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2003年,于榮光的父親确診肝癌,醫生告訴他:如果不化療,最多隻能活3個月。誰知,于榮光思考片刻後卻說:“放棄化療,出院吧。”醫生不可思議地說:你掙這麼多錢卻不舍得給父親治病,太寒心了
提起于榮光,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他在數部經典影視劇中塑造的難忘角色,比如電影《給爸爸的信》中的父子形象,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在榮光的人生中,他也曾為了讓生命将盡的父親擁有尊嚴而作出過令人贊歎的抉擇。
2003年,當時已經是導演兼制片人的于榮光接到噩耗,他的父親被查出患有晚期肝癌。
醫生直言不諱,即便采取手術切除、器官移植等治療方式,存活幾率也極低,風險很大。
最坦誠的建議是放棄治療,好好陪伴父親度過最後的時光。
面對殘酷的現實,于榮光經曆了一番劇烈的思想鬥争和内心掙紮。
作為兒子,他當然希望父親能夠被醫治;但作為成年人,他也深知癌症晚期病人承受的痛苦有多麼巨大,尤其是在接受那種漫長而無助的化療過程中。
最終出于孝心,于榮光作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
放棄所有治療,讓父親在有限的生命裡過上高品質的生活。為了不讓父親身心受到創傷,于榮光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他告訴父親肝癌隻是小毛病,不須治療。
為了掩蓋真相,于榮光還專門學會調制不含酒精的"仿真酒",每晚與父親舉杯把酒言歡。
于榮光暫時壓下了事業重擔,推掉所有工作安排,全心全意陪伴左右父親。
他們或在家下棋聊天,或一同外出散步鍛煉,享受着平凡而美好的父子時光。
就這樣,靠着兒子的精心照料,本該在3個月後離世的父親意外多活了整整7年。
令人唏噓的是,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父親才得知自己當年被宣判了"死刑"。
但出乎于榮光預料的是,父親并沒有責怪他,反而表達了衷心的感謝——兒子用這樣一種方式,讓他在人生的最後七年裡活得精神飽滿、身心愉悅。
父親的母親也了解了兒子的苦心孝心。榮光的這一舉動在社會上引發了不小争議。
一些人認為,即便出于善意,謊言終歸是謊言,欺瞞是不對的。
但也有人贊同于榮光,認為盡了孝道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如果被迫面對死神的臉孔,誰都不願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被生命支援系統牢牢束縛。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終将面對的宿命。但如何對待生命的終點,人人有自己的追求。
于榮光的決定,就是讓自己的父親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态,保有基本的生活品質和人性尊嚴,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這份孝心,值得被銘記。生命的尊嚴,更應被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