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次重返月球可是動真格的了!
他們準備再次發射探測器,去月球南極找水冰,這可是個超級大新聞!畢竟今年遊隼号的事情還曆曆在目!
美國當地時間2024年1月8日2時18分,由美國私營企業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Astrobotic)研發的“遊隼”号月球着陸器,搭乘“火神半人馬座”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執行登月任務。
這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後,50多年來首次展開的登月任務,也是美國私營企業首次挑戰登月任務。
發射後,遊隼号成功與運載火箭分離,并傳回了太空中的首張圖像。但僅過了數小時,遊隼号的推進系統出現問題,導緻着陸器無法朝向太陽位置,進而太陽能電池闆無法充電,電池電量迅速下降。
盡管工程師們嘗試通過更新控制算法解決問題,但推進系統内的故障随後導緻了推進劑的嚴重洩漏,遊隼号航天器動力不足,無法在月球上實作受控着陸。随後任務發射公司宣布,在月球上着陸已經不可能,并預計遊隼号将從南太平洋上空進入地球,墜毀在人煙稀少的區域。美東時間1月18日15時30分,遊隼号航天器墜毀。
NASA原計劃利用遊隼号上的實驗項目為未來載人登月計劃做準備,但由于此次任務失敗,NASA宣布載人登月任務推遲到2026年9月。
其實遊隼号上攜帶了一些對月球進行探測的儀器,隻是因為發射任務的失敗,導緻計劃不得不延遲。人類對月球的探測,近些年來,多數都圍繞着月球上的水冰資源而展開。每一個任務,都有探測器對着陸地點附近進行水冰尋找。
月球上真的有水嗎?為啥要尋找水冰呢?
這水冰啊,可是未來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家園的關鍵資源。有了它,人類就可以在月球上自給自足,不用再擔心沒水喝了。
但月球到底有沒有水冰呢?科學家們也一直在争論這個問題。
有的科學家說,月球南極肯定有水冰,因為那裡溫度低,環境穩定,是儲存水冰的好地方。
但也有科學家說,雖然月球南極看起來像是有水冰,但還沒找到确鑿的證據。南韓就曾派了個探測器Danuri去月球南極找水冰,雖然是南韓探測器,執行和承載的其實是NASA的任務,還帶上了一個名叫“ ShadowCam 儀器”,用于從月球軌道收集月球 PSR 的高分辨率圖像,以确定水冰和其他揮發物的分布和可及性,結果找了幾年都沒找到。
美國遊隼号任務失敗後一個月,就發射了更先進的探測器奧德修斯号,去月球南極一探究竟。奧德修斯号不僅裝備了評估風化層含水量的儀器,還帶了個能在月球表面跳躍的無人機,專門去那些陰影部分找水冰。
原計劃奧德修斯号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坑山脊着陸,那裡陽光充足,可以給探測器提供足夠的動力。但奧德修斯号着陸時卻出了岔子,探測器栽在了月球上。探測器的六個支點,相當于探測器的腿吧,斷了一條。于是探測器傾倒在了月面上。
由于角度偏差,使得部分載荷無法獲得電力補給,在很快就到來的寒冷月夜中,奧德修斯号最終被“凍死”在了月球表面。
即便如此,美國人依舊沒有喪失鬥志,2024年下半年,美國又計劃再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了,名字叫做“Nova-C月球着陸器”,代号IM-2。執行公司還是奧德修斯号探測器得那家。計劃降落在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坑山脊,這一區域接收到的陽光足以為着陸器提供大約10天動力。
Nova-C月球着陸器計劃攜帶一種由美國宇航局資助的推進式無人機,值得一提的是,與其說它是一架無人機,不如說是個機器人,因為它除了飛行,還能實作月球表面跳躍。
并在月球活動期間開啟匈牙利提供的中子光譜儀,對活動區域的陰影部分進行資料采集,尋找該區域是否存在水冰。
Nova-C月球着陸器計劃一旦成功,對美國未來重返月球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美國重返月球計劃與阿波羅計劃不同,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月球的南極着陸,并建立長期科研基地,,建立常态化駐留機制,為未來的火星載人登陸任務鋪就道路。
根據阿爾忒彌斯任務節點,阿爾忒彌斯2号任務原定于2024年進行,但已推遲至2025年9月。該任務将有四名宇航員繞月飛行,但不會登陸月球。而之後進行的阿爾忒彌斯3号任務預計将在2026年9月進行,屆時宇航員将登陸月球。
那咱們中國對水冰的研究到哪一步了?圈叔了解到,幾年後發射嫦娥七号,就有去月球南極找水冰的任務。而這次,雖然美國這次搶先了一步,但咱們的嫦娥七号肯定也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