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有想象有這樣一間“教室”?
沒有黑闆,沒有桌椅,甚至沒有圍牆和天花闆。老師和學生們在街上、河邊、植物園、甚至是森林裡,觸摸、感受、談論文化遺迹以及自然生物。
将學習從四牆之内延伸至外的“戶外教育”(Educa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 簡稱EOTC)。戶外教育能讓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補充課堂教學不能達到的效果,這就是紐西蘭中國小的特色教育。
紐西蘭的戶外教育是如何發展的
1981年,紐西蘭教育部正式提出“戶外教育”的概念,提倡将學生帶到課堂之外學習與自然相關的主題,并将其視為一種環境教育教學方法。
世紀之交時,教育部将“在環境中的教育”明确寫入《紐西蘭學校環境教育指南》中,由此,以實地探究為特色的實踐教學成為中國小環境教育的法定政策。
“戶外教育”的活動内容和教學形式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包括山地騎車,學習使用獨木舟,傳統定向野營,地理、生物實地考察,學習叢林知識,掌握叢林生存技能,參觀博物館、畫廊、美術館,出國遊學等。
“戶外教育”如何開展
紐西蘭的所有學生在10年級,也就是14-15歲的時候,都将在學校的組織下進行一個為期三天的野外生存訓練。而且紐西蘭還有許多戶外運動教育訓練機構,能夠為學生提供這方面專業的教育訓練課程。
目前,戶外實地探究是紐西蘭中國小環境教育的主要方法,學生們每個學期都會組織1-2次外遊,讓孩子們能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産生熱愛環境的情感、學習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并形成正确的價值觀和态度。
例如,引導學生在戶外做一個小花園,發展綠色園林計劃,或者帶着學生走出課堂将所學的環境知識傳達給更廣泛的社群居民等。
戶外教育能學到什麼
“戶外教育”脫離傳統的教室,卻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讓他們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學習,使抽象概念更加具體易懂。
孩子們可以從溫度、天氣等不同的次元了解季節,也認識到季節如何影響人類和動植物的活動。還可以通過描述葉子顔色的變化,學習描述聲音的詞彙,如沙沙聲、跺腳聲、嘎吱聲等等,進而豐富學生對于季節的認知。
這種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以一個可接觸到的、更真實的方式與知識、外部世界建立聯系,往往也能加深對知識和不同價值觀的了解。
“戶外教育”與國内“填鴨式”傳授知識的教育方式,有天淵之别,如果說國内教育讓學生們能牢固掌握書本的知識,那麼紐西蘭的教育就是讓學生在戶外的實踐中掌握生活的技能。
怎麼樣的孩子适合“戶外教育”
許多人知道“戶外教育”後,肯定會質疑,如此快樂的教育孩子們到有來其實什麼都學不到,生活的技能孩子們長大後就自然而然懂得,真實牢固的淵博知識才是學習的關鍵。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覺得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好處,就看怎麼樣的孩子更适合怎麼樣的教育。
我女兒喜歡運動,熱愛大自然,也熱衷各地旅行,她能在日常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中,發現不一樣的東西。有一次我帶她去公園,她發現紐西蘭的草地都是随便踩踏的,但國内的草坪都是不能踩的,她很好奇地問我為什麼。我告訴她因為紐西蘭的雨水和陽光充沛,小草生長地都很快,是以這裡不需要“保護”小草,小草生命力很強,春風吹又生。
她的書本成績不太理想,在國内每次聽寫都是C或者B,數學也很難了解。我覺得她這種“學渣”就應該換道,從萬裡路中學習和成長,非常慶幸她能在紐西蘭的環境中長大。
但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書本,考試一直名列前茅,那麼國内的教育更加适合,因為那裡才是“學霸的試煉場”。
如果你想了解和體驗紐西蘭的“戶外教育”,歡迎來咨詢。