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檔來源:攝圖網)
近日,“凱美瑞隻賣12萬了” 登上各大平台熱搜。據騰訊新聞旗下《棱鏡》報道,北京某廣汽豐田4S店銷售人員透露,2024款第九代豐田凱美瑞,現在隻需要12萬多就可以開走。銷售人員直言,“一個月比一個月價格低,以前從沒賣過這麼低的價。沒辦法,不降價就賣不出去。”
豐田凱美瑞被視作“中年男人的神車信仰”,多年來一直是“成本效益之王”,并長期占據B級車銷量排行榜的首位。該車型已經上市40餘年,累計銷量超過了2500萬台。
降價背後是凱美瑞銷量持續下滑的無奈現實。作為曾經B級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凱美瑞自今年3月釋出第九代車型以來,盡管起售價已定為相對親民的17.18萬元,這也是凱美瑞車型的曆史最低價,但銷量遠未達到預期。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5月,凱美瑞在國内的零售銷量僅為8681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超過55%。而前四個月累計銷量3.95萬輛,同樣出現了32.7%的同比下滑。面對如此嚴峻的銷售形勢,豐田豐田不得不把價格往低調,以期重振銷量。
凱美瑞的困境,實則是燃油車市場遭遇新能源車沖擊的一個縮影。随着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飛速進步和智能化水準的提升,以及越來越卷的價格,消費者對于傳統燃油車的興趣逐漸減弱。凱美瑞在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通過降價來換取市場銷量。這也是豐田目前在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
業内人士表示,中國市場的價格戰,算是把合資車的價格給打下來了。
與此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卻異常亮眼。上個月比亞迪、理想、蔚來等多家車企銷量集體飙升。比亞迪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4.17萬輛,持續領跑市場;理想汽車則以47774輛的傳遞量穩居新勢力品牌榜首,同比增長46.7%;蔚來汽車同樣表現不俗,6月傳遞新車21209輛,同比增長98%。
相比之下,傳統合資品牌尤其是日系品牌的日子則顯得頗為艱難。乘聯會資料顯示,5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銷量同比下滑21%,日系品牌零售份額更是同比下滑3.2%至14.8%。資料背後,是國産新能源車快速崛起。
購車人群分析:Z世代更看重綠色環保與科技創新
根據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君迪)統計資料,2020年,90後(32%)購車群體首次超過85後(30%)、80-84後(22%)和80前(17%),成為購車主力。同時,根據OPPO&J.D. Power聯合調研資料,Z世代買車時更看重綠色環保與科技創新。
政策支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
大陸新能源汽車正在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國務院于2020年10月釋出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确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陸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規劃到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力将顯著增強,關鍵技術如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車用作業系統将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準全面提升。同時,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将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售量将占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将實作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的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的便利性也将顯著提高。
2023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30.4萬輛,同比增長36.7%
受政策驅動、消費者接受程度提升等利好因素影響,大陸新能源市場快速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至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經曆了跨越式發展,從2012年的1.28萬輛增長至2022年的688.7萬輛。這表明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逐年攀升。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而2023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30.4萬輛,同比增長36.7%,其中11月的銷量為102.6萬輛,創下曆史新高,同比增長30%。
據了解,有超過40家汽車企業共推出了超過120款車型的降價措施,數量超過了2023年全年的六成。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表示,行業内的激烈競争不僅加重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也給車企的穩健經營帶來了較大沖擊。
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價格戰"的背景包括新能源車原材料價格下降、新能源汽車新品快速推出、以及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40%以上等因素。崔東樹表示,“價格戰”反映了體系能力,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階段。他指出,自5月份以來,“價格戰”已經呈現變緩的趨勢。未來,國内汽車市場有望回歸到以促銷為主的常态,不太可能出現動辄降價20%的情況。
賽力斯副總裁康波認為汽車産業的發展密碼是聚焦電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網聯化下長期不動搖地創新進取。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産業大資料、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擷取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資料、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成本效益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