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之間,台灣問題一直是個難以繞開的問題。很多人認為,隻要台灣問題解決了,那麼中美問題也就解決了。美國失去了能夠拿捏中國的台灣,其在亞太的話語權将大大衰減。然而筆者始終認為,中美未來若發生對決,不會在台海,更不會在南海,而在于美國最大的一張王牌——那就是日本。
在地球上,中國或許是世界上地緣最為獨特的國家。俄羅斯是個大陸強國,疆域跨度極廣,從歐洲一直延伸到中亞、西亞、東亞以及北美。然而俄羅斯卻沒有“海洋”,天生缺乏通向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出海口。唯一面向太平洋的海港,還是半年封凍的海參崴。如今的俄羅斯實際仍是半個内陸國。
美國地大物博,西靠太平洋、東靠大西洋,南北無強敵,是世界上最得天獨厚的海權國家。然而美國遠離亞歐大陸,在舊大陸沒有根基,缺乏絕對的掌控力。
而中國則不然,既是陸權國,又有海權國的天賦。
中國有着9000多公裡長的海岸線和數之不盡的天然良港,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凍港,此外還與3000英裡以外的太平洋主航道相連。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俄羅斯人饞哭。
中國不僅有着漫長的海岸線,還有這龐大的内陸領土,新疆嵌入中亞,雲南深入東南亞,西藏俯瞰南亞。可以說,中國占據了亞歐大陸乃至世界最有利的位置。可謂是天府之土、霸國之姿。自古代到現代,中國之是以一直是世界強國之一,絕非偶然;中國近30年的崛起,不僅因為黨和政府的勵精圖治、人民的艱苦奮鬥,也是因為中國有着世界上最有利的地理位置。
早在1919年地緣學家麥金德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将與美國和英國并駕齊驅,最終引導世界,為人類四分之一人口建設一種既非純粹東方的,也不是全盤西化的文明。”要知道在那時,中國依然積貧積弱,飽受列強入侵。但是麥金德卻準确地預言了百年後的事情。
西方列強早就意識到中國的天然禀賦以及巨大的潛力,是以早就利用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其殺手锏有二,俄羅斯與日本。
曆史學家唐德剛有這樣一個論斷:“俄日是中國惡鄰,鉗形夾攻應付難。”
俄羅斯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夾住了中國,限制了中國向亞歐内陸的發展。自清朝時期起,就是中國大敵。為了應付俄羅斯的蠶食鲸吞,中國就已經竭盡全力。然而更可怕的是,日本又崛起了。可以說,日本的崛起絕對是中國地緣災難。
俄羅斯之是以能限制中國,是因為俄國有着漫長的陸地國境線,中亞、西伯利亞和外東北皆為俄國所占;而日本之是以對中國威脅極大,是因為日本有着漫長的海岸線。
中國人經常将日本蔑稱為“小日本”,但實際上日本壓根就不小。其陸地面積如果放在歐洲,絕對算得上大國。日本領土不僅相對較大,而且還特别狹長,橫跨範圍極廣,達到3200多公裡,相當于從廣州到呼倫貝爾距離。這樣一來,中國從北到南的海岸線,幾乎全被日本罩了起來。
從元朝、明朝時期起,中國便開始感受到日本極強的侵略性以及威脅。在元、明以前,中國沿海幾乎不用派兵防守,隻需将力量集中在東北、西北邊疆即可。在中央王朝看來,胡人才是最大威脅。
但從元、明時期起,中國的沿海變得不再安全,因為日本倭寇出現了。從遼東到福建,到處都是殺人放火的倭寇,被殺、被俘虜的中國百姓成千上萬。嘉靖時期,日本的威脅幾乎與曾攻打到北京的蒙古騎兵相等同,有“南倭北虜”之稱。
随着日本戰國的結束,德川幕府頒布“鎖國令”,日本對中國的海上威脅才暫時停息。
然而到了近代,日本進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對中國的威脅陡然上升。特别是日本海軍的迅猛發展,讓偌大的清朝感到膽寒。
