的态度,既不明确表态電梯的歸屬權,又不積極尋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就這樣,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錢女士的預産期越來越近,但她每天仍然要面對那52級"天梯"的考驗。
這種情況不僅給她的身體帶來了巨大負擔,更是在心理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事情出現轉機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5月中旬,當地媒體《零距離》欄目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報道播出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5月18日晚,萬科物業的負責人來到錢女士家中了解情況。
經過協調,他們提出了一個臨時解決方案:安排其他業主與錢女士調換車位,讓她能夠使用更友善的電梯。
錢女士接受了這個方案,暫時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但是,關于電梯使用權和維修費用分攤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随後,江甯區房産局介入調查。
他們指出,雖然8棟業主的擔憂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以此為由禁止其他業主使用電梯。
他們建議可以通過業主委員會從公共收益中列支維修費用,在不違反法規的前提下靈活處理這個問題。
然而,要真正落實這個方案,還需要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以及全體業主的共同努力。
萬科物業也表示,将征求業主意見,進一步協商解決方案。
這意味着,這場"電梯風波"可能很快就會迎來轉機。
然而,這場持續數月的"電梯風波"雖然得到了暫時緩解,但背後反映的公共資源使用、維護責任配置設定等問題仍需進一步協商解決。
其實物業在處理電梯問題上發生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甚至有的更為嚴重。
物業關停電梯緻老人爬樓猝死
就在2019年12月,廣東陽春市新世界花園小區突然陷入了一片混亂。
小區内的所有電梯都被物業給關停了,500多戶居民不得不步行上下樓。
結果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悲劇發生了。
一位62歲的老人,家住12樓,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不得不步行上樓。可當他爬到9樓時,突然暈倒了。
老人的7歲孫子立即向鄰居求助,但由于電梯關停,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後也不得不從一樓爬到9樓,耽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老人被診斷為心源性猝死,搶救無效死亡。
老人的家屬認為,電梯的關停直接導緻了這場悲劇,于是決定起訴物業公司。
可面對質疑,物業公司的負責人卻表示,關停電梯是無奈之舉。
由于大量業主拒繳物業費,公司已經無法正常運轉。
然而,這個解釋并未得到多數業主的認可。
許多按時繳費的業主認為,他們不應該為少數人的行為承擔後果。
這起事件很快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最終經過各方協調才解決了物業與業主之間的沖突。
但是就此造成的生命損失卻永遠無法挽回了。
物業與業主之間
這些事情的發生,讓我們不得不開始反思:
物業公司是否有權力限制或關停公共設施?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物業管理機制?
如何提高業主的參與度和責任感?
如何在保障基本權益的同時,也照顧到特殊群體的需求?
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每個小區的和諧穩定,也涉及到更廣泛的社會治理問題。
通過這些事件,我們看到了社群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但更看到了改善的可能。
我們期待,通過這次事件,相關部門能夠總結經驗,完善制度,為解決類似問題提供更好的指導。
同時,我們也希望每個社群居民都能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識,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為營造和諧的社群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社群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網】江蘇廣電總台《零距離》欄目:有電梯不能坐 懷孕8個月的孕婦無奈爬樓梯 跟萬科物業協商兩個月沒結果2022-05-20
【中國經濟網】江蘇廣電總台《零距離》欄目:有電梯不能坐 懷孕8個月的孕婦隻能爬樓梯2022-05-20
【人民資訊】追蹤:物業深夜上門調換車位友善孕婦出入車庫|解憂幫2022-05-19
【新華網】“關停電梯緻老人爬樓猝死”,誰該擔責?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