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古代文人墨客都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在這其中有一個特例,他的才學似那海納百川,武功猶如破竹之勢,他就是南宋的将領與詩人辛棄疾。

辛棄疾于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出生在濟南,在他出生之時宋朝已經遷都臨安。北方陷入金人之手,祖父因在靖康之變因為顧及族人沒能和朝廷一起南下杭州,随即在金朝當差。

雖然祖父在金朝任職,但辛家族人一直希望南宋能夠收複山河反攻金朝。其祖父在辛棄疾幼時,常常帶着他“登高望遠”觀看國家的大好河山。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青年時期的辛棄疾一直沒有忘記反攻金朝的期許,為了觀察當地的形勢,兩次跟随計吏趕赴燕山,在這段旅途中他目睹了在金人統治下的漢人受到的各種痛苦于冤屈。

使得辛棄疾對金人的憤恨之情更加強烈。其祖父辛贊看到了辛棄疾的天分,是以對他寄以厚望。曾經兩次讓辛棄疾參加金朝的科舉考試,借機打探金人消息。

投奔義軍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聽命其主完顔亮大舉進犯南宋,意圖統一江南徹底滅掉宋朝。在金朝的統治時期,漢人長期收到奴役和壓迫,苦不堪言的漢人終于在忍無可忍,紛紛舉旗起義抗擊金朝。

其中聲勢最大的是山東境内的耿京,在他的号召下抗金的隊伍迅速從百餘人擴大到數十萬。看到此等形勢的辛棄疾也響應号召,召集兩千人馬參加了耿京上司的起義軍。

交友不慎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但是耿京對文人出身的辛棄疾并無看重,認為他一介文弱書生根本不能上戰場,是以就給辛棄疾安了個更适合他的文職。

辛棄疾在投靠耿京期間結識了一個名為義端的花和尚,就是因為受不了戒律清規才當的花和尚,對于軍中的勞苦他更加承受不住。随即他盜走了耿京的帥印,由于這花和尚義端是被辛棄疾拉來投奔義軍的,耿京隻能對辛棄疾興師問罪。

交友不慎的辛棄疾向耿京下了軍令狀,“給我三天時間勢必追回帥印,如若失敗再殺也不遲”。耿京看到辛棄疾如此誠懇,也就相信了他,給了三天時間。

義斬義端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當晚辛棄疾就帶領一批人馬追殺義端,辛棄疾揣測這花和尚義端肯定拿着帥印投靠金朝軍隊領取封賞。随即在義軍到金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等待義端。

待到天快亮的時候,義端果然經過此地,辛棄疾沖上去就是一刀。這一刀勢大力沉,一刀就給義端砍下馬來。義端發現辛棄疾竟有如此武藝,深感自己無法抵抗必死無疑。

随即向這辛棄疾求情“您當真如青兕(指犀牛,這裡吹捧辛棄疾武藝高強)力拔山兮氣蓋世,将來必定有天大的造化,就繞了我把”,辛棄疾根本不理會義端,手起刀落義端的首級就落于手中。

捉拿叛徒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耿京雖然擁有數十萬大軍,但是與金朝六十萬大軍相比猶如浮遊撼樹一般。辛棄疾向耿京建議,與南宋朝廷合作抗金。

為了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援,耿京指令辛棄疾和賈瑞一當人馬奉表南下面見朝廷,宋高宗趙構在建康(當下南京)接見了辛棄疾等人馬。皇帝起旨授予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受封右承務郎/天平軍掌書記(都是文職官職)。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并讓辛棄疾趕緊趕回山東向義軍傳達朝廷的旨意,在辛棄疾等人與朝廷溝通的同時,義軍軍中出現重大反叛。義軍将領張安國與邵進聯合殺害了義軍統領耿京,并帶人向金朝投降。辛棄疾在回歸途中經過梅州時加到耿京遇害的消息, 率領五十名高手奔赴金軍大營。

辛棄疾等人到達張安國營帳之時,張安國與金朝将領正酣飲暢懷,辛棄疾與勇士進去就被他們五花大綁。擺脫了五萬金軍的追擊,帶着張安國回歸義軍。把他送給朝廷之後,在臨安被判處斬首示衆!

走上仕途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前斬義端,後捉張安國,兩度緝拿叛徒的辛棄疾在軍中威望甚高,朝廷也對辛棄疾十分的器重,宋高宗趙構封賞辛棄疾為江陰簽判,時年23歲的辛棄疾也自此走上了他在南宋的仕途。

宋高宗趙構去世後宋孝宗繼位,他對金人态度更加強烈,想要收複被金人占領的土地。屆時主戰派受到孝宗的重用,任命張浚主持北伐抗金,由此開始了宋朝遷都之後的首次主動抗金的行動。北伐前期,宋軍屢屢告捷打了不少勝仗。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但是南宋文武百官之間派系關系複雜,導緻将領之間屢屢出現嫉功害能之事。宋軍在之後的戰鬥中頻頻失敗,最後宋金雙方簽訂《隆興和議》,雙方進入了對峙之時。

郁郁寡歡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在宋金兩朝簽訂了《隆興和議》之後,南宋朝廷中主和派又重得勢力。時年26歲的辛棄疾對主和派的拉攏不為所動,還向宗孝宗上奏《美芹十論》,向皇帝說明了自己對時局的分析,并按照兩軍的戰力做出了詳細且十分周密的克敵政策。

在此之後還向丞相虞允文上奏《九議》,向其再次表述自己對金人的看法和戰鬥政策。但是當時得勢的主和派,辛棄疾提出的抗金之策并沒有引起孝宗皇帝和丞相的重視。眼看自己嘔心瀝血研究出的抗金計策在主和派的蠱惑下石沉大海,辛棄疾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心情十分悲憤陷入了郁郁寡歡之中。

壯志未酬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嘉泰三年(1203年)當朝權相韓侂胄主張北伐,并且對主戰派重新重用,當時已至六十四高齡的辛棄疾被任命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被調于鎮江府當差。

得知自己被重用老年的辛棄疾也是十分精神,在辛棄疾任職期間受到不少谏官的針對。使得辛棄疾被降為朝散大夫,重回紹興府。

但是心氣已然被耗盡的辛棄疾全無當差之心,推辭過後回到了鉛山。一連串的打擊使得辛棄疾患上重病卧床不起,再次被重用的聖旨到達鉛山,卧病在床的辛棄疾隻能上奏請辭,最後辛棄疾懷着自己收複失地為成的雄心壯志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八歲。

南宋烽火中的劍膽琴心,文人裡最能打,武将裡最有才

參考資料

[1]《宋史——列傳·卷一百六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