1874年,日本入侵台灣,并在當地建立所謂“總督府”,震驚了滿清朝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日本海上控制範圍又向南推進了幾百公裡。
就這樣,專門針對中國的可怕的“鉗形攻勢”就此展開。沙俄“包我三面”,日本則試圖包住大陸沿海。由于清朝财政收入有限,出現一種兩難的局面,到底是“塞防”重要還是“海防”重要。如果投資于防備俄羅斯的“塞防”,“海防”必然捉襟見肘;如果重視防備日本的海防,新疆必為俄羅斯所奪。以清朝的實力,“塞防”“海防”不可并重。最終,慈禧和左宗棠豪賭“塞防”,在俄羅斯眼皮底下奪回了新疆。
但是收複新疆,必然導緻海防建設受損。而19世紀末期,正是世界海軍迅猛發展的時期,軍艦一下水就落後。日本海軍原本不如北洋水師,但是他們卻趁中國财政捉襟見肘的時機,大肆擴充軍艦。到了甲午戰争時,日本海軍已經趕上了北洋水師。甲午戰争爆發後,日本聯合艦隊全殲北洋水師,從此中國的“海防”徹底崩潰。
日本打敗清朝後,制定了極其惡毒的侵略政策,其核心要點便是在海上徹底将中國封死。在馬關條約中,日本割取台灣。從遼東到福建,日本封死了幾乎整個中國外海。
日俄戰争中,日本從俄國手中奪取旅順、大連,中國引以為内海的渤海灣不再安全。1年後,日本吞并北韓,整個北方外海不再安全。
10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又從德國手中奪取了青島。日本将手伸進了作為中國腹心的山東。二戰中,日本為了斷絕中國外援,占領了中國所有的沿海地區
由此可見,日本入侵中國的曆史觸目驚心。而日本之是以對中國造成如此之大的破壞,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日本獨特的地形以及侵略性極強的民族性。日本的存在,對于中國海疆有着絕對的威脅。日本和俄羅斯既鬥争、又合作,中國邊防顧此失彼,最終陷于積貧積弱、幾乎要滅亡的狀态。
二戰後,中國地緣形勢初步改善。日本被剝奪武裝,台灣又重返祖國懷抱。然而二戰剛一結束,對于中國的限制卻接踵而來,而始作俑者正是前一段時間還是盟友的美國。
我們必須注意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敵視絕不僅僅因為意識形态,而是因為民族、文化以及地緣。是以無論中國政府持有什麼意識形态,美國都會予以限制。
美國地緣學家斯皮克曼早在1942年就指出,美國應該與日本聯合。要知道在那時,美國和日本還在太平洋展開血腥的海空對決。斯皮克曼指出:
“一個現代化、軍事強大、生機勃勃的中國,比日本更有威脅。中國幅員廣闊,控制着廣大周邊海域,它在亞洲占據類似于美國在美洲地中海的主導地位。當中國變得強大時,它對該地區的經濟滲透無疑将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可以設想,這片海域将不再由英國、美國、日本海權控制,而是由中國的海空力量同志,這種結局可能為時不遠。”
由此可見,昂撒人對于黃種大國的恐懼是深入骨髓。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抗戰最危難的時期。然而從那時起,就已經有美國人算計中國了。
二戰結束後,美國迫不及待地占領了日本,并将英國、蘇聯、中國全部排除在外。美國要的就是獨占,而不是德國那樣英美法蘇四國分區占領。美國之是以獨占日本,在明面是為了限制蘇聯,但實際上是為了防備中國的崛起。
美國老牌帝國主義官僚喬治·凱南就曾說,美國在遠東,有日本就夠了。中國的事,美國鞭長莫及。而南北韓,不過是日本這桌大餐後的小甜點。
一開始,美國隻是将日本作為美軍占領軍的駐地。但是新中國成立後,日本變成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維持政治和軍事存在的基地。
作為一個戰略基點,日本實在太合美國胃口了。日本面積不大不小,擁有諸多天然良港,美國完全可以拿捏,也友善駐軍;其次日本擁有強大的工業以及諸多熟練的勞工,是美軍很好的補充;最後日本人對弱者蠻橫,但對強者卻十分溫順。美軍到達日本後,受到了難以想象的歡迎和款待。對于日本“識相”的行為,美國非常贊賞。是以,日本由一個人嫌狗煩的戰敗國,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盟友。
