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釋出報告,中國核武擴張太猛了!6年超美俄,10年狂造720枚洲際飛彈!

自年初以來,核武器相關議題一直是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炒作的重點。

美國先後指責中國拒絕參與核軍控磋商,并探讨對中國實施核突擊的可能性。

近日,受北約長期資助的斯德哥爾摩研究所釋出了一份核軍力報告,其中大肆渲染了中國核武庫的迅速擴張,再度引發北約内部對中國核威脅的熱烈讨論。

歐洲釋出報告,中國核武擴張太猛了!6年超美俄,10年狂造720枚洲際飛彈!

這份由美國支援的歐洲智庫釋出的報告,再次炒作了中國大規模擴張核武庫的話題。

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已從長期的250枚顯著增加至410枚,甚至有歐洲估算認為中國已擁有500枚核彈頭。

該報告還聲稱,中國在一年内制造了72枚“巨浪-3”潛射彈道飛彈,按照這個速度,中國的海基核打擊能力将在十年内增加720枚。

若加上陸基機動飛彈和井基飛彈,最多六年内,中國的核實力将超越美國和俄羅斯。

斯德哥爾摩報告所提及的中國核武器快速擴張,被西方世界視為對解放軍核實力迅速增強的再次确認。

然而,這種确認顯得猶豫不決,不敢正視中國核武庫增強的真實水準和目的。

報告甚至回避了西方開源情報機構已長時間炒作的,關于中國在西北三地建立風力發電井設施的真相。

這些歐洲智庫一方面拿着美國的資助釋出報告,宣稱中國的核力量得到了顯著發展,核彈頭數量翻倍,一年能制造大量海基核飛彈,預測未來中國核實力将超越美俄.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承認中國核體系的發展速度遠超他們的預期,以及中國核力量的結構遠比他們宣傳的複雜。

這反映出美國及其北約盟友陷入了一種深刻的沖突中。

他們試圖通過炒作中國核擴張來施壓中國,同時渲染中國威脅論,為自己的核軍備競賽找借口。

歐洲釋出報告,中國核武擴張太猛了!6年超美俄,10年狂造720枚洲際飛彈!

然而,他們又懼怕中國的核擴張,擔心中國實力增強後會揮舞核威懾的大棒,使北約在正常力量已逐漸落後的情況下,再失去核力量的優勢,進而喪失在正常沖突不利時以核戰争方式戰勝中國的可能性。

是以,我們看到了這種沖突的現象——西方一方面宣稱“中國正在擴張自己的核力量”,但另一方面又說“中國進行核擴軍不太可能”。

他們猜測中國一年内生産了數十枚洲際彈道飛彈,以突顯中國核能力的迅速擴張和強大.

然而,他們又強調沒有看到中國有生産更多彈頭的迹象,試圖維持“優勢在我”的觀念,強調北約仍然有足夠的能力在核領域戰勝中國。

這種沖突的根源在于這些歐洲機構背後的支援者——美國,正面臨核實力的衰退和垮塌,正在失去其在核領域的規模優勢和勝利可能性。

對美國來說,關鍵問題不在于中國的核力量擴張有多快、未來會有多強,而是面對解放軍核能力的不斷增強,美國自身已無法追趕,甚至無力維護其核武庫的現有規模。

美國現在的核武庫狀況堪憂。其陸基核飛彈的唯一主力是1968年開始服役的“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這款飛彈已服役近60年,無論是燃料的可靠性還是部件的剩餘壽命都難以維持。

而美國核力量的核心——海基核力量方面,“三叉戟-D5”潛射洲際彈道飛彈雖然仍非常先進,但裝載它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卻是8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的.

歐洲釋出報告,中國核武擴張太猛了!6年超美俄,10年狂造720枚洲際飛彈!

至今已服役40年,受限于耐壓殼壽命和核燃料損耗,也難以繼續延壽和戰備。

盡管美國已經開始了核力量的更新換代工作,但由于科研能力和工業生産能力的嚴重退化,這一程序陷入了困境。

新一代的“哨兵”洲際彈道飛彈成本已上漲至1250億美元,且因技術難題在2030年前難以量産。

而替代“俄亥俄”級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首艇造價預計超過150億美元,并可能繼續上漲,給海軍預算帶來巨大壓力。

同時,由于造船業勞工短缺和供應鍊問題,其完工時間不斷推遲。

這兩型被視為美軍未來核戰力的殺手锏,即使後續一切順利,也需要數年才能服役。

而美國目前的工業能力使得意外情況難以避免。

是以,美國現在空前地擔心中國在未來幾年内迅速完成核力量的對等化。

到21世紀末至31世紀初,美國可能面臨陸基洲際核力量垮塌、海基洲際核力量腰斬的尴尬局面。

屆時,美國将難以維持現有核武庫規模,更别提打赢針對中俄的核戰争了。

是以,美國現在一方面在輿論上渲染對中國的核恐懼,一方面竭力掩蓋中國核力量增強的真實情況。

從現實情況來看,美國所寄予厚望的核優勢以及核實戰、核制勝的可能性已不複存在。

歐洲釋出報告,中國核武擴張太猛了!6年超美俄,10年狂造720枚洲際飛彈!

而中國近年來快速建設的數百個風力發電井、擴充的機動東風-41部隊以及核常兼備的東風-26飛彈正是針對美國的核冒險企圖。

這些舉措旨在打消美國以較小代價打赢核戰争的企圖。

傳統上,美國的核力量追求在條約狀态下對中俄兩國的雙重優勢,依靠更高的載具數量、更大的多彈頭總裝載能力以及更好的預警反導網絡。

然而,由于曆屆美國政府推行的去工業化政策導緻美國制造業衰落,進而影響了核工業的更新換代能力。

如今,在俄羅斯核力量現代化已完成大半、解放軍核力量顯著增強并不斷追趕的背景下.

美國半個多世紀前的老舊飛彈仍得不到換代,40年艇齡的戰略核潛艇也面臨更新困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且令人恐慌的問題。

素材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