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市場全是一片國産車擊敗外資車的歡呼,不過如果放到全球市場,情況完全不同,國内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海外市場完全被碾壓,甚至連寶馬、大衆、奔馳等都超越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
4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排名顯示,前七名分别是比亞迪、特斯拉、寶馬、五菱、大衆、VOLVO、奔馳,其中僅有兩家是中國的汽車企業,另外五家都是外資汽車企業,顯然海外市場與國内市場的形勢完全不一樣;還有豐田這家全球汽車王者,竟然也已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第11名。
其中寶馬、奔馳在國内市場更是一度被嘲諷為油改電,即是他們的電動汽車并非為電動車平台開發,而是将燃油車平台稍微修改,裝上電池後就成為電動汽車,這與國内那些電動汽車為全新研發的電動汽車平台不同。
不過從全球市場可以看出,這些即使被嘲諷為油改電的汽車,也仍然非常受消費者歡迎,他們的忠實粉絲仍然優先選擇寶馬奔馳,而不是那些新興的電動汽車品牌;事實上在國内市場,寶馬奔馳也有一批忠實的粉絲,甚至有一位粉絲在曬自己的奔馳EQC的時候還被全網嘲諷,然而從全球市場的銷量資料可以看出粉絲們有他們選擇的理由。
對比之下,那些将大冰箱、大彩電搬上汽車的新造車企業,雖然在國内市場獲得部分使用者的認可,但是他們的汽車幾乎走不出國門,僅靠在國内市場的銷量,無法撐起他們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地位,以至于他們在全球市場失去蹤影。
這種情況在手機行業早已出現,在國内窩裡橫的手機品牌,已逐漸在全球手機市場前列消失,今年一季度的資料顯示,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當中,前兩名分别是三星和蘋果,第三名、第四名是中國手機企業。
第三名的中國手機企業,有超過七成在海外市場銷售;第四名的中國手機企業,全數在海外市場銷售。這與中國手機市場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下滑有關,2016年中國市場銷售了4.7億部手機、占全球手機市場34%的份額;2023年中國市場僅銷售了2.7億部手機,占全球手機市場僅有23%的市場佔有率。
汽車行業也開始出現如此情形,國内自主汽車品牌之中,出口量第一的卻是排名靠後的奇瑞,2023年奇瑞的海外銷量高達90多萬輛,其他在國内強勢的自主品牌,出口量遠比不上奇瑞,真正具有競争力的汽車企業往往是低調的汽車企業,聲量大的汽車企業難長久。
事實上,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出現如此苗頭,随着傳統汽車品牌廣汽、吉利、長安連續發力,他們已跻身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前五名,新造車企業開始被他們壓制,新造車所強調的隐形門把手等新科技如今正成為緻命缺點,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新能源汽車的根本仍然是汽車,汽車首要考慮的就是安全技術,傳統汽車的安全技術更值得信賴;汽車還高度依賴售後服務,傳統汽車企業由于規模足夠大,可以維持售後服務體系,而新造車實力太弱,在傳統汽車的激烈競争下,這幾年已倒下了一批新造車企業,新造車如果還未能突圍,後面已基本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