北韓戰争後,中國軍人強大的戰鬥力震驚了美國,“恐華症”開始在美國朝野之中蔓延。當時就有美國人士預言,中國将不可避免以“超級國家”的面貌出現在世界上。為了避免美國被拉下馬,日本就太重要了。
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經濟和工業得到了狂飙式的發展,在短時間内成為了世界第二。日本也成為美國“反華聯盟”最重要的一員。最令美國欣賞的,是日本天然的“反華”性。
美國反華,讓日本有了火中取栗的資本。對于許多日本人來說,中國本就是是傳統的對手和昔日的敵人。中國的崛起對日本并沒有什麼好處、因為中國可能向日本尋仇,可能會奪走日本的訂單。而追随美國反華,就能得到美國更多的投資、援助以及軍事保護。例如北韓戰争時期,日本就大發戰争财,積累了經濟複興的資本。
由此,美國以日本為抓手,将勢力向北延伸到南韓,從南延伸到中國台灣,再往南就是美國傳統殖民地——菲律賓。整個中國海疆,都在美軍的監視之中。而這也就是第一島鍊的由來。日本則是這條島鍊核心中的核心。
在日本,美軍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擁有嘉手納、橫須賀、佐世保、沖繩等多個基地,可謂戰艦如雲、空軍遮天蔽日。北韓戰争中,美軍就是從日本出發去幹涉北韓内戰的;第七艦隊幹預我軍解放台灣島,是從橫須賀起航的。
是以大陸海防局面,比清朝時期好不了多少,從遼甯到海南,到處都是美軍的勢力。一旦到戰時,大陸的海上貿易和運輸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不僅如此,美國還冒天下之大不韪,武裝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如今日本的海空自衛隊,擁有位于世界前列的軍事實力。
日本空自擁有200架F-15J重型戰鬥機,93架F-2輕型戰鬥機,27架F-35A隐身戰機,17架預警機,38架運輸機和8架加油機。海自擁有2艘“出雲”級輕型航母,2艘“日向”級直升機航母,3艘“大隅”級兩栖運輸艦,8艘宙斯盾驅逐艦,28艘通用驅逐艦,6艘護航驅逐艦,4艘重型護衛艦和22艘潛艇。
到了戰時,日本自衛隊會完全聽從美軍的指令。美軍指東,日軍就不敢往西。美國聲明要幹涉台海,日本就會揚言:“台灣有事就意味着日本有事。”美國多次組織涉台海、南海的軍演,日本自衛隊總是竭盡全力參加。
總之,美國在全球有三大王牌,日本、英國和以色列。日本負責制約亞太,英國制約歐洲,而以色列則制約中東。在三大王牌中,日本無疑是最大的一張。
在三國中,日本有最廣袤的領土海域面積、最多的人口、最強的經濟實力、最強的工業、最強的軍事實力以及最“溫順、服從”的民族性格。美國提出重返亞太,并将中國視為最大競争對手後,日本更是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盟友和戰略夥伴。
若中美在台海交鋒,日本必然會幫美國的場子。中國若成功統一了台灣,但大陸來自海上的威脅依然不能解除。因為台灣的解放,隻是在第一島鍊上打開一個缺口,但并不能摧毀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體系。日本依然橫亘在中國的東部海疆,美日兩軍依然會對大陸虎視眈眈,依然會對大陸海防以及海上貿易造成嚴重的威脅。
是以台海之戰絕非中美的最終之戰。正所謂“宜将剩勇追窮寇”,必須要犁庭掃穴,而這個“穴”就是日本。隻有美國退出日本,中國才能實作真正的安全;隻有美國退出日本,東亞人才能真正的團結在一起,實作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隻有美國退出日本,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才能更早一